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主管护师综合练习

单选题患者男性,62岁。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大汗3小时,急诊就医,心电图示:V~V导联出现Q波,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治疗,其作用在于()A 疏通心肌微循环B 增强心肌收缩力C 溶解冠脉内血栓D 促进心肌能量代谢E 减轻心脏前负荷

题目
单选题
患者男性,62岁。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大汗3小时,急诊就医,心电图示:V~V导联出现Q波,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治疗,其作用在于()
A

疏通心肌微循环

B

增强心肌收缩力

C

溶解冠脉内血栓

D

促进心肌能量代谢

E

减轻心脏前负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65~67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62岁。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大汗3小时,急诊就医,心电图示:V1~V5 导联、I、avL导联出现病理Q波,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超过0.3mV。

65.此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胃穿孔

B.急性胰腺炎

C.自发性气胸

D.急性心肌梗死

E.带状疱疹


正确答案:D
65.答案:D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典 型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心肌 酶检查。上述三项中具备二项即可确诊。 该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发生明显的心前区 疼痛,心电图示病理Q波,且ST段弓背向上 抬高超过0.3mV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故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第2题:

诊断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主要依据

A、V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

B、V-V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且QRS波群呈QS型

C、Ⅱ、Ⅲ、aVF、V~V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

D、V~V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mV

E、V~V导联QRS波群呈QS型


参考答案:A

第3题:

患者,男性,62岁。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大汗3小时,急诊就医,心电图示:V0~V5导联出现Q波,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治疗,其作用在于

A.疏通心肌微循环

B.增强心肌收缩力

C.溶解冠脉内血栓

D.促进心肌能量代谢

E.减轻心脏前负荷


正确答案:C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溶栓药物,其作用是以纤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纤溶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第4题:

患者,女性。65岁,因阵发性胸闷8年,持续胸痛8小时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 150/90mmHg,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支持诊断的心电图改变为
A. IIJUVF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髙 B. V1 -V4导联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 I、aVL出现肺性P波
D.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答案:B
解析:
本例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其典型心电图 表现为V1 ~ V4导联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②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特征性的实验室指标 为肌耗蛋白I(cTnl)或肌韩蛋白T(cTnT),次选指标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GOT、GPT等指标特异性差。③室性期前收缩伴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首选利多卡因。④患者合 并心源性休克,血压仅90/50mmHg,若使用利尿剂将使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更低,加重休克,因此不 宜静注呋塞米。但可使用强心剂及升压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⑤急性心肌梗死后4周,出现低 热、心包摩擦音,可诊断为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第5题: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是

A.病理性Q波或QS波,ST段抬高,T波倒置
B.心电图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均呈弓背向上型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C.V1、V2、V3导联呈QS型,ST段抬高,T波双向
D.病理性Q波已发生半年,ST段仍持续抬高
E.Ⅱ、Ⅲ、aVF、V5、V6导联中Q波深而不宽


答案:A
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是病理性Q波或。s波,ST段抬高,T波倒置。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是V1、V2、V2导联呈QS型,ST段抬高,T波双向。

第6题:

患者男性,62岁。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大汗3h,急诊就医,心电图示:V1~V3导联、I、avL导联出现病理Q波,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超过0.3mV。

此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胃穿孔

B.急性胰腺炎

C.自发性气胸

D.急性心肌梗死

E.带状疱疹


正确答案:D

第7题:

男性,65岁。冠心病心绞痛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A.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V1~V4导联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V1~V4导联出现冠状T波

D.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正确答案:B

第8题:

李先生,60岁。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大汗3小时,急诊就医,心电图示:V1~V5导联出现Q波,且ST段弓背向上抬高。针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持续吸氧

B.给杜冷丁止痛

C.给镇静剂

D.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E.抗凝治疗


正确答案:D

第9题:

患者女,65岁。冠心病心绞痛病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20/12kPa),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A.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V~V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V~V出现冠状T波
D.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E.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B
解析:

1.心肌梗死时,心电图的定位基本上与病理一致。前间壁梗死时,V~V导联出现异常Qs波或Q波;前壁心肌梗死时,异常Q波主要出现在V、V(V)导联;侧壁时在Ⅰ、aVL、V、V导联出现异常Q波;下壁心肌梗死时,在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s波或Q波。故选B。
2.心肌梗死时,血清肌酸激酶(CK)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起病6~12小时后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3~6日后降至正常;乳酸脱氢酶(LDH)在起病8~10小时后升高,2~3日达最高峰。其中CK的同工酶CK-MB和LDH的同工酶LDH特异性最高。故选D。
3.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于梗死后数周或数月,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是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故选D。

第10题:

男,74岁,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96次/分,心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电图示:I、aVL、V、V导联ST段抬高,I、aVL导联有异常Q波,室性期前收缩。血清CK-MB200U。

最可能的心电图表现为
A.Ⅱ、Ⅲ、aVF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B.V~V出现异常Q波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
C.V~V出现冠状T波
D.频发室性早搏
E.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B
解析:
1.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该患者有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酶谱异常
2.纠正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
3.心电图胸导ST段弓背向上抬高,并出现异常Q波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表现
4.血清CK-MB水平在心梗4小时内即增高,16~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时首选的药物为利多卡因
6.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Ⅰ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Ⅱ级: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Ⅲ级:肺部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肺水肿)。Ⅳ级:休克。此病人已出现心源性休克故选A。
7.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该患者即出现了心包炎、肺炎,故选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