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家庭(生殖健康)

判断题来访者:“如果她不能恢复健康的话,我担心她会做一些蠢事。” 咨询者:“你说她会做蠢事,你指的是什么?” 以上对话,咨询师运用的是开放式提问技术。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来访者:“如果她不能恢复健康的话,我担心她会做一些蠢事。” 咨询者:“你说她会做蠢事,你指的是什么?” 以上对话,咨询师运用的是开放式提问技术。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K女士是你要好的同事,由于她经历了三次失败婚姻,只要有人提起婚姻一事,就神经紧张,歇斯底里。如果你即将结婚,你会( )
(A)绝不会告诉她这件事情 (B)告诉并邀请她,怎样做由她
(C)事后告诉她 (D)请别人来暗示她


答案:C
解析:

第2题:

一般资料:某女,14岁.初中三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因对母亲有一种不好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痛苦来求助。由母亲陪同。该女生长相清秀、身材修长、衣着得体、表情自如、举止大方、懂礼貌。
求助者自述:每当我母亲碰我一下的时候,不论是有意的或无意的.我都会感到不舒服而必须碰她一下还回来.否则心里就会感到很难受。为此我感到很痛苦。
咨询对话片段。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报复你妈妈?说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妈妈碰你一下是对你的一种伤害吗?
求助者:那肯定不是!
心理咨询师:就是说。你知道母亲碰你并非是有意识地要伤害你,但你都感到被碰了很不舒服,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你会感到难受呢?
求助者:必须要还回来.否则就会很难受。
心理咨询师:难道还回来你就真的不难受了?
求助者:是啊!
心理咨询师:那为什么你还会感到痛苦呢?
求助者:那是我母亲啊.她是我最亲的人.我都对她有这样的报复心理.我能不痛苦吗?
心理咨询师:这种痛苦的心情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吗?睡眠和食欲受影响吗?
求助者:到学校后还好,一回到家见到母亲就不好.影响晚上复习功课。吃睡都还好。
心理咨询师:请问你母亲做什么工作?你父亲呢?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你和谁沟通的较多?
求助者:我母亲是中学教师.她非常优秀,我很为她骄傲。我父亲在一家外企工作.他经常出差。爸爸妈妈关系很好.很少吵架什么的。和父亲沟通的机会少一些,虽然少.但父亲也很爱我,很理解我。
心理咨询师;对父亲也有那种想法和行为吗?
求助者:没有。真的。我也挺奇怪.我怎么只对妈妈有这种想法呢(困惑、茫然的神情)。
心理咨询师:(转移一下话题)你这个年龄.应该是独生女吧。
求助者:那当然是。
心理咨询师:你们班的同学也应该都是。顺便问一下,你对班里的同学有没有这种想法和行为呢?
求助者:原先好像没有……嗯,有一点,但不重。
心理咨询师:原先好像没有,那就是说现在有了。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越详细越好。我再重申一遍,你对我所说的一切都会保密的。
(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说到这位同学,我想问一下,当时她的功课比你好吗?
求助者: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长相呢?
求助者:好像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们都弹钢琴,是吧?
求助者:是。可我会画画,我的画在全国得过奖,她不会。
心理咨询师:她琴弹得比你好吗?
求助者:没比过。
心理咨询师:她到过你家没有?
求助者:来过。
心理咨询师:弹过琴吗?
求助者:弹过。
心理咨询师:是你让她弹的吗?
求助者:不是,是我妈妈让她弹的。
心理咨询师:你妈妈说她弹的怎么样?
求助者:当她面的时候当然说她弹的很好了,不过她走了以后,又说她弹的有点慢。
心理咨询师:你当时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弹琴有点快,钢琴老师经常批评我控制不住节奏,所以当时认为妈妈说的并不是批评她。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A.有现实刺激
B.有道德冲突
C.非现实刺激
D.非道德冲突


答案:A,B
解析:
现实刺激比较隐蔽,母亲两次赞扬了求助者的同学,使其感受自尊心受到伤害;道德冲突为:被母亲碰一下不还回来,觉得难受,还回来报复母亲.又觉得痛苦。

第3题:

患者女,2岁孩子的母亲,正准备做乳房活检,她哭着说“如果我切除了乳房, 我的丈夫就不再喜欢我了”。下列哪项是护士最好的反应

A.你担心你和丈夫的关系可能会改变吗

B.还不知道你会不会切除乳房,现在只只是活检

C.你应该关注你的孩子,他很小很需要你

D.你为什么不等到切了乳房后再看丈夫什么反应

E.别担心了,现在担心也没什么用


正确答案:A
护患沟通中,护士要核实、确保接受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谈话得到护士的重视。

第4题:

如果朋友间闹矛盾,她告诉你,你曾经有一句话伤到了她,你可能会想或会说:”你太敏感了,你太小气了吧。”之类的话,这是一种()

  • A、自我防卫
  • B、自我意识
  • C、自我控制
  • D、自我逃避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一般资料:某女,14岁.初中三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因对母亲有一种不好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痛苦来求助。由母亲陪同。该女生长相清秀、身材修长、衣着得体、表情自如、举止大方、懂礼貌。
求助者自述:每当我母亲碰我一下的时候,不论是有意的或无意的.我都会感到不舒服而必须碰她一下还回来.否则心里就会感到很难受。为此我感到很痛苦。
咨询对话片段。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报复你妈妈?说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妈妈碰你一下是对你的一种伤害吗?
求助者:那肯定不是!
心理咨询师:就是说。你知道母亲碰你并非是有意识地要伤害你,但你都感到被碰了很不舒服,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你会感到难受呢?
求助者:必须要还回来.否则就会很难受。
心理咨询师:难道还回来你就真的不难受了?
求助者:是啊!
心理咨询师:那为什么你还会感到痛苦呢?
求助者:那是我母亲啊.她是我最亲的人.我都对她有这样的报复心理.我能不痛苦吗?
心理咨询师:这种痛苦的心情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吗?睡眠和食欲受影响吗?
求助者:到学校后还好,一回到家见到母亲就不好.影响晚上复习功课。吃睡都还好。
心理咨询师:请问你母亲做什么工作?你父亲呢?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你和谁沟通的较多?
求助者:我母亲是中学教师.她非常优秀,我很为她骄傲。我父亲在一家外企工作.他经常出差。爸爸妈妈关系很好.很少吵架什么的。和父亲沟通的机会少一些,虽然少.但父亲也很爱我,很理解我。
心理咨询师;对父亲也有那种想法和行为吗?
求助者:没有。真的。我也挺奇怪.我怎么只对妈妈有这种想法呢(困惑、茫然的神情)。
心理咨询师:(转移一下话题)你这个年龄.应该是独生女吧。
求助者:那当然是。
心理咨询师:你们班的同学也应该都是。顺便问一下,你对班里的同学有没有这种想法和行为呢?
求助者:原先好像没有……嗯,有一点,但不重。
心理咨询师:原先好像没有,那就是说现在有了。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越详细越好。我再重申一遍,你对我所说的一切都会保密的。
(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说到这位同学,我想问一下,当时她的功课比你好吗?
求助者: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长相呢?
求助者:好像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们都弹钢琴,是吧?
求助者:是。可我会画画,我的画在全国得过奖,她不会。
心理咨询师:她琴弹得比你好吗?
求助者:没比过。
心理咨询师:她到过你家没有?
求助者:来过。
心理咨询师:弹过琴吗?
求助者:弹过。
心理咨询师:是你让她弹的吗?
求助者:不是,是我妈妈让她弹的。
心理咨询师:你妈妈说她弹的怎么样?
求助者:当她面的时候当然说她弹的很好了,不过她走了以后,又说她弹的有点慢。
心理咨询师:你当时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弹琴有点快,钢琴老师经常批评我控制不住节奏,所以当时认为妈妈说的并不是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不恰当的提问是()。
A.多重选择性问题
B.多重问题
C.修饰性反问
D.“为什么”的问题


答案:B,D
解析:
“请问你母亲做什么工作?你父亲呢?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你和谁沟通的较多?”属于多重问题,出现这种连刚体炮性质的问题,会使求助者不知所措;“你为什么要报复你妈妈?说说吧!”属于“为什么……”的问题,这样提问有可能对求助者产生强烈的暗示,有暗含责备的意思,要求求助者说明理由,可用“什么使你要还回来?”来替代;多重选择性问题,如“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仍然是封闭性问题,使我们获得的信息受到限制;修饰性反问,如“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这种问题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会使会谈陷入僵局,对求助者毫无益处。本案例中咨询师未采用多重选择性问题和修饰性反问。

第6题:

蔡老师穿着时尚,学生们经常当着她的面说她,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对于蔡老师穿衣时尚,应辩证对待:
一方面,作为一名老师,穿着大方得体的教师礼仪最基本的要求,同时,教师拥有良好的形象,给学生良好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如果教师过于时尚,可能会导致同学过度关注穿着而不认真听课,这是不应该的。
因此,学校要对教师日常穿着进行约束监督,如果发现过于有的老师过于时尚,影响授课,要及时纠正,作为老师自身也要多加注意。除此之外,要教育学生尊重老师,当面指责是不对的,强化尊师重教的意识。

第7题:

一般资料:某女,14岁.初中三年级学生。近一个月来,因对母亲有一种不好的想法和行为,感到痛苦来求助。由母亲陪同。该女生长相清秀、身材修长、衣着得体、表情自如、举止大方、懂礼貌。
求助者自述:每当我母亲碰我一下的时候,不论是有意的或无意的.我都会感到不舒服而必须碰她一下还回来.否则心里就会感到很难受。为此我感到很痛苦。
咨询对话片段。
心理咨询师:你为什么要报复你妈妈?说说吧!
求助者:(沉默)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妈妈碰你一下是对你的一种伤害吗?
求助者:那肯定不是!
心理咨询师:就是说。你知道母亲碰你并非是有意识地要伤害你,但你都感到被碰了很不舒服,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你会感到难受呢?
求助者:必须要还回来.否则就会很难受。
心理咨询师:难道还回来你就真的不难受了?
求助者:是啊!
心理咨询师:那为什么你还会感到痛苦呢?
求助者:那是我母亲啊.她是我最亲的人.我都对她有这样的报复心理.我能不痛苦吗?
心理咨询师:这种痛苦的心情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吗?睡眠和食欲受影响吗?
求助者:到学校后还好,一回到家见到母亲就不好.影响晚上复习功课。吃睡都还好。
心理咨询师:请问你母亲做什么工作?你父亲呢?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你和谁沟通的较多?
求助者:我母亲是中学教师.她非常优秀,我很为她骄傲。我父亲在一家外企工作.他经常出差。爸爸妈妈关系很好.很少吵架什么的。和父亲沟通的机会少一些,虽然少.但父亲也很爱我,很理解我。
心理咨询师;对父亲也有那种想法和行为吗?
求助者:没有。真的。我也挺奇怪.我怎么只对妈妈有这种想法呢(困惑、茫然的神情)。
心理咨询师:(转移一下话题)你这个年龄.应该是独生女吧。
求助者:那当然是。
心理咨询师:你们班的同学也应该都是。顺便问一下,你对班里的同学有没有这种想法和行为呢?
求助者:原先好像没有……嗯,有一点,但不重。
心理咨询师:原先好像没有,那就是说现在有了。请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越详细越好。我再重申一遍,你对我所说的一切都会保密的。
(此处略去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说到这位同学,我想问一下,当时她的功课比你好吗?
求助者: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长相呢?
求助者:好像也不如我。
心理咨询师:你们都弹钢琴,是吧?
求助者:是。可我会画画,我的画在全国得过奖,她不会。
心理咨询师:她琴弹得比你好吗?
求助者:没比过。
心理咨询师:她到过你家没有?
求助者:来过。
心理咨询师:弹过琴吗?
求助者:弹过。
心理咨询师:是你让她弹的吗?
求助者:不是,是我妈妈让她弹的。
心理咨询师:你妈妈说她弹的怎么样?
求助者:当她面的时候当然说她弹的很好了,不过她走了以后,又说她弹的有点慢。
心理咨询师:你当时怎么想的?
求助者:因为我平时弹琴有点快,钢琴老师经常批评我控制不住节奏,所以当时认为妈妈说的并不是批评她。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包括()。
A.间接询问
B.直接逼问
C.开放提问
D.封闭提问


答案:B,C,D
解析:
“你为什么要报复你妈妈?说说吧!”属于直接逼问;“为什么你会感到难受呢?”,“那为什么你还会感到痛苦呢?”“你妈妈说她弹的怎么样?”“你当时怎么想的?”属于开放式提问;“她琴弹得比你好吗?”“她到过你家没有?”属于封闭式提问。

第8题:

我:认识:你

A.八:大于:六
B.你:矮于:她
C.尔:就是:你
D.他:喜欢:她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我”、“认识”、“你”,为主谓宾关系,“我”与 “你”为反对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大于”是一个关联词,是连接“八”与“六”的,并非谓语动词,排除;B项,“矮于”是一个关联词,是连接“你”与“她”的,并非谓语动词,排除;C项,“尔”与“你”是全同关系,不符合反对关系,排除;D项,“他喜欢他”为主谓宾,与题干逻辑一致,相符。因此,选择D选项。

第9题:

当你来到危机现场,当事人是你的好友()。

  • A、你应该替她保密,如果她这样要求
  • B、你很了解她,可以暂时不通知家属
  • C、你可以24小时陪伴她,不要让陌生人来陪护
  • D、陪伴在她身边,保证她的安全,并通知相关人员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一名活泼爱笑的女护士,因为男友的背叛而出现自杀倾向,3 天暴瘦5 公斤,自怨自艾自卑到了极点,以至于工作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给病人打错了针。最终,领导让她停职反省。从此,她茶饭不思,昼夜失眠,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她的家人束手无策。在朋友的建议下,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不久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有一位心理咨询师遇上这样一位来访者:整整一小时,她都在哭诉,他就听她哭诉,时间到,她说:“我还没有说完,能不能延长一会儿?”他说:“下次再来。”到了下次约定的时间,她失约了,倒是她母亲出现在诊所里,问咨询师:“我女儿都说了些什么?”咨询师说:“你可以去问她。”母亲说:“她什么都不肯告诉我,只说,咨询师光是听,而且只肯听一小时,我找个朋友,还可以随便谈它三五个小时。” 通过材料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心理咨询师的理解 


正确答案: 1. 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你的视角。生活不可能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心理咨询当然也不是速效止痛药。如果一个人失恋了,很痛苦,咨询师必须承认:“失恋当然会痛苦,这很正常也很自然。”但是,如果这种痛苦太深了也太久了,咨询师就会与你一起来分析:“为什么这个痛苦会被如此放大呢?它对你有什么更深层的心理意义?为什么你久久地抓住它不放?”你的故事,咨询师在听,但他却是用眼睛在听。他观察你的表情、情绪、无意识动作,分析你在如何说故事,故事里哪些内容是你解释的,哪些是你的赋义。好的咨询师总是在激发你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你的问题中看到自己。有时候,你受到启发,改变了视角,从“我是一个被动的受害人”变成“我是某一个问题的形成者”,很多东西就会变得不同了。
2. 不能扮演你想要的角色,但能打破禁锢你的“蛋壳”。
3. 不能或很难立竿见影,但能陪你慢慢成长。如果她只是哭诉,咨询师就只能当一双好耳朵,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入口”,等待她过了最初的宣泄阶段,做好领悟的准备,等待她开始投入,才能陪她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改变。如果治疗关系在起点时就中断,那就只能是一次失败的咨询,来访者没有收获。
4. 不同于与朋友间的倾谈,具有极强安全感和私密性。情绪不好时,我们也会与亲密的朋友做一番倾心交谈,经常也有很好的效果。心理咨询中那种亲密信任的关系,有时与朋友的感觉非常相似,但不完全一样。你的种种感受与看法,会受到咨询师完全地接纳与尊重,你的隐私,绝对受到保密;咨询结束,关系立刻中断,没有任何牵扯——这会为倾诉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
5. 一个咨询师,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来访者。每个咨询师都有他最适合的来访者,一位咨询师就曾说:“我最适合那些与我有相同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就像两个物体,振动频率越接近,就越容易产生共鸣。理想的咨询就像谈恋爱,要双方都找到感觉,在同一频率互动,影响才会真正发生。所以,你在选咨询师,咨询师也在选择来访者,当然,一个咨询师的技术越成熟,经验越丰富,适合的范围会扩大。
6. 很可能不会让你一直感到满意。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一种误会,以为就像咨询师和来访者坐在一起分糖果,你好我好大家好。其实,有些时候,心理咨询也是很痛的,咨询师不会永远让你感到高兴,体验痛苦在心理咨询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症结往往是在那里。
7. 你是水,咨询师是船,水涨船高。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只能治好有精神分析头脑的人。”大意就是,来访者才是治疗的主体,咨询师只是一个工具,他是被动的,从属的,就像案头一本字典,需要的时候就去翻一下。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