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竞赛

问答题鲜于枢的书法怎样?

题目
问答题
鲜于枢的书法怎样?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鲜于枢(公元一二五六年——公元一三零一年)。字伯机,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人。初仕为浙江行省都事,官至太常寺典薄。自号困学民,又号直寄老人。他工于诗词文章,书法尤为当时、后世书家推重。据说,他早年学习书法时总是进步不大。一次,他在野外看见有两个人在泥淖中拉车行走,突然领悟了书法用笔的要妙,书艺大进。他酒酣之后吟诗作字,笔力遒健,奇姿横生,与书法家赵孟頫旗鼓相当,被人合称为“书坛二雄”。赵孟頫对他十分推重,认为鲜于枢的草书胜过自己很多。鲜于枢兼长正、行、草诸书体。他的行书古劲似唐人;小楷像钟繇;草书兼类怀素、王献之,最为知名。他善于悬臂逥腕行笔,故点画圆劲,功力超俗。《翰林要诀》的作者陈绎曾向他请教书法,他闭上眼睛伸着手说:“胆!胆!胆!”认为书法应以胆气驾驭。其书法著作有《论草书帖》,书法作品有《千字文》、《大字诗赞》、《渔父辞》、《透光古镜歌》等传世。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与赵孟頫并称“二雄”,并笔力遒劲,以骨力取胜。

A.鲜于枢

B.米芾

C.董其昌

D.邓文原


参考答案:A

第2题:

鲜于枢的草书用笔多回腕侧锋.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鲜于枢的书法以什么为最()

A行楷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正确答案:D

第4题:

“书法批评”的含义是什么?怎样开展正常的书法批评?


正确答案: 不能将“书法批评”与通常所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含义混同。“书法批评”是与“书法创作”并存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与书法基础理论、书法史并列是书法理论中三大内容之一。书法批评家要从一定的观点对书法家或书法作品的成败得失、历史地位等作出评价,对书法现象及其本质进行分析、综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如阮元、康有为对北碑的评价,使人们对原先卑弃的魏碑有了新的认识,并将郑道昭誉为“北朝书圣”。由此可见,没有书法批评,书法艺术便不会繁荣。尤其当理论揭示出书法的内在规律后,将会对书法的实践给予指导作用。
书法批评要实事求是。当然,在一定艺术观念指导下,认识也可能出现偏见,而偏见,往往是艺术个性发展的前提。书法批评的标准一是要符合美的规律,一是要具有历史深度。在作书法批评时,必须首先对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特点进行充分剖析,指出其成败之处,要抓特征,抓本质,从具体形象入手,再引申到它与整个历史与社会的各种联系之中。而我们目前的书法批评,除了对“名人”、“名家”的作品进行不切实际的粉饰、吹捧外,很少见到严肃的、尖锐的、足以称得上真正的批评,实际上已把它变成了轿夫和吹鼓手。书法批评家必须抛弃武断的、封闭的、孤立的定向思维,应以审美为中心,借助于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系统论等学科,将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置于历史长河和当代思潮中,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总体性的、创造性的考察。现代国内外文艺批评约有五种模式:①道德批评模式,②心理批评模式,③社会批评模式,④形式主义批评,⑤原型批评。书法可以借助其合理部分,用于对书法进行评论。时代需要书法中的别林斯基与金圣叹,我们呼唤和期待着敢哭、敢笑、敢说、敢于直面人生、令人心扉畅快而具有深刻历史感的书法批评文章更多地问世,从而在我国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书法批评体系。

第5题:

下列哪个碑刻被认为是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

  • A、衡方碑
  • B、史晨碑
  • C、鲜于璜碑
  • D、乙瑛碑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元代书风“外观温文尔雅,而内寓刚劲”,与鲜于枢、邓文原并称为“三大家”书法家的是( )。

A.赵孟頫
B.欧阳询
C.王羲之
D.柳公权

答案:A
解析:
赵孟頫,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元初与鲜于枢、邓文原并称为“三大家”,故正确答案为A项。

B选项,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故排除。

C选项,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故排除。

D选项,柳公权,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三位并称楷书四大家。故排除。

第7题:

五代的书法大家“杨风子”的外号是怎样得来的?其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五代书法大家杨风子就是杨凝式,其字景度,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人面貌丑陋而天性聪慧,以能诗文、善书法为当时所重。他行事怪诞,不近常情,平日上衙门,前车后马他不要,自己策杖步行,惹得市井平民围观哄笑。有一年临近冬天,他家还没有寒衣,恰巧有朋友来洛阳送给他绵和绢,但他却将绢、绵全部转赠给寺庙。由此种种,人们认为他疯、傻,从此得了个“杨风子”的称号。其实,他不疯也不傻,而是一种隐身自保的方法。当时,朱温篡位当政,为消灭异己,广布密探,朝中大臣,言行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祸招灾,甚至祸及亲朋。杨凝式面对黑暗的统治,既有满腔愤懑,但又不敢公开言说,只好装疯卖傻。
虽说杨凝式出身世家,使他在梁、唐、晋、汉、周五代均任高官。然而实际上他很少到任,大半时间他装病闲居,纵情山水,遨游寺观,咏诗题壁,边吟边写,有时直署本名,有时自称“癸己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不一而足。洛阳一带的庙宇道观几乎都让他写遍了。寺院内的和尚,看到哪些地方还没有留下他的题咏,就把那块墙壁粉饰好。等他一到,看见有墙光洁可爱,就旁若无人,提笔挥洒,直到把墙面写完。他的书法、笔法取之颜、欧,体势纵逸,天真烂漫,姿肆欹斜而又潇散开朗。行距特大,布白新奇,开后世董其昌法门,被人们公认为五代书家第一人。苏东坡就称他为“书中豪杰”。传世墨迹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和《卢鸿草堂十志图题跋》等。

第8题:

将《黄州寒食诗贴》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是()。

A.苏东坡

B.文征明

C.鲜于枢

D.邓石如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东晋时期西域的著名高僧(),出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一带),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 A、贯云石
  • B、鸠摩罗什
  • C、鲜于枢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元初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的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是邓文原。邓文原,字善之,一字匪石,号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县)人。元宪宗八年生,元泰定帝至和元年卒(公元一二五八年——公元一三二八年)。其正、行、草书均善。大德、元祐年间,邓文原和赵孟頫、鲜于枢等并擅书名于当时。邓文原死后,黄文献奉皇帝命令撰写的邓的神道碑中说:邓文原“工于笔札,与赵魏公(孟頫)齐名”。世传书迹有《与本斋札》、《杖锡见过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