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请以“幼儿园的创造性思维”为话题,写一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题目
请以“幼儿园的创造性思维”为话题,写一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以“批评的艺术”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批评的艺术
批评教育学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讲究科学性,也要求讲究艺术性。
(1)批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向教师敞开心扉,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从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注意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与爱的批评和教育,往往会收到奇效。
(2)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不恰当的批评教育会产生副作用,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批评教育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让学生体会到:是自己的行为不对,犯了错误,才会受到批评,只要今后改正,仍然是好学生;老师批评教育我,是出自对我的关怀、爱护。
教师要有公心,它是和爱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爱心的一种表现,它是转变“差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的公心就是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差生”,谁犯了错误,都要受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根据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批评方式
对本来就听话的学生要使用建议性的批评。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一般的做法是教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教师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而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或者用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什么都好,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对于不易接受批评的学生,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如利用晨会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犯错误后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自觉自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作用,如果教师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公正。
对于腼腆的学生或班干部要用暗示性的批评。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教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略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
另外,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教师不妨少讲道理,“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往往使学生乐意接受。
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利用批评这一方式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鼓励为基础,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常与学生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2题:

请以“假如我是校长”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假如我是校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反过来说,一个不称职的校长会毁了一所学校;折中一点儿说,一个不好不坏的校长则相当于“萧规曹随”的维持会长。如果校长是一个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行家,是一个谙熟官场规则八面玲珑的高手,他们只对上级负责,对自己的仕途负责,缺少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意识。而不是因其自身就是有思想有个性的教育行家,那么他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 
  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一个教育家,学识渊博,思维敏锐,对“教育”的内涵、实质、真谛有清醒的认识;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公平、公正,熟知并能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为每个员工的事业发展搭建宽敞的平台;应该有敦厚长者的胸怀,宽以待人作风民主,以人格力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假如我是校长,要用现代校长的思考方式考虑问题。要做到,产思、能思、细思,并常反思。多思则明。当前学校工作更具开放性、透明度,校长要想得多,想得广,这样的思考就如园中花,讲究百花齐艳,怒放争春。常常反思的校长才是一位优秀的校长。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学校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校长在管理、协调、决策、处理中,要多做事后的反思总结。比如处理事件留下什么疏忽,协调矛盾还有什么缺憾,布置任务有什么纰漏。在事后反思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思考方式,完善自我。校长的反思是一把利剪:在它的不断修理下,思维之树才能茁壮成长。 
  假如我是校长,我必须思考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以下五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力度,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的教育。第一,追求教育观念的创新,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第二,实现教育内容的创新,用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发展的而不是孤立静止的客观物质世界的概念,引导他,门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 
  精神;第三,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创新,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运用创新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以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第五,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能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假如我是校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复杂、多元、急速变化的社会中办学,必须有处变不惊的适应能力。应能迅速地判断是非、权衡利弊、设计方案,科学地、明智地作出最佳选择,并能适时地、高效地组织实施,争取最大的办学效益;应极富想象力,具有开创性和独创性。应能周密地系统分析环境与学校、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在传统与未来之中。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创造出自己的风格,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树立起独特的、优质的、鲜明的学校形象;在信息时代中既应是教育的专家又应是知识的杂家,应是复合型人才的榜样。校长自身就应是终身教育的典范,同时为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应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极高的思维水平,要以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在观察和思考周围世界中巨大的和微小的、显现的和隐蔽的、理性的和情感的种种变化,并对此保持一种知微见著的敏锐反应。能够回顾过去,立足当前,思考未来。 
  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满了希望与机遇,也充满了麻烦与挑战。世界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构成了完全互为因果的关系,学习化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将融为一体。尽管未来的教育与学校不能画等号,但是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校长确实责任重大、压力巨天。国家所赋予校长的责任、社会所寄予校长的期望、家长所给予校长的评说、教师和学生对于学校越来越多的选择,这一切都汇合成一股巨大的压力,压在了新世纪校长身上。假如我有机会去管理一所学校,一定尽校长职责,民主管校,协调校内外各方面关系,创办特色学校;发挥领导群体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开展素质教育。

第3题:

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是责任.更是一种良心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名字叫范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那些不顾及自己生命来保住学生的性命的老师相比.范美忠最大的关注点则在于在面对危险时他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说不叫人的本性,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点。范美忠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定位为道德的缺陷.反而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提供给社会作为分析道德与人性的案例。“范跑跑”也许并不是个别现象.却被很多人当做是个例来研究。
   人性与责任在危难时该如何抉择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来抉择?不禁让人想到在地震中报道的另一条新闻:在地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时丈夫只大喊了一声“地震了”便独自跑到楼下.等他安全时才想到妻子,转而去救自己的妻子。在这个小事情上,我们看到了丈夫第一次的举动体现了人性.而当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将责任看重于生命,原来责任可以如此高贵。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解放军的职责就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稳;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解放军不能因为随时而来的余震而畏缩不前,医生也不能因为大灾过后必有大疫而不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而作为一个老师,当一群学生把你当成是一个信赖者,当一群家长把你当成是孩子的保护者时,你却独自逃脱。每个人都有最人性的一面,就像一个即将饿死的乞丐不会因为另一个也饥饿的人放弃自己获得的食物一样,可贵的是他可以在维系自己的生命的同时分一半或者几分之一去救助另一个生命。前者是人性,而后者是责任,一份对社会、对同伴的责任。
   在大家还在讨论教师职责时.一条由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6月2日出台的一条新规定引起了更多人的参与讨论:今年高考期间,碰上余震发生时,在场的3名监考老师要负责考场内考生的疏散工作.不能先于学生撤离考场。监考老师都要保证将全部学生疏散完毕后方能离开.违反规定者将遭到停职或开除的处理。迎合了即将进行中的高考。而现在,当我们再来想由事件本身所引出的这个规定时.不禁觉得用法律法规等形式来限制或制止住的行为可能也就体现不出人性与责任了。因为二者都不是法律法规等所限制和能限制的。换句话说,用相关的制度能限制的也就不叫人性了。
   重新翻看事件本身。范美忠本身的逃跑也许并不可恨,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欲,每个人都有利己心理.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伟大,可恨的是他之后“洋洋自得”地在天涯论坛上发表的那篇《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帖子,宣扬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在挑战中国的传统道德观。而且在文章最后表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此文一出。引来一片哗然。
   人性与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可是当它们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人身上时.我们似乎才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人。想到几年前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等.当一个人的人性超过了他的责任时,一个人开始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世界。 争论还在继续.可是通过范美忠事件也让我们开始了一个自我的反省,如果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做第二个“范跑跑”吗?责任在你的生命中究竟占到了多大的比率——让每个人反思吧.

第4题:

请以“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题目白拟,不少于1000字。


答案:
解析:
用信息技术打造现代化教师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教师。随着终身学习观念在全社会的进一步确立,实现教师在任教学校的终身学习发展,已成为摆在每位校长面前的首要任务。以新一轮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学校整体改革实验为载体,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逐步走出了一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师终身发展大环境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之路。现在学校所有办公室、所有班级都安装了电脑、电视,并且通过光缆把全校计算机全部联入了国际互联网,使信息高速公路深入到学校的每个办公室、教研组,深入到每个班级,真正达到了“班班通、室室通”。它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能让全体教师打开窗子,迎接新世纪的八面来风,从而放开眼界,敞开心胸,站在高处,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通过网上学习,引导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网上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教师利用网上信息展开讨论,锻炼处理信息、批判信息的本领。利用校园网网站,我们给全体教师开拓出一片自由挥洒的天地。利用网站论坛,教师们可以自由发表各种感想、见解和心得体会,可以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可以交流对话或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还可以提供思路与校内外的专家、同行共同研究;利用学校论文库可以刊登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评价别人的成果,借鉴已有的经验;利用文件传输服务,可以共享自己制作的课件,展示自己的作品,公布自己的课程计划;利用视频点播可以播放自己的优秀教学课例,和大家共同分享和研究……网络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学习模式,而且把全校师生的感知与思维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的境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与教育观念,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不是在看网络,而是在用网络来看世界,感受世界。网络已不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成为“人本身的一部分”——是人类的感官的延伸,大脑的扩展。网络使信息传递变得方便而快捷,使交流变得广泛而轻松。同时也为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可以把一个学年度的课程计划公布到网上,向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人士征求意见;可以把每个教师的工作绩效输入数据库,让计算机精确地统计每个人的工作绩效;给每位教师建立网上“亮点储蓄袋”,把每位教师平日的各项工作的“亮点”记录在网上,定期展示给大家,既可以增进教师间相互了解,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又可以让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另外,可以用网络进行不记名投票,举行“全民”公决;可以让教师们对学校的大事小情发表意见和见解;或者让学生评价学校和教师……敞开心胸之后,网络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制度,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第5题:

请以“师德”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范文】 
师道在勤 
有这样一组塑像:描述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师者手持书卷,神情庄肃,目光深而平和;弟子则有列布四周,或诵习、或沉思、或舌辩、或聆听,上有飞云朗日,下有青松古石。我的心中突然涌出一种莫明的感动,多么和谐的师生图,多么真切的师生情啊!夫子的德、才、勤、容真可谓万代之师也。中国5000多年悠悠历史长河中,不缺雄才伟略的君主,不缺流芳百世的贤臣,不少品行高洁的隐士,但影响至今,将精神渗透到我们这些炎黄子孙血液中、骨子里的却是一生身无长物、颠沛流鸯的夫子。这足使后代为师者共与荣,使我们这些在“师途”中行进的人对“师”的真谛有了更多的感悟。夫子是是高悬晴空的皓月,是‘润泽田野的清源。但我宁愿将他看作一座山,不可逾越,却可攀援。夫子之德,德配天地;夫子之才,古烁今,子自难奢望。但夫子“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虽非常人可以做到,但绝非不可企及。师道在勤,“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师道在勤。人们自古便视“勤”为人之美德,因而便有“勤俭可持家”、“勤能补拙”、“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的种种感叹。岂有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师”者而不勤者?师道在勤。只有勤学、勤思、勤省,才能在知道少一点的人面前知道多一点,在迷茫的人面前沉稳一点;在如海的知识面前谦虚一点,在强于自己的学生面前从容一点;才能在浅薄面前深刻一点,在浮器面前淡泊一点,在物质不富有时精神丰富一点。 

第6题:

请以“现代教师”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现代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学质量是决定预期教育目的是否能达到的一个关键因素。人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不同见解,形成了不同的质量观。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逐渐孕育出了“以教为本”和“以学为本”两种占据主流地位的质量观。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教学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应当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由此,教师的角色也应随之进行调整。“以教为本”的质量观认为教学中教师就是“知识工匠”,学生就是“知识产品”,教学质量的优劣就是看“知识产品”的品质一~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久而久之,教学质量的价值取向变成了一种考试成绩的功利追求,形成了一种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在升学的压力下,不少学校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对教师进行等级划分,并据此对教师采取奖惩措施。 
  20世纪初兴起的“以学为本”的教学质量观开始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学的目的不单是看学生知道了多少知识,而更在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变化、重组和发展。这种教学质量现把认知形成作为教学质量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仅让学生明白所教的知识,更要刺激、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思维“欲望”。 
  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两种教学质量观背后都有相对成熟的教学理论为支撑,自成体系。但是,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或“学”,而是由教、学两条活动线以及教师、学生两类参与者相互交织而构成的四维空间,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长期性活动场域。所以,需要我们摆脱“教”.或“学”的狭隘束缚,重新构建一个现代教学质量观。 
  这种质量观不否认或者忽视教学活动本身存在的人文属性。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认为,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这表明教学不是工厂的流水线,不是产品的装配,而是教师、学生两类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共同参与完成的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主观世界存在,这导致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然会带有各自的主观色彩,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在客观必然中充满主观偶然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也缺少不了感情的投入、交流和释放。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情感的体现。 
  这种质量观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全面素质,体系的发展。“以教为本”的质量观和“以学为本”的质量观都只是注意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侧面。同时,两种质量观虽然对知识的理解不同,但都是围绕着学生的智力展开的,没有过多关心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国内有学者认为,就具体的非智力因素而言就包含了4组12项:3个短语,即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三心”,即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感”,即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三性”,即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对非智力因素的探究反映出人们对教学培养内容认识上的拓展。因此,教学不仅仅是智力的教学,也是人格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值得注意的是,仅就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来说,只看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也是一种单薄的教学观念。美国学者加德纳曾对传统智力观提出质疑,他强调智力的社会文化性、实践性、可见性、可发展性,重视创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更为宽泛的智力体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学的智力培养目的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存在着多元特性。这种质量现还将改变“以教为本”和“以学为本”的质量观保障手段的外适性特点。它们主要是依靠外部的压力来激发教师的教学情绪,优点是便于操作,缺点是课堂教学质量会随着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呈现出间歇性的浮动,教师会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与这种外力保障相对应的是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中的内力激发。《道德领导》的作者萨乔万尼提出,如果教师形成内部的驱动力和价值共同体的认可,那么“教师因道德原因而对共同体的价值观作出响应;他们的工作变成集体性的活动,他们的表现舞台得以延展,且是稳固持久的。”但这种做法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操作方式较为隐晦,且无外力约束的保障存在失控的危险。所以,新的教学质量观坚持以内力激发和外力约束相结合的手段,全面保障教学质量。 
  教学活动和人的发展性决定了这种质量观不是一个凝固的状态。而是一一个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的观念体系。教学活动的变化包括教学形式和教学思想的变化。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网络教学的出现,而教学思想更不是一个静止的湖泊,而是一条不断流淌的历史之河。任何教学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它们源于时代,服务于时代。除此之外,人的变化发展性则更加明显。人类社会自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而对于个人来讲,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一生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度过的,即使在某个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不是刻板地完成教学,而是在不断地互动博弈中生动地演绎着教学活动。 
  这些现代教学质量观的特性,决定了“最好”只是一时的标志,而“更好”才是教师以及更多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第7题:

请以“赏识教育”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范文 
赏识教育 
当今学生不缺沟通不乏激励,少的是管教,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如何管教好学生,把握不好尺度,则“宽严皆误”。这的确是一门学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他认为,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此言甚善。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 
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就会形成“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抓、去取。有的家庭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甚至把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都看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孩子的全部探索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由于没有独立的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大大减弱。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虽然常听到父母教育他们要互相帮助,但这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的行动。试想,如果用“赏识教育”来教育这样的孩子,只会使他们更加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更加狂妄、放任自流和孤僻。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地夸奖知赏识他们,可能会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接受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对孩子有百害无一益,结果会害了孩子。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孩子犯了错误,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性格孤僻,就应该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如果孩子动手能力不强,就应该鼓励他千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实际上,“惩罚”教育也好,赏识教育也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严格教育、挫折教育等并行,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孩子。

第8题:

请以“如何搞好班集体建设”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正确答案:
如何搞好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持之以恒、讲究方法,将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工作的始终,自己要时时处处做好学生和榜样。我从教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虽然不曾取得什么丰功伟绩,但工作中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学生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认为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好班级学风
身为班主任,抓好班级学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优良的学风是班集体的生命线。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最主要的是看它在学习上的表现。勤奋的学风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可以有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建立学生一日常规,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会利用班队课或晨会时间让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文明语言、文明行为等活动。通过规范的学习,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爱师长、爱学习、互相友爱等良好品德,树立人人争做合格中学生的意识。加强学生队伍的管理,包括排队做操、排队上下楼、排队放学,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了,学生的自理能力也就增强了。
(3)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整个班集体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无法前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订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讥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4)真情投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从来都把自己所教的班级,看做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
第一,充分尊重、爱护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进而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第二,要注意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对学生要宽容但不放纵、严格但不苛刻,这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孩子,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容易自卑,孤立封闭自我。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和被尊重感,从而产生上进的原动力。
第三,要为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班主任可以和班内任课老师及一些优秀学生协调配合,让他们多关心、指导,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战胜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同时,取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让家长成为这些孩子坚强的后盾。
(5)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榜样
大教育家鸟申斯基曾有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与道德修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有可能成为全班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学生。例如:我每次上完课发现讲台上有垃圾的话,我就会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学生发现后,也就纷纷效仿,下课后主动把自己座位上的垃圾捡干净。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使我看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因此我要求自己必须时刻自律,用健康向上的品德去净化育人环境,用认真、模范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心灵。

第9题:

请以“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素质教育之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
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高素质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也就
没有幼儿的良好素质。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大,幼儿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他们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他们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会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幼儿教师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以下教育
观念:了解幼儿,注重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信任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注意让幼儿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关心幼儿,让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即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幼儿教师同样需要扩充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幼儿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尤
其应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艺术修养的加强、写作与电化教育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多下工夫。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另外,幼儿园教师的身心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会对幼儿的
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幼儿。
素质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极高的,但素质具有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因此要求每一
位幼儿园教师都具有高素质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理想幼儿教师素质的研究和
追求。

第10题:

请以“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为主题,写一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流畅。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素质教育之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高素质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也就没有幼儿的良好素质。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大,幼儿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他们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他们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会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幼儿教师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以下教育观念:了解幼儿,注重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信任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注意让幼儿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关心幼儿,让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即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幼儿教师同样需要扩充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幼儿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尤其应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艺术修养的加强、写作与电化教育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多下工夫。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另外,幼儿园教师的身心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幼儿。
素质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极高的,但素质具有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因此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具有高素质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理想幼儿教师素质的研究和追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