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综合练习

问答题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析。


正确答案:国际贸易中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产品创新阶段
第二阶段为外国开始模仿生产该种产品的阶段
第三,外国模仿者以低成本为基础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的阶段
第四,外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例如美国)的阶段。
上述四个阶段结束之后,即该产品在创新国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周期之后,随着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便在模仿国开始并进行着自己新的周期。

第2题:

试述战略性贸易理论并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该理论主要包括“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理论认为,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现实经济中,不完全竞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不完全竞争,特别是寡头竞争市场上,寡头场上可以凭借其垄断力量获得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并不能自行达到最优状态,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帮助本国厂商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或者以关税迫使外国厂商降低价格从而实现由外国向本国转移利润的目的。外部经济理论认为,由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对产业自身及相关产业具有的积极作用,市场份额对各国厂商变得更为重要。因此,政府应通过提供补贴或者关税保护等适当方式对具有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产业予以适当的保护和扶持,使之增强国际竞争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一理论是以政府干预国际贸易为政策导向的现代保护贸易理论。

第3题:

试述幼稚产业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一)幼稚产业的定义。通过政策保护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掌握技术,形成资本积累并最终形成成本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1、穆勒标准。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可以保护。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使技术经验不足、生产力低下、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的产业继续生产。未来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可以获利,暂时的保护是值得的。这是一个静态标准。
2、巴斯塔布尔标准。是将穆勒标准动态化,提出了现值的观念,认为保护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3、肯普标准。除以上两个标准的全部内容,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期内的外部效应,如某技术可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因而使得本产业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
(二)政策含义与评价。对于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在同等的游戏规则下,各国条件不一样,自有贸易可能会损害相对落后国家的利益,但保护的目的在于使受保护者得以进步,最终不需要保护,在国际市场中自我扶植,因此,不时单纯地保护落后。

第4题:

试述贸易扭曲理论并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国际贸易扭曲理论主要研究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致使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扭曲形式、贸易扭曲的影响,探讨如何消除扭曲,使得自由贸易得到恢复。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在实行对国际贸易扭曲的干预时,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干预要适度,在最优、次优的措施中寻找政策的有效搭配,做到这一点在实践中很不容易。但此理论本身是理想的,在实践中不存在。同时也忽视了收入分配、经济结构对贸易的扭曲作用,也未对扭曲给予经济的宏观影响进行较有意义的分析。

第5题:

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

第6题:

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或相同产品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也就是说产品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这类产品的贸易形式,通常都属于产业间贸易,但由于市场区位、市场时间等的不同,也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2)差异产品又可以分成三种:水平差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不同类型的差异产品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也不相同,分别为水平差异产业内贸易、技术差异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

第7题:

试述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购买力评价说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一国货币的价值及对它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国内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决定的,即由它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可以表示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而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物价水平体现出来的。根据这一关系式,本国物价的上涨将意味著本国货币相对外国货币的贬值。
相对购买力平价弥补了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些不足的方面。它的主要观点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两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将根据两国通胀率的差异而进行相应地调整。它表明两国间的相对通货膨胀决定两种货币间的均衡汇率。从总体上看,购买力平价理论较为合理地解释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虽然它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等其他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但该学说至尽仍受到西方经济学者的重视,在基础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汇率走势的数学模型。

第8题:

试述李斯特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该理论学说作一评价。


正确答案: (一)主要内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和形成,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的增强,不利于德国真正实现政治经济独立。
(2)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经济和历史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通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加以限制,来保证国家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国家利益的保证是持久的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
(4)保护对象为有发展前途,有潜在发展优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和发展之后能够成长起来,并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以30年为最高保护时间。
(5)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二)理论政策评价。
积极意义:
(1)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强调各国应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对外贸易政策。
(2)认为国家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而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对国家处于发展中的、有前途的,但遭遇到国外有力竞争的产业部门采取适当的保护。
(3)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强调贸易保护是达到发展工业、发展生产力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
(4)对美、德当时经济政策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缺陷:
(1)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分析也很混乱。
(2)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
(3)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第9题:

试述关税有效保护的政策含义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名义关税的有效保护问题,隐含着重要的政策含义,它对于不同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对外贸易政策时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关税结构选择得不恰当,其就会使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的发展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第一,在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名义税率不变时,对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越低,该名义关税税率的保护作用(有效保护)就越大。
第二,如果一国用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出口,对原料征税,其结果将降低产品竞争力,这样在贸易政策上的取向是对这部分原料进口予以照顾。
第三,有效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两难:本国若对原料进口不征收进口关税,但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便会形成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从而丧失了保护的意义;但是如果对原料和中间产品也征收进口关税,则本国的产品便会失去竞争力,根本无法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相关产业更无法转换成出口型产业。这种现象说明,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本国的关税结构时,空间要比发达国家小,需要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关税的角度来确定本国对于产业实行保护的措施。

第10题:

如何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


正确答案: (1)该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2)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3)仍属于静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