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单选题男,51岁,重症肺炎患者,入院后次日病情加重,突发持续性呼吸急促,发绀,伴烦躁,呼吸频率38次/分,心率108次/分,律齐,两肺可闻及湿啰音。血气分析:pH7.34,PaO250mmHg,PaCO230mmHg。胸片示两中下肺纹理增多模糊,斑片状阴影,心胸比例正常。对输液的要求是()A 入量>出量(>500ml)B 入量>出量(>600~1000ml)C 入量=出量D 入量<出量(<500~1000ml)E 不限制胶体溶液
查看答案
问题:单选题上消化道出血时产生黑粪是由于每日出血量超过()A 50mlB 20mlC 40mlD 30mlE 100ml
问题:单选题男,48岁,酗酒后9小时出现中上腹疼痛,放射至两侧腰部,伴恶心、呕吐。体检: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及两侧腰腹部出现蓝棕色斑,血压80/60mmHg,脉搏110次/分。在诊断尚未确立之前,不应采用的是()A 禁食、胃肠减压B 吗啡类止痛药C 胰酶抑制剂D 体液补充E 营养支持
问题:单选题男,52岁。右季肋部胀痛伴低热2月余。查体:颈部可见蜘蛛痣,肝肋下6cm,质硬,表面不平,压痛(+),肝区可闻及血管杂音,脾肋下3cm。10年前曾查HBsAg(+),ALT82U/L。诊断首先考虑()A 慢性活动性肝炎B 肝硬化C 肝脓肿D 原发性肝癌E 慢性胆囊炎
问题:单选题男,48岁,酗酒后9小时出现中上腹疼痛,放射至两侧腰部,伴恶心、呕吐。体检: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及两侧腰腹部出现蓝棕色斑,血压80/60mmHg,脉搏110次/分。下列检查应首先选择()A 血、尿常规B 尿淀粉酶测定C 胸腹部X线平片D 血清淀粉酶测定E 腹部B型超声检查
问题:单选题男,22岁,2年来右上腹部节律性疼痛,进食可缓解,伴有反酸,三天前突然疼痛加重,伴有呕咖啡色血。()A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 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C 反流性食管炎出血D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E 消化性溃疡出血引起下列各例病人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最可能是
问题:单选题女性,25岁,低热,便秘腹泻交替3年。查体:右下腹5cmx5cm肿块,质中等,较固定,轻压痛。最具诊断意义的检查是()A 血沉B 血常规C 结肠镜检查D X线钡剂透视E 诊断性腹腔穿刺
问题:单选题下列对肝硬化有确诊价值的是()A 肝大质地偏硬B 脾大C 白蛋白降低D 肝穿刺活检有假小叶形成E 食道吞钡X线检查有虫蚀样充盈缺损
问题:单选题男,27岁,4年来右上腹部节律性疼痛,进食可缓解,伴有反酸,3天前突然疼痛加重,伴有黑便,每日2~4次。()A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 急性胃炎出血C 反流性食管炎出血D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E 消化性溃疡出血引起下列各例病人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最可能是
问题:单选题有关盆腔脓肿的治疗错误的是()A 盆腔脓肿未形成时,应以药物为主,辅以物理疗法B 小脓肿可采用非手术治疗C 脓肿较大时,须手术治疗D 可采用经腹腔排脓E 已婚妇女可采用后穹隆途径排脓
问题:单选题男,65岁。因腹水服用利尿剂2周。3天来出现少语寡言及随地便溺。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目前行为异常的原因首先考虑为()A 神经症B 脑血管意外C 肝性脑病D 电解质紊乱E 代谢性酸中毒
问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A 齿龈出血B 脾大C 黄疸D 水肿E 肝掌
问题:单选题男,49岁,反复不规律上腹部胀痛3年,胃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该患者如考虑为A型胃炎,正确的是()A 壁细胞抗体阴性B 胃酸升高C 不出现厌食,体重下降D 不出现恶性贫血E 主要位于胃体部
问题:单选题对重症胰腺炎最具诊断价值的是()A 血脂肪酶增高B 血淀粉酶增高C 血钙降低D 血胆红素增高E B超检查胰腺增大
问题:单选题男,49岁。因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1d前突然出现少尿并血肌酐明显升高,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A 肾病综合征B 肝肾综合征C 肝肺综合征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E 急性左心衰
问题:单选题男,34岁,因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行阑尾切除术后5天。仍有腹痛,腹胀,体温38℃以上,大便3~5次/天,有下坠感。血WBC18×10/L 为明确诊断,首先应做的检查是()A 伤口检查B B超C 直肠指诊检查D X线胸腹部摄片E 粪便常规检查
问题:单选题急性胰腺炎假性囊肿形成的时间一般是病后()A 3~4小时B 24小时C 3~4天D 3~4周E 3~4月
问题:单选题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B 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C 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D 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大E 肝硬化不发生癌变
问题:单选题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是()A 甲胎蛋白测定B 癌胚抗原测定C B超检查D CT检查E 腹部平片
问题: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不用于消化性溃疡治疗()A 氢氧化铝B 阿托品C 丙谷胺D 雷尼替丁E 奥美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