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案例

单选题湿陷性黄土初步勘察时取样勘探点应按地貌单元和控制性的地段布置,其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A 1/2B 1/3C 1/4D 2/3

题目
单选题
湿陷性黄土初步勘察时取样勘探点应按地貌单元和控制性的地段布置,其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
A

1/2

B

1/3

C

1/4

D

2/3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湿陷性黄土详细勘察时,取样勘探点不得少于总勘探点的( )。
A. 2/3 B. 1/2 C. 1/3 D. 1/4


答案:A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 2004)第4. 2.3-4. 2.4条规定, 初勘阶段取样勘探点不得少于总勘探点的1/2,详细勘察阶段取样勘探点不得少于总勘探点的2/3。

第2题:

湿陷性黄土初步勘察时取样勘探点应按地貌单元和控制性的地段布置,其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

A.1/2
B.1/3
C.1/4
D.2/3

答案:A
解析:

第3题:

湿陷性黄土详细勘察阶段,取土勘探点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

A.1/2
B.2/3
C.1/4
D.3/4

答案:B
解析:
初步勘察阶段,取土勘探点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1/2;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2/3。若勘探点的间距较大或其数量不多时,全部勘探点可作为取土勘探点。

第4题:

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黄土地区初测勘探时,下述()说法不正确()

  • A、勘察分为一般地段和代表性设计工点进行,对后者要有所侧重
  • B、勘探点间距最大不宜大于1000m
  • C、代表性工点取样孔数不宜少于2个
  • D、一般地段可不必评价黄土的湿陷类型和等级

正确答案:D

第5题:

湿陷性黄土的勘察,取土勘探点中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在Ⅲ、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探井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

A.1/2
B.1/3
C.1/4
D.2/3

答案:B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1.7条规定,在Ⅲ、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探井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1/3。

第6题:

膨胀(岩)土地区的勘探点数量宜比非膨胀(岩)土地区适当增加,并应有一定数量的探井,其中取样勘探孔不应少于全部孔数的( ),在地貌单元边界附近及典型地貌地段均应布置勘探孔。

A.1/2
B.1/3
C.1/4
D.2/3

答案:A
解析:

第7题:

湿陷性黄土详细勘察时取样勘探点应按地貌单元和控制性的地段布置,其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

A.1/2
B.1/3
C.1/4
D.2/3

答案:D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4.2.4条规定,详细勘察时,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2/3;若勘探点的间距较大或数量不多时,全部勘探点可作为取样勘探点。

第8题:

下列关于建筑工程初步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则,哪一选项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  )

A、勘探线应平行于地貌单元布置
B、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C、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
D、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答案:A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4.1.5条,初步勘察的勘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②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③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第9题:

某地下洞室初步勘察时,其采取试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不宜少于勘探孔总数的()。

  • A、1/2
  • B、1/3
  • C、2/3
  • D、3/4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关于勘探点的深度,下列()说法不正确。()

  • A、初勘阶段勘探点深度应主要根据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确定
  • B、初勘阶段,控制性勘探点应有一定数量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并取样
  • C、详勘阶段,勘探点的深度应大于地基压缩层的深度
  • D、详勘阶段,勘探点的深度自基底算起均应大于10m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