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问答题甲(18周岁)、乙(17周岁)、丙(15周岁)三人与李某一起打麻将,由于在李某身后安装了针孔摄像头,共赢取李某5万元。但李某仅带有现金3万元,在支付3万元后,写下了2万元的欠条。李某在起身离开时发现乙身上的摄像设备,要求甲、乙、丙归还欠条,乙见事情败露,夺门而逃,甲、丙使用暴力将李某打成重伤后离开。甲、丙拿着李某的欠条,将2万元改成20万元,并找到丁(17周岁),告诉丁“李某欠自己20万元,要回钱后给丁手机一部”,于是丁听从甲、丙安排,将李某的女儿翠花(16周岁,丁以前的同学)约出来后与甲、丙一起将

题目
问答题
甲(18周岁)、乙(17周岁)、丙(15周岁)三人与李某一起打麻将,由于在李某身后安装了针孔摄像头,共赢取李某5万元。但李某仅带有现金3万元,在支付3万元后,写下了2万元的欠条。 李某在起身离开时发现乙身上的摄像设备,要求甲、乙、丙归还欠条,乙见事情败露,夺门而逃,甲、丙使用暴力将李某打成重伤后离开。 甲、丙拿着李某的欠条,将2万元改成20万元,并找到丁(17周岁),告诉丁“李某欠自己20万元,要回钱后给丁手机一部”,于是丁听从甲、丙安排,将李某的女儿翠花(16周岁,丁以前的同学)约出来后与甲、丙一起将其关押,并打电话要求李某偿还欠款20万元。 甲、丙发现翠花很漂亮,准备强奸翠花,正要实施奸淫行为时被丁发现,丁苦苦哀求甲、丙“翠花是我心上人,不要强奸,你俩实在控制不止,猥亵即可”,甲、丙遂对翠花实施了猥亵、侮辱行为。 翠花对丁终日破口大骂,丁遂向甲、丙提出“不如将翠花杀害”的建议,甲、丙与丁遂将翠花捆绑后扔进湖里。 甲、丙、丁继续向李某索要钱财。甲随后找到乙,并告知其绑架翠花向李某索要钱财的事实,要求乙将其信用卡给甲,以便李某将钱打入卡中。李某将5万元转入甲指定的账户,但由于女儿突然回家而随即报案。事后证明,丁在发现真相后提议杀翠花是为了让翠花逃跑,并在将翠花推进湖里之前将其身上的绳索割断,翠花因此而逃命。 请分别分析甲、乙、丙、丁四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并阐释理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

A 李某 15 周岁,过失致人重伤

B 王某 14 周岁,抢劫他人

C 马某 14 周岁,故意伤害致人轻伤

D 胡某 15 周岁,非法持有毒品


参考答案: B

第2题:

甲、乙、丙三人进山打猎,见草丛中有动静,三人同时开枪,结果造成采药人李某重伤。现无法确定是谁射中的。李某的损害应由( )。

A.甲、乙、丙共同承担

B.甲、乙、丙与李某共同承担

C.李某自己承担

D.山林的管理人承担


正确答案:A
A。本题考查侵权行为理论中的共同危险问题。在二人以上的侵权人共同实施加害危险行为难以确定具体行为人时,由共同实施危险行为的人负担,故应选A。

第3题:

李某为技校学生,15岁。李某嫂子万某与同厂另一名女工朱某产生分歧,并发生口角。万某写纸条告诉李某帮助其兄“修理”朱某,兄妹二人按照万某计划将朱某打伤,朱某向公安局报案。对李某的处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李某为学生,故依法不予治安处罚

B.因李某未满16周岁,故依法不予处罚

C.因李某未满18周岁,故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因李某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故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参考答案:C

第4题:

对下列哪个情形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15周岁的甲运输海洛因8000克
B:15周岁的乙教唆13周岁的李某奸淫幼女,对于乙的行为
C:15周岁的丙为讨要工钱,绑架工头的女儿林某,在殴打林某的过程中致其重伤
D:15周岁的丁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答案:A
解析:
《刑法》第17条。A项,甲是运输毒品不是贩卖毒品。B项,乙构成强奸罪的间接正犯。C项,丙属非法拘禁行为,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其行为转化为故意伤害罪(重伤)。D项,丁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其行为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第5题:

以下行为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A.15周岁的李某邀请19周岁的冯某为其盗窃望风。李某窃得现金5万元,但其谎称只窃得200元,分给了冯某100元
B.甲明知乙有配偶而与之重婚
C.丙从丁处购买枪支
D.戌组织卖淫,戊为其充当打手,看守卖淫妇女


答案:A,B,C,D
解析:
【 解析】ABCD。本题考查共同犯罪方面的新观念。A:李某和冯某构成客观上(违法性意义上)的共同犯罪,但是不追究李某的刑事责任;B和C属于对合犯,这也构成共同犯罪。D中,戊虽然会被按照协助组织卖淫罪定罪处罚,但仍然与戌构成共犯。戊这种情况称为帮助犯正犯化,是一种法律拟制。

第6题:

学生李某已满18周岁,由于打架造成500 元经济损失,其民事责任由谁承担:

A、父母

B、受害人自担

C、李某

D、李某承担责任,其父母垫付


参考答案:D

第7题:

关于犯罪主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5周岁的甲携带匕首抢夺他人财物5000元,持匕首抢劫他人财物4000元。应当将9000元都计算为甲的抢劫数额
B.14周岁的乙帮助18周岁的丙绑架他人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乙和丙在故意杀人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C.15周岁的李某在帮助他人贩卖毒品时被稽查人员稽查。李某持砍刀将稽查人员砍成重伤,李某的砍人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本罪是妨害公务罪,15周岁的人不需要对此负责
D.伪证罪的实行犯必须具有特殊身份


答案:A,D
解析:
【 解析】AD。A,15周岁的人携带凶器抢夺的也是抢劫罪;B是过失致人死亡,不能追究乙的刑事责任;C构成故意伤害罪,本罪由妨害公务罪转化而来。D是正确的。

第8题:

刑事侦查阶段,下列情况中依法不应指定辩护的是( )

A 70 周岁的王某,诈骗姜某 6 万元

B 又聋又哑的李某,盗窃钱某一万元

C 17 周岁的谢某,抢劫吴某 3000 元

D 间歇性精神病人彭某,未发病时殴打陶某致轻伤


参考答案: A

第9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5周岁的甲在寻衅滋事时致人重伤,对甲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B:15周岁的李某在非法拘禁乙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其重伤,对李某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C:15周岁的丙在组织他人卖淫过程中强奸妇女,对丙应当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
D:15周岁的丁在绑架他人过程中,故意杀害被绑架人,不构成犯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相对刑事责任年龄。详解:《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等8种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注意这8种罪并不是指8种罪名,而是只要有这8种行为就需承担刑事责任。寻衅滋事致人重伤,应当定故意伤害罪,因此A选项正确;根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B选项正确;C项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组织他人卖淫过程中实施强奸行为的,对组织卖淫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只就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D项中,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故D选项错误,当选。

第10题:

某市有关政策规定,只有具有本市户口的居民才可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张某无该市户口,遂与李某书面协议商定:张某出资20万元以李某名议购买M公司经济适用住房一套,张某实际占有、使用房屋登记于李某名下。后李某以该住房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5万元。贷款到期后,李某无力偿还,现在银行要求处置该住房以实现抵押权,张某以自己为房屋实际所有人,要求有关部门确认李某抵押该住房无效。

李某与M公司签订购房合同,如合同合法生效,则李某应具备的条件为( )。

A、 李某是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B、 李某是16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C、 李某15周岁、因受赠有巨额财产
D、 李某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合同的效力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