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知识竞赛

问答题何谓产后出血?应如何防治?

题目
问答题
何谓产后出血?应如何防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何谓产后出血?应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毫升者称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因产后宫缩乏力、胎盘滞留、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
防治措施:首先做好围产期检查;详细询问病史是防止妊娠并发症和分娩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应到正规医院爱婴病房分娩;加强产时及产后巡视;进行母乳喂养等。

第2题:

何谓产后下利?如何形成的?症状有哪些?怎样治疗?


正确答案: 产后下利是指产后痢疾而言,又称产后痢。是因产后气血两虚,阴液耗伤,复感湿热之邪,积滞于大肠所致。主要症状有产后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便赤白脓血等。治宜清热止痢,补虚安中。方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秦皮、甘草、阿胶、黄连、柏皮)。

第3题:

何谓胆心反射?术中应如何防治胆心反射?


答案:胆道手术中因富有迷走神经分布的胆囊、胆道部位受手术刺激而出现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称之胆心反射。麻醉前应用足量抗胆碱类药;术中出现心动过缓应及早静注阿托品纠正,伴有血压下降时加用麻黄碱,必要时应暂停手术刺激;利多卡因局部作表面麻醉或行腹腔神经丛阻滞。

第4题:

产后出血的防治要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预防原则
①孕前:凡有重症疾病暂不宜妊娠。孕前要做好避孕指导,减少人工流产。
②孕期:筛查高危孕妇及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必要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贫血等。
③正确处理三产程:
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程,使用产程图,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第二产程:提高接生技术,防止软产道损伤,适时进行产科手术,并要及时止血。
第三产程: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胎盘剥离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造成脐带断裂或胎盘不全剥离,正确协助胎盘娩出,及时给予子宫收缩剂。产后观察2小时,注意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及时排空膀胱。
(2)治疗原则
①寻找出血原因:宫缩乏力;产道裂伤;胎盘残留;凝血功能障碍。
②针对原因迅速止血,生命体征监测。
③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④预防感染。

第5题: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如何护理?


正确答案: 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腔内填塞纱布条、结扎血管或子宫切除。

第6题:

何谓尿酸性肾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大量白血病细胞破坏,化疗时尤甚。血及尿中尿酸均增高,易沉积在肾小管,发生尿酸性肾病。
处理方法: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天液体两2000ml以上,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化疗期间口服别嘌呤醇100mg/次,日3次口服;如已有少尿或无尿应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第7题:

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是( )

  • A、确立病因
  • B、针对原因迅速止血
  • C、补充血容量
  • D、防治感染
  • E、防治休克

正确答案:A,B,C,D,E

第8题:

何谓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最主要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
(1)预防措施: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妇宫缩情况;第二产程胎肩免出后及时使用宫缩剂;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准确测量流血量。
(2)病情观察:产后24h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量。
(3)促进子宫收缩:按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填塞宫腔,早期哺乳等。
(4)基础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协助病人保持会阴清洁。

第9题:

何谓经间期出血?其病因病机如何?


正确答案: 凡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的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病因病机:
①肾阴虚。禀赋不足,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伤肾,或思虑过度,欲火偏旺,以致肾阴不足,精亏血损,于氤氲之时,阳气内动,阴不制阳,阳搏血海,因而出血。
②湿热。情怀不畅,心肝气郁,肝气乘脾,损伤脾气,不能化水谷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成湿,湿邪下注,蕴而生热,氤氲之时,湿热得阳气以动而扰于血海,故出血。
③血瘀。体质不足,复因经产留瘀,瘀阻胞络,或因七情内伤,气滞冲任,久而成瘀,氤氲之时,阳气内动,动乎瘀血,损伤胞络,以致出血。

第10题:

何谓有害生物?如何进行防治?


正确答案: 有害生物是通常包括对农业生产产生危害的病、虫、草、鼠等生物。
依据建立生物多样性农业模式抑制有害生物:
1.时间上的多样化种植;
2.空间上的多样化种植,同种作物不同品种的混合种植,不同作物品种的符合种植;
3.通过抗性育种减少有害生物的爆发机会;
4.通过栽培措施增强作物对有害生物的抗性,培育壮苗,合理施肥,合理修剪,推广嫁接技术,改善作物生长条件。
1.生物防治,以虫治虫,利用病原微生物,使用生物源农药,利用昆虫激素治虫,其他方法。
2.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害虫的趋避性,利用冷热处理法。
3.化学防治技术,化学农药,现代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