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问答题简述证据审查和判断的内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证据审查和判断的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学理研究来看,审查判断证据可分为对()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和对()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


正确答案:个别;全案

第2题:

简述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的内容。


正确答案: 1)审查电子证据的来源;
2)审查电子证据的收集是否合法;
3)审查电子证据与事实的联系;
4)审查电子证据的内容;
5)全面地使用证据,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审查判断。

第3题:

简述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证据的收集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证据的收集是审查判断的前提,没有收集到一定的证据。审查判断就无从谈起;对证据的及时审查判断,又可以指导对证据作进一步的全面的收集。按照证据本质属性的要求,只有那些能证明案情真相的客观事实,才能作为证据采用。


第4题:

问答题
试论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

正确答案: (1)动机。是指提供证据的意图。审判人员应当考虑提供证据人与本案是否存在利害关系、是否诚实等因素;
(2)当事人或者证人本身的情况。审判人员应当审查他们是否因生理、心理、认识或者表达上的原因,提供了不实的陈述;
(3)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包括距离、光线、天气、地形、温度、湿度等等,它们直接影响发现证据的效果;
(4)调查收集证据的方法。不正确、不合法或者不科学的方法,直接影响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5)证据的特性。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审判人员应当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
(6)证据能力。是指证据材料成为定案根据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等;
(7)证明力。审判人员应当在明确证据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证明力。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简述判断证据与审查证据的关系。


正确答案:判断证据与审查证据的关系密切,是在审查证据认定其真实性与合法性之后,解决证据的关联性和证明力问题,判断业已审查属实的诉讼证据有无证明力的大小,能否证明本案的待证事实。判断证据时,对于不真实的证据,则无需判断;对于真实的证据,则必须判断,认定其有无证明力以及证明力的大小,然后才能加以运用,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6题:

试论审查判断证据的内容。


正确答案: (1)动机。是指提供证据的意图。审判人员应当考虑提供证据人与本案是否存在利害关系、是否诚实等因素;
(2)当事人或者证人本身的情况。审判人员应当审查他们是否因生理、心理、认识或者表达上的原因,提供了不实的陈述;
(3)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客观环境包括距离、光线、天气、地形、温度、湿度等等,它们直接影响发现证据的效果;
(4)调查收集证据的方法。不正确、不合法或者不科学的方法,直接影响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5)证据的特性。在审查判断证据时,审判人员应当根据各种证据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
(6)证据能力。是指证据材料成为定案根据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等;
(7)证明力。审判人员应当在明确证据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证明力。

第7题:

简述审查判断证据的核心。


正确答案:审查判断证据的核心是证据的三性即: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第8题:

我国对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不包括

A、审查电子证据的来源同案件事实有无关系

B、审查电子证据的收集是否合法

C、审查电子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D、审查电子证据的提供者是否是犯罪分子


参考答案:D

第9题:

简述审查判断证据的核心及方法。


正确答案: 核心是:
(1)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合法,是审查判断证据的核心;
(2)审查判断证据的重心在于找到和发现证据的本质属性;
(3)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证据的本质属性的关系:从证据的来源、内容、相互联系、收集的合法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判断。
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有:
(1)个别审查;
(2)综合审查;
(3)辨认;
(4)对质;
(5)技术鉴定;
(6)侦查实验;
(7)推论、判断的逻辑方法。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审查判断证据的方法。

正确答案: 是指,审判人员审查判断证据的技术性手段。
主要有;(1)甄别法;是对证据逐一进行审查的方法。
(2)同一认定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证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或寻找其共同点,据此作出认定结论的方法。
(3)比较印证法;是指,将若干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确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呼应、协调一致的方法。
(4)辩认法;是指,审判人员组织安排有关人员对有关的物品、人身和场所进行识别的一种专门活动。
(5)质证法;是指,审判人员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和指挥了解该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特定案件事实或者证据事实进行相互询问、反驳和辩论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