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

问答题Practice 1  阅读下面的对话,根据其内容写一篇有关Robinson夫妇的周末的记叙文。  要求:  1. 所写短文应与对话相关内容意义相符,涵盖其要点;  2. 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可改写对话中的句子,但不可照抄原句。  注意:  1. 词数80词左右,开头已为你写好;  2. 请将短文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Lisa: Excuse me, could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Robinson: Of course.  Lisa: I work for an

题目
问答题
Practice 1  阅读下面的对话,根据其内容写一篇有关Robinson夫妇的周末的记叙文。  要求:  1. 所写短文应与对话相关内容意义相符,涵盖其要点;  2. 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可改写对话中的句子,但不可照抄原句。  注意:  1. 词数80词左右,开头已为你写好;  2. 请将短文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Lisa: Excuse me, could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  Robinson: Of course.  Lisa: I work for an advertising agency, and I’m doing some research. It’s for a new magazine for people like you.  Robinson: People like me? What do you mean?  Lisa: Well, people between 25 and 35 years old.  Robinson: OK.  Lisa: Right. Em,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Robinson: Well, on Fridays my wife always goes to her exercise class. Then she visits friends.  Lisa: Don’t you go out?  Robinson: Not on Fridays. I never go out on Fridays. I stay at home and watch television.  Lisa: And on Saturdays?  Robinson: On Saturdays, my wife and I always go sailing together.  Lisa: Really?  Robinson: Em, we love it. We never miss it. And then in the evening we go out.  Lisa: Where to?  Robinson: Different places. We sometimes go and see friends. We sometimes go to the cinema or a restaurant. But we always go out on Saturday evenings.  Lisa: I see. And now on Sunday, what happens on Sundays?  Robinson: Nothing special. We often go for a walk, and 1 always cook a big Sunday lunch.  Lisa: Oh! How often do you do the cooking?  Robinson: Em, twice a week, three times a week.  Lisa: Thank you very much. All I need now are your personal details: your name, your job, and so on. What’s your surname?  Robinson: Robinson.  Mr. Robinson never goes out on Fridays.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确答案:

【命题立意】今年全国卷(一)的作文时隔三年又见漫画作文,颇有意外。但我认为这是三十年来全国卷作文最为成功的一次,真正能够检验学生的思维发散度,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漫画作文首先重点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对漫画寓意的理解和把握,千人可有千面。体现了自由与束缚的统一,限制与开放的融合,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虽然形式上新了一点,但具体看文题内容,今年作文仍延续了多年来全国卷的最基本特点———安守本真、不追时尚,稳中求新。“稳”在题型,不为新而新,不增加考生审题的难度;“新”在落点,引导考生体味和反思自身或同龄人的“时尚”追求,学生容易入题。

【审题分析】这次作文是一幅漫画,漫画主体部分是一张餐桌,桌面上摆放着四盘鱼,其中第一条鱼已经只剩下鱼头和刺了,餐桌前坐着三只猫,第一只猫很显然已经吃完了面前的这条鱼,正在摸肚皮,第三只猫正在眉飞色舞的发表评论:“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第二只猫正在倾听,旁边还有第四只猫正在努力的捕捉一只仓惶逃窜的老鼠,它的座位前的鱼盘丝毫没有动。很显然这是一幅讽刺漫画,寓意非常明显,猫捉老鼠是其本职工作,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鱼吃了,就不再去费心费力的去干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写作指导】读完这则漫画,我们不妨发出这样的疑问:有鱼吃的猫就真的幸福吗?再把目光定格在第四只正在捕捉老鼠的那只猫身上,我们很容易想到:猫捉老鼠是其本职工作,丢掉本能工作的猫还能称其为猫吗?另外在这则漫画上有一句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从这句话我们也很容易联想到“时代虽然变了,但我们的光荣传统不能变”。还可以联想到这不是在形象描述我们这些90后的“啃老族”意识吗?———老子已经给我打下了江山,已经给我准备了足够我消费的资本,还读什么书呀,还累死累活的干什么具体工作呀,享受呗。
【高分策略】题好文一半,高考作文要想取得一个理想分数,根据笔者多年高考阅卷经验首先就是要给自己作文起一个响亮的题目,比如今年的作文就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施展秀题目的舞台,“有鱼吃就可以丢掉本职工作吗”“吃鱼VS捉老鼠”“光荣传统也要与时俱进吗?”第二,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本次作文明确规定要“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根据往年高考阅卷经验来解读这两句话就是:作文开头一定要引述材料(这里就是描述作文需要的画面)明确寓意,引出自己的观点或情感态度。第三如写记叙文类的文章,要特别讲究构思和语言;如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严谨,选例的精当,语言的齐整。具体技法上,表达不能太含蓄,要适当“直白”一点;收尾要讲究,段落不要太多;语言风格要明朗一点,但要有几句深刻的话。总之一篇成功的作文必须能让老师在快速阅读的同时能迅速感知到你作文的亮点。

第2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把弯路走直了,欣喜于找到捷径;有人把直路走弯了,惊喜于巧遇美景。

请以《捷径与美景》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略)

第3题:

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正确答案:

【范文】

   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一题记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呜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让人

神清气爽。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子,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已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第4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围绕“枫桥经验”,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1000 ~12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继续弘扬“枫桥经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1963年,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枫桥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几十年来,“枫桥经验”在推广应用中不断丰富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典范和政法战线实现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一面旗帜,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法宝。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提出的应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矛盾纠纷的重要举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枫桥经验”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一直被推崇为全国政法工作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把学习“枫桥经验”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通过继续弘扬“枫桥经验”,更加有力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
继续弘扬“枫桥经验”,要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民生连着民心。我国目前的许多社会矛盾都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民生问题解决了,群众满意了,稳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发展就有了强大的动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全力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继续弘扬“枫桥经验”,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难度日益增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加快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体制,重点推进流动人口、“两新”组织、非政府组织、虚拟社会等领域的管理体制创新,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
继续弘扬“枫桥经验”,要毫不动摇地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专群结合是我们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基本方法。“枫桥经验”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平安建设中,既要充分发挥政法综治队伍的职能作用,更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我们的工作切实体现民意、符合民情、满足民愿。真正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使平安建设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我们即将迎来“十二五”这一崭新的起点,这个起点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起点,也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起点。在新时期要继续弘扬“枫桥经验”,推进社会管理创薪,更好地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确保大局和谐稳定。

第5题: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警惕”为题目,结合具体事例,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并根据自己选定的角度拟一个副标题;

2.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警惕——未雨绸缪,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我国自古就是自然灾害最为频发的国家之一,当今,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灾害形势也愈加严峻复杂,灾害损失也日趋严重。汶川、玉树、 舟曲……无数的不幸充斥着我们的记忆,无数的不幸教会我们警惕。时刻警惕,未雨绸缪,在平安时期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从事前防御、事中应对、事后补救三 方面考虑,建立科学完善的防灾救灾机制。  事前防御,建立科学的防灾预警机制。科学技术是监测、预报灾害的利器,一个信息全面、功能先进、覆盖面广的灾情监测、评估系统在防灾减灾上必不可少。 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的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推动预警设备的更新换代。二要气象、国土、水利等部门落实责任, 对地质、气象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三要建立以基层社区、村社为基础的省、市、县、乡、 村、社6级监测体系,群众与政府相结合,地方与中央相协作,积极发挥群众防灾预警作用,做到群防群测。  事中应对,建立科学的应急救灾机制。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防不胜防,这就要求我们在灾害突然降临时,备有完善的应急机制。首先,各级政府在规 划之初即将应急救灾工作考虑在内,建设与地方实际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基础设施,各地必须设有专门的避难场所,以便灾害到来时第一时间转移群众,保障群众生命 安全。其次,地方各级政府要制定详细、具体的应急救灾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救灾的各项工作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并得到落实。最后,军队、医疗等 单位平时定期开展应急救灾演习,熟练救灾工作流程,加强协作,保持警惕,增强防灾救灾工作意识。  事后补救,建立科学的灾后保障机制。灾后保障是抗灾工作重要的收尾工作,更是迈向新生活的第一步。灾后保障工作主要分为灾后援助和灾后重建两方面。在 灾后援助工作中,一要及时疏通道路,保证援助物资运输通道畅通,确保救灾物资输送及时;二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各类社会组织及个人为辅的援助体制,随时发布 受灾地区信息,鼓励社会各界关注灾情,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灾后重建工作要以受灾地方政府为主导,负责制定与地方实际相适应的重建规划,各级政府相辅 助,在政策上对受灾地区有所倾斜,确保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灾难让我们愈加坚强,创痛后当时刻警惕,社会越来越尊重生命,愿意并且能够为安全付出更多的成本,我们必将从灾难中获得快速前行的力量。

第6题:

题目:往事如师

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迹端正工整。


正确答案:

第7题: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学校即将举行以“Turning a bad mood(心情)into a good one ”为题目的英语作文比赛,请按下列要求定一篇100词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L;

记叙文

1. 好心情的重要性。

2. 产生坏心情的原因。

3. 应该如何调整心情。

议论文

1. 发生的具体事件。

2. 对你的心情有何影响?

3. 你如何应对?


正确答案:

第8题: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范文:

  科学开发 合理保护 依托海洋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海洋资源极为丰富。多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开发海洋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当前我国GDP中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份额都来自海洋经济。但是,由于开发方式不当、对环保不够重视,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海洋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减少,自然灾害增加,自然资源被破坏,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损害。

  对待海洋资源应该既科学开发、又合理保护,统筹兼顾、共同推进。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海洋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小、资源脆弱易损,也是因为过去重点关注经济开发的错误方式使我们更加警惕开发的方式。兼顾开发与保护,既有利于推动沿海和全国经济进步,也有利于保护我国海洋资源,从而长远上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应采取如下综合措施:

  第一,完善海洋开发、保护方面的相关立法。在现有《海岛保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相关的法律,确定海洋资源开发的规模、区域、方式等内容,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区域、保护方法,为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奠定法律基础。

  第二,严格进行科学规划。站在国家海洋战略发展的高度,建立海洋综合管理规划体系,对全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发展的目标、功能给予合理定位,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划定优化、重点开发区和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合理建立产业集聚区和自然保护区。注重海洋高科技产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发展,确立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

  第三,加强区域整合协作。宏观上整合各地资源,灵活调配、优势互补,防止出现重复建设。建立各省、地、县的领导干部会议协调机制,定期协商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海洋保护,形成联动、协调机制。

  第四,优化海洋开发方式。特别注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相关项目的审查力度,建立污染源控制与综合管理系统,严格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产能,大力引入、推广高技术、低污染的产业、产能,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各级政府积极建立科研机构,重点研发海洋资源开发的高新技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

  第五,加大对海洋资源的综合保护。在完善法规、规划的基础上,加强重点领域的保护与防治,适当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大对城市、企业排污的监管力度,普及自动监测设备,对排污超标的严格问责。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监督作用,政府和媒体合作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海洋开发共同形成“综合性海域管理”体系。

  只有采取从立法到宣传的多方面综合对策,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政策,才能够长远上保证海洋资源的长久利用,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为我国长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9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

2.符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筑起食品生产企业的信用长城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包括在全国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使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国食品市场经营的混乱秩序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因此,在当前要破解食品安全难题,亟待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进行诚信经营。
在食品安全领域,近年来各种频频发生在食品行业的信用危机,引起人们对企业诚信的种种质疑。从阜阳奶粉事件到苏丹红、从喂食抗菌药物的海产品到最近出口日本的有毒饺子等事件的相继浮出,食品行业的诚信正在遭受严峻考验。如果说阜阳奶粉事件中查获的还只是一些无甚名气的小公司,那么像肯德基等国际大企业的产品质量则反映了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对薄弱。
食品直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首当其冲会受到侵害;同时不安全食品带来的危害具有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和潜伏期长等特点,因此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使人们对社会、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不 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由于食品安全带来的国际贸易问题也日显突出,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等优势,实施以检测标准为基础的贸易的技术性要求,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食品出口的头号障碍。
从国民经济宏观运行而言,质量信用的优劣影响到国民生产力价值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关系进出口贸易和国家信誉。从微观经济而言,企业质量信用是企业合法参与市场竞争、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要求和生命线,质量失信的企业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失去市场,这些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金字招牌因一着不慎被迫关闭,前车之鉴,教训惨痛。因此,企业产品质量的信用是决定企业存亡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质量信用体系,客观发布其质量信用等级,并据此惩戒失信企业,鼓励诚信企业,良好的质量信誉便可能成为企业珍视的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质量失信的企业便寸步难行,并受到政府、社会、市场的惩戒,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10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围绕“GDP与幸福感”,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见解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800~10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让幸福感追上GDP的“脚步”
所谓的“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幸福感与经济发达与否或人均生产总值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唯GDP论和对GDP的盲目崇拜则严重影响百姓幸福感的提升。
之所以会出现“GDP”和“幸福感”之间的博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些地方为追求单纯的增长,为了增长而增长所导致的。这样的增长可能会表现为光鲜、直观的政绩,但却不一定能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让广大百姓感觉到幸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百姓的福利为代价的。虽然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将居民幸福指数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但还是有不少的地方仍然一味追求GDP,缺乏对百姓幸福感的关注和了解,把公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同经济发展直接等同起来。从表面上看,GDP增速是一个考核指标,是一种考核办法的反映,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成为部分政府官员追求政绩的工具。当前,如何让职权真正为百姓谋幸福而不只是追求表面政绩,才是彻底解决“幸福感”和“GDP”发展不同步这一矛盾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让人民的幸福感追上GDP的“脚步”,要求各级政府要从根本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变单纯对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GDP崇拜”,要把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投向民生,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体面、尊严和有保障的生活。
让人民的幸福感追上GDP的“脚步”,要求各级政府重视和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态环境需求。居住环境也是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保护生态环境,目标是为了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与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互补、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幸福感的增加,与生态环境维护不可分离。
让人民的幸福感追上GDP的“脚步”,还应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政治经济事务,实现自己的价值。让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贯彻,人民群众的幸福更加有保证。
GDP的高速发展为百姓“幸福感”提供了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经济发展与幸福感增强的协调同步也将为期不远。但如果官员仍然致力于GDP增速,幸福感与GDP之间的博弈终将无法解决,也就不能实现幸福感和经济建设的同步发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