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地基与基础

单选题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与下列(  )项值接近。A 249.52B 267.47C 273.82D 284.31

题目
单选题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与下列(  )项值接近。
A

249.52

B

267.47

C

273.82

D

284.31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条件同11题,假定,增强体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N,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为1.0,受软弱下卧层影响,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35。试问,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处理后基底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未经修正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210
B.190
C.170
D.155

答案:D
解析:

第2题:

某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基础尺寸、埋深及地基条件如图4-18所示。计算土的自重应力时,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10kN/m3;游泥质黏土层为软弱下卧层。已知淤泥质黏土层顶面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30kPa,试问,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k(kPa),必须小于下列何项数值才能满足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要求?

(A) 64
(B) 84
(C) 94
(D) 114


答案:D
解析:
(D) 解答: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 5.2.7规定对软弱下卧层进行验算:

第3题:

在表中,持力层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最接近于221、6kPa
B、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最接近于245、6kPa
C、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最接近于231、4kPa
D、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最接近于281、3kPa

答案:B
解析:
已知竖向荷载为400kPa,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200kPa,因此可以推断基础宽度肯定小于3m,不需进行宽度修正,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5.2.4,及液性指数0.75和孔隙比0.80,得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为1.6,根据式5.2.4,深宽修正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fak+ηdγ0(d-0.5)=200+1.6×19×1.5=245.6kPa。

第4题:

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持力层的压缩模量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B、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C、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大
D、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第2款规定,矩形基础计算公式为:



式中Pz为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值,l为基础底边的长度,pc为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z为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θ为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可按表(见题表)采用。当上层土压缩模量与下层土的压缩模量的比值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当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当基底的附加应力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大。



注:1、Es1为上层土压缩模量,Es2为下层土压缩模量;
2、z/b<0.25时取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z/b>0.50时,θ值不变;
3、z/b在0.25与0.50之间可插值使用。
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软弱下卧层的强度与附加应力并无关系。

第5题:

根据荷载和基础尺寸,计算由基底压力传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120kPa
B、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80kPa
C、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100kPa
D、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90kPa

答案:D
解析:
软弱下卧层位于基础底面以下3m处,持力层与软弱下卧层的压缩模量的比值为3,z/b=1.5>0.5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5.2.7得地基压力扩散角为23°;根据式(5.2.7-2)计算,条形基础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

第6题:

某群桩基础的平面,本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地质情况如下:
  ①杂填土:重度γ=17.8kN/m3;
  ②淤泥质土:γ=17.8kN/m3,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20kPa,属高灵敏度软土;
  ③黏土:其重度γ=19.5kN/m3,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60kPa,土的压缩模量Es1=8.0MPa;
  ④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70kPa,压缩模量Es2=1.6MPa;在桩长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的加权平均土层极限摩擦力标准值qsk=21kPa。
  且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3600kN,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设计值G=480kN。



5.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与下列(  )项值接近。

A. 249.52
B. 267.47
C. 273.82
D. 284.31

答案:A
解析:
先求得加权平均重度为:γm=9.35kN/m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表5.2.4可得,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d=1.0;则可计算得修正后的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fak+ηdγm(d+z-0.5)=70+1.0×9.35×(1.5+15+3.2-0.5)=249.52kPa。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7题:

试问,当考虑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方案,对下卧层承载力进行验算时,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00
B.120
C.140
D.160

答案:B
解析:

第8题:

某群桩基础的平面,本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剖面和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地质情况如下:
  ①杂填土:重度γ=17.8kN/m3;
  ②淤泥质土:γ=17.8kN/m3,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20kPa,属高灵敏度软土;
  ③黏土:其重度γ=19.5kN/m3,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60kPa,土的压缩模量Es1=8.0MPa;
  ④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70kPa,压缩模量Es2=1.6MPa;在桩长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的加权平均土层极限摩擦力标准值qsk=21kPa。
  且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3600kN,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设计值G=480kN。



4.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kPa)与下列(  )项值接近。

A. 149.56
B. 157.96
C. 172.34
D. 184.1

答案:D
解析:
由各土层重度及厚度,可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为:σcz=17.8×1.5+17.8×1.0+7.8×14+9.5×3.2=184.1kPa。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9题:

已知某建筑物矩形基础尺寸为4m×2m(见图),上层为黏性土,压缩模量Es1=8.5M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80kPa;下层为淤泥质土,Es2=1.7MPa,承载力特征值fak=78kPa,基础顶面轴心荷载标准值F=680kN,则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z与自重应力值pcz的和最接近于(  )kPa。


A. 43.2
B. 54.8
C. 66.7
D. 88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7条第2款规定,矩形基础的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为:



式中,pc为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经计算为:pc=18×2.0=36kPa;
Pk为基底压力,经计算为:



查表可得,由于Es1/Es2=8.5/1.7=5,z/b=4/2=2.0>0.5,取θ=25°;
则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为: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为:pcz=18×2+(19.0-10)×4=72kPa;
则总和为:pz+pcz=16.07+72=88.07kPa。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10题:

下列关于软弱下卧层验算的论述中,不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是(  )。

A.附加压力值是按弹性理论应力分布原理计算的
B.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
C.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小于0.25时,可按照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D.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影响,可只按照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答案:A,B,D
解析:
应力扩散是按一定角度几何扩散计算得到的,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需要修正,到达规范规定的条件,并不是都需要修正。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也需要考虑应力扩散,只是扩散角不变。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