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初级

阅读以下说明、Java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本程序输出10000之内的所有完全数。完全数是指等于其所有因子和(包括1,但不包括这个数本身)的数。例如:6=1×2×3,6=1+2+3,则6是一个完全数。【程序】public class PerfectNum{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int count=1;for(int i=1; i<10000; i++){int y=0;for(int j=1; j<i; j++)if((1

题目

阅读以下说明、Java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

本程序输出10000之内的所有完全数。完全数是指等于其所有因子和(包括1,但不包括这个数本身)的数。例如:6=1×2×3,6=1+2+3,则6是一个完全数。

【程序】

public class PerfectNum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count=1;

for(int i=1; i<10000; i++)

{

int y=0;

for(int j=1; j<i; j++)

if((1))

y=(2)

if((3))

{

System.out.print( (4) +String.valueOf('\t'));

(5)

If(count%3==0)

System.out.printin();

}

}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阅读下列说明和?Java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快餐厅主要制作并出售儿童套餐,一般包括主餐(各类比萨)、饮料和玩具,其餐品种
类可能不同,但其制作过程相同。前台服务员?(Waiter)?调度厨师制作套餐。现采用生成器?(Builder)?模式实现制作过程,得到如图?6-1?所示的类图。






答案:
解析:

第2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Java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 某文件管理系统中定义了类OfficeDoc和DocExplorer,当类OfficeDoc发生变化时,类DocExplorer的所有对象都要更新其自身的状态,现采用观察者(Observer)设计模式来实现该需求,所设计的类图如图6-1所示。



答案:
解析:
1: void update()2: Observer3: obs.update()4: Subject5: Attach(this)

第3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发票(lnvoice)由抬头(Head)部分、正文部分和脚注(Foot)部分构成。现采用装饰(Decorator)模式实现打印发票的功能,得到如图5-1所示的类图。

【C++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invoice{ public: (1){ cout<<"This is the content of the invoice!"<

答案:
解析:
(1) virtual void printInvoice() (2) ticket->printInvoice() (3) Decorator::printInvoice() (4) Decorator::printInvoice() (5) &a
【解析】

试题分析
1.Invoice类下,义虛函数,按类图,函数名是printInvoice
2.前面定义对象名是ticket,那么在ticket不为空的时候调用函数printInvoice
3.这部分填写发票的抬头,看类图应该实现函数printInvoice ,Decorator装饰模式使用该方法
4.这部分是发票的脚注,看类图应该实现函数printlnvoice,Decorator装饰模式使用该方法
5.FootDecorator a(NULL) ;脚步的装饰参数是a,调用a参数,

第4题:

试题三(共 15 分)

阅读以下说明和 C 程序,将应填入 (n) 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正确答案:

第5题:

●试题二

阅读下列函数说明和C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该程序运行后,输出下面的数字金字塔

【程序】

include<stdio.h>

main ()

{char max,next;

int i;

for(max=′1′;max<=′9′;max++)

{for(i=1;i<=20- (1) ;++i)

printf(" ");

for(next= (2) ;next<= (3) ;next++)

printf("%c",next);

for(next= (4) ;next>= (5) ;next--)

printf("%c",next);

printf("\n");

}

}


正确答案:
●试题二【答案】(1)(max-′0′)(2)′1′(3)max(4)max-1(5)′1′【解析】该程序共有9行输出,即循环控制变量max的值是从1~9。每行输出分3部分,先用循环for语句输出左边空白,(1)空填"(max-′0′)";再用循环输出从1到max-′0′的显示数字,即(2)空和(3)空分别填1和max;最后输出从max-′1′~1的显示数字,即(4)空和(5)空分别填和max-1和′1′。

第6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JAVA 2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

以下程序为类类型的变量应用实例,通过异常处理检验了类CCircle的变量的合法性,即参数半径应为非负值。仔细阅读代码和相关注释,将程序补充完整。

[JAVA代码]

//定义自己的异常类

class CCircle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

// 定义类 CCircle

class CCircle

{

private double radius;

public void setRadius ( double r ) (1)

{

if ( r<0 ) {

(2)

}

else

(3)

}

Public void show ( ) {

System. out. println ( "area="+3.14*radius*radius );

}

}

public class cius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String args[] )

{

CCircle cir=new CCircle( );

(4) {

cir. setRadius ( -2.0 )

}

(5)

{

System. out. println ( e+" throwed" ) ;

}

cir. show( ) ;

}

}


正确答案:(1)throws CCircleException (2)throw new CCircleException(); //抛出异常 (3)radius=r; (4)try (5)catch(CCircleException e) //捕捉由setRadius()抛出的异常
(1)throws CCircleException (2)throw new CCircleException(); //抛出异常 (3)radius=r; (4)try (5)catch(CCircleException e) //捕捉由setRadius()抛出的异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JAVA语言中Class类型的变量应用。本段代码中对于类Ccircle的半径变量进行合法性检验,如果圆Ccircle的半径为负值,则抛出异常处理。

第7题:

阅读下列程序说明和C++程序,把应填入其中(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

阅读下面几段C++程序回答相应问题。

比较下面两段程序的优缺点。

①for (i=0; i<N; i++ )

{

if (condition)

//DoSomething

else

//DoOtherthing

}

②if (condition) {

for (i =0; i<N; i++ )

//DoSomething

}else {

for (i=0; i <N; i++ )

//DoOtherthing

}


正确答案:程序1优点:程序简洁;缺点:多执行了N-1次逻辑判断并且程序无法循环“流水”作业使得编译器无法对循环进行优化处理降低了效率。 程序2优点:循环的效率高;缺点:程序不简洁。
程序1优点:程序简洁;缺点:多执行了N-1次逻辑判断,并且程序无法循环“流水”作业,使得编译器无法对循环进行优化处理,降低了效率。 程序2优点:循环的效率高;缺点:程序不简洁。

第8题:

阅读以下说明及Visual Basic程序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

以下程序为求行列式X(5,5)的值S。

【Visual Basic代码】

Private Function col ( byval x ( 5,5 ) as integer ) as long

dim fesult as long

dim temp as long

dim I as integer

dim j as integer

dim k as imeger

result = 0

for I = to 5

(1)

for j = 1 to 5

if I+j>6 then

k= ( 1+j ) mod 5

else

k=1

endif

temp=temp*x ( k,j )

(2)

result=(3)

(4)

(5)

End function


正确答案:(1)temp=1 (2) next I (3) result+temp (4) next I (5) col=result
(1)temp=1 (2) next I (3) result+temp (4) next I (5) col=result

第9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

已知头指针分别为La和lb的有序单链表,其数据元素都是按值非递减排列。现要归并La和Lb得到单链表Lc,使得Lc中的元素按值非递减排列。程序流程图如下所示:


正确答案:(1)pa->data=pb->data (2)pc->next=pa (3)pc=pb (4)pb=pb->next (5)pc->next=pa?pa:pb
(1)pa->data=pb->data (2)pc->next=pa (3)pc=pb (4)pb=pb->next (5)pc->next=pa?pa:pb 解析:本题考查程序流程图和有序链表的归并。
题目要求我们归并头指针分别为La和Lb的有序单链表,组成一个新的有序单链表 Lc,而Lc又是指向La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单链表的结构。单链表中一般有两个域,一个是数据域,用来存放链表中的数据;另一个是指针域,用来存放指向下个结点的指针。其归并的过程应该是先比较链表La和Lb中第一个元素,将较小的从其链表中取出放到k中,再取下一个结点的值去比较,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一个链表被全部取完,再将另一个链表剩下的部分连接到Lc后面即可。
下面,我们来看程序流程图的内容。首先是用两个指针变量pa和pb分别指向La和Lb的当前待比较插入的结点,而pc指向Lc表中当前最后一个结点。再下面是一个条件判断语句,其作用是判断链表La和Lb是否为空,如果有一个为空,只要将另一个链表剩下的部分连接到Lc后面,程序应该就可以结束了。
第(1)空是条件判断语句的条件,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再结合流程图下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条件语句的作用是比较当前待插入的两个值的大小,而指针变量pa和pb分别指向La和Lb的当前待比较插入的结点,因此,此空的答案为 pa->data=pb->data。
第(2)空是在条件为真的情况下执行的语句,如果条件判断为真,应该将pa所指结点连接到pc所指结点后面,因此,pc所指结点的指针域应该存放pa所指结点的地址。所以,此空的答案为pc->next=pa。
第(3)空和第(4)空都是在条件为假的情况下执行的语句,如果条件为假,说明 pb所指结点的值小于pa所指结点的值,应该将pb所指结点连接到pc所指结点后面,图中已经实现这一功能,要我们完成的是在插入后的后继工作。由于pc指向的是Lc表中当前最后一个结点,在插入一个结点后,要修改pc的值。在将pb所指结点插入后,链表中的最后一个结点就是pb所指结点,第(3)空的答案应该为pc=pb。执行完这些功能后,指针pb应该要往后移动,即指向下一个结点,第(4)用来完成这个功能,所以答案为pb=pb->next。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如果链表La和Lb有一个为空,只要将另一个链表剩下的部分连接到Lc后面即可。第(5)空就是用来完成这个功能的,但我们不知道具体是哪个链表为空,还需要判断,因此,此空答案为pc->next=pa?pa: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