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知识竞赛

问答题据《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国运用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原理,在战场中打败了哪个国家?

题目
问答题
据《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国运用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原理,在战场中打败了哪个国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据《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国运用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原理,在战场中打败了齐国。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正确答案: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

第2题: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正确答案: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土气,第二次击鼓土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第3题:

④夫战,勇气也。_________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正确答案:
④一鼓作气

第4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字意为( )。

A.两次

B.重复

C.又

D.或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

C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D未至,道渴而死。


正确答案:C

第6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第7题:

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答案中有加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美壮丽、雄浑开阔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抒发理想抱负的名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勉励即将分别的同学: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鼓作气                              
(2)濯清涟而不妖
(3)却话巴山夜雨时                        
(4)稻花香里说丰年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答案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第8题:

(4)《曹刿论战》中曹刿向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第9题:

《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第10题:

“曹刿论战”中的曹刿是以下哪一诸侯国的政治家()

A.晋国

B.秦国

C.齐国

D.鲁国


参考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