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在中班幼儿的一次手工活动中,某老师为了教育孩子们注意用剪刀的安全,就告诉孩子们:“大家剪时要小心,今天这些剪刀都是新的,很锋利的,不能剪到小手,也不能剪到衣服。”结果是,一名幼儿真的悄悄剪了小手指上的表皮,虽不至于流血,但也是很危险了,另一个幼儿则把同桌一女孩的羽绒服剪了一个小口。 问题:这是一位工作不久的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事件,试进行评析。

题目
在中班幼儿的一次手工活动中,某老师为了教育孩子们注意用剪刀的安全,就告诉孩子们:“大家剪时要小心,今天这些剪刀都是新的,很锋利的,不能剪到小手,也不能剪到衣服。”结果是,一名幼儿真的悄悄剪了小手指上的表皮,虽不至于流血,但也是很危险了,另一个幼儿则把同桌一女孩的羽绒服剪了一个小口。
问题:这是一位工作不久的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事件,试进行评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孩子们在讨论大家喜欢的小动物,并询问老师能不能把小动物带来幼儿园。作为老师,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1)明确定位
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主要是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与小动物们相伴、玩耍是儿童特有的天性。他们会把小动物当作亲密的朋友,但小动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攻击性,把其带到幼儿园可能会对其他幼儿产生影响。这属于教育类的问题。为了保护幼儿的爱心和健康发展,我会合理解决此事。
(2)分析核心问题
①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多以宠物为伴,一起嬉戏玩闹;另外,他们对动物充满好奇和兴趣,但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认识的动物少,对动物很感兴趣。
②幼儿不知道小动物本身带有一些细菌以及攻击性,也不知道班里的其他小朋友可能会害怕小动物。
首先,我会肯定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分享给大家。
其次,向幼儿说明小动物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的,同时也带有细菌,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会对小动物的毛发产生过敏的现象,所以幼儿园是不允许个人随意带小动物入园的。
再次,可以开展和小动物有关的教学活动,如给幼儿分发画具进行绘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者语言活动中选择和小动物有关的故事、儿歌等,不仅可以抒发对小动物的喜爱,更可以提高幼儿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力。
最后,我会主动和幼儿园进行沟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申请在幼儿园增加动物角,为幼儿购买打过疫苗的动物进行喂养,供班级里的幼儿参观和认识,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2题:

幼儿有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教师应(  )。

A.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冲淡幼儿吮吸手指的欲望
B.批评幼儿,告诉他这是不良习惯要改正
C.悄悄地涂些辣物在幼儿的手指上
D.把幼儿的手指包裹起来

答案:A
解析:
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情绪动机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由于父母和奶奶的教养态度不同,露露在奶奶处“一切由着他”的行为在父母处受阻,使他产生了一种焦虑感。露露就是希望通过吮吸手指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紧张的心情。孩子吮吸手指,它会成为阻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足够重视。

第3题:

对热汤、热粥烫伤幼儿,应立即脱去浸湿的衣服,不易脱去时,可用剪刀剪破撕开,充分暴露创面。()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这是一名幼儿教师写的教育笔记:今天带孩子们去户外玩了一会儿,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渴了。于是孩子们各自拿着自己的小杯子排着队接水喝,看着孩子们咕咚咕咚喝水的样子我不禁笑了。突然感觉自己也有点口渴,于是拿着杯子来到饮水机前很自然地接了一杯水,刚要拿到嘴边喝,听到小朋友们在小声地议论:“老师刚才接水没有排队。”这个案例说明()。


A.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都看在孩子眼里,要时刻注意为人师表

B.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为人处事不够圆融,不必跟他们计较

C.教师也是人,偶尔也会犯错,只要道理讲明白了就可以了

D.教师不是圣人,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太过苛刻,不必在意

答案:A
解析: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为人师表。

第5题:

材料: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分)
(2)请分析大班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10分)


答案:
解析:
(1)中班幼儿由于道德感发展、希望引起教师关注、语言发展不完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告状”行为。 ①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幼儿“告状”行为最主要的原因即中班幼儿道德感发展,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中班幼儿会因为自己在活动中遵守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乐。此阶段幼儿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幼儿认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即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的“告状”行为。 ②中班幼儿爱告状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里,幼儿向教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们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的想要的某种结果。 ③中班幼儿的年龄大多在4-5岁左右,此时他们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化的特点,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遇到事情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友好的和同伴讲话,解决他们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2)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在这个年龄,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所以相比小、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所减少。 ②幼儿的羞愧感或内疚感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愧疚感从幼儿中期开始明显发展,幼儿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行为会感到羞愧,致使“告状”的行为有所减少; ③大班幼儿的独立性有所发展,不在单纯的依赖老师去解决问题,而是能够和同伴相互协商进行问题的结局;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第6题:

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的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做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时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请根据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试分析案例中的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答案:
解析:
(1)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学前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儿童的游戏具有以下特点:①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②儿童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结果,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③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④游戏具有假想成分,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社会生活,是虚构和现实统一的活动(虚构性和社会性);⑤游戏是能给儿童带来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愉悦性);⑥游戏是具体的活动。
(2)材料中的教师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强制要求幼儿上台表演,违背了自主自愿的特点;材料中的教师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使得幼儿失去了创造的机会,也不会给幼儿带来愉悦性。
(3)综上所述,该材料中的教师组织的所谓“游戏”活动并不是真正的游戏,违背了游戏的本质特点。教师在组织儿童进行游戏的时候,应当充分尊重儿童游戏的兴趣和意愿,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及生活经验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用心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幼儿园中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和游戏环境。

第7题:

幼儿园的宋老师带领着小朋友们在放风筝,一阵大风吹来,风筝被刮到了大树上,宋老师让孩子们想一想,该用什么办法把风筝取下来。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用长棍子啊!”“搬个梯子爬上去!”“使劲摇大树。”
大多数幼儿都能想出这些办法,为了继续拓展他们的思维,宋老师让大家接着想。
明恩说:“把大树砍断吧。”燕家诚说:“买很多气球绑在一起,带你飞上大树。”
秋颖接着说:“准备一张蹦蹦床,你掉下来的时候不会受伤。”
为了激励幼儿灵活动脑,宋老师鼓励孩子们展开讨论:“你们觉得,他们提出的办法怎么样啊?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智文说:“燕家诚的办法不好,老师这么高,得买多少气球啊。”
静怡说:“我们要爱护树木,不能砍树。不然在长棍子上系一串鞭炮吧,挂到树上去,鞭炮一爆炸,风筝就下来了。”
英馨说:“你刚才还说爱护树木呢,鞭炮一爆炸,树就受伤了,树也会痛,风筝也被炸坏了,老师说过不能随便放鞭炮。”
孩子们激烈地讨论起来……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并谈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答案:
解析:
(1)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例如“用长棍子啊”“搬个梯子爬上去”“使劲摇大树”等都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的方法。
②拟人性。幼儿往往会将无意识的、没有生命的东西当作有意识和有生命的东西。例如,幼儿认为鞭炮一爆炸,树就受伤了,树也会疼痛。
③表面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的,因此其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④固定性。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他们较难掌握事物的相对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认死理”。
⑤近视性。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物的后果。如材料中幼儿认为“要爱护树木,不能砍树”,想出“在长棍子上系一串鞭炮,挂到树上去,鞭炮一爆炸,风筝就下来了”的方法。
(2)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②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具体性、形象性。
③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④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
⑤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第8题:

班上正在进行“给你一封信”的主题,孩子们对邮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图片和资料。后来孩子们决定做一个大邮筒放在幼儿园门口给小朋友们寄信。大家收集来了大纸箱、塑料筒、长纸筒等,这么多的东西摆在眼前,孩子们反而茫然了,一时无从下手。老师高兴地说:“哇!我们这下真的可以做一个超级漂亮的大邮筒啦!”孩子们听了也兴奋了,纷纷动起手来。
基本形状做好了以后,孩子们反而为一些细节问题做了难。圆柱形组的孩子为了做邮筒的底座犯愁了,因为纸板太厚,他们剪不动,老师走过去用大剪刀给他们剪了一个漂亮的底座;方形组的孩子为了邮筒上的标志而争吵起来,“中国的标志是一个黄色的楼梯样的”“不对,是一个小旗子飘的样子”“中国的表示是天安门呢”“不对,邮筒是寄信的,要画一个信的样子”“邮筒上没有画,要写字的”……老师将一本孩子自制的邮筒画册递给他们,孩子们很快就从书上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大家都做得非常开心。
请根据幼儿和教师相互关系的相关知识,结合案例分析活动中幼儿教师的表现。


答案:
解析:
在活动中,老师始终关注着幼儿的学习,并时刻做好激发师幼互动和受动反馈的准备。
但是老师并不是从头至尾主导着师幼的互动。在活动开始阶段也就是师幼互动开启的时候,老师做的是静静地观察和倾听孩子的需要,调动并支持孩子的兴趣;在孩子主动发起互动后,活动进入了高潮,但老师也没有大张旗鼓地介入,而是将自己悄悄地变成了一个被动者,给幼儿打下手,“剪一下”“放一本画册”,在孩子进人自主活动状态,自信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探索表达的时候,孩子的表现仍然左右着老师的视线,他们的需要决定着老师的行为。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教师是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只在孩子必要时才直接给予一些帮助,而不是对幼儿放任自流,或者忽视全局。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是这位教师正确把握自己角色的关键。

第9题:

在中班幼儿的一次手工活动中,某老师为了教育幼儿注意用剪刀的安全,就告诉幼儿:“大家剪时要小心,今天这些剪刀都是新的,很锋利的,不能剪到小手,也不能剪到衣服。”结果是,一名幼儿真的悄悄剪了小手指上的表皮,虽不至于流血,但也是很危险了,另一个幼儿则把同桌一女孩的羽绒服剪了一个小口。
这是一位工作不久的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事件,试进行评析。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的这位老师有基本的安全教育意识,却由于没能运用正确的安全教育策略而导致一节课发生两次意外事件。 (2)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乐于去尝试,可是却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有的家长或教师喜欢用禁止的方法,例如,本材料中的教师就告诉幼儿“不能剪小手,不能剪衣服”,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示例,如告诉幼儿“不要把手指插入电插座的孔内”等。但对于幼儿来说,禁止是一种消极的做法,很可能带来不良的效果,即幼儿原来并没有想到要做的事,经成人一提起,反而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想尝试一下,结果弄巧成拙。
(3)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①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环境,及时消除一些不安全的隐患:②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③坚持正面引导和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策略。

第10题: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做着手工,忽然停电了,教室里光线不足。此时教师应该()。



A、继续组织幼儿手工活动
B、让幼儿自行选择是否继续
C、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游戏
D、让幼儿在教室内自由活动

答案:C
解析:
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应以幼儿为本。在美术活动中,停电导致教室里光线不足,显然不宜继续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而且让幼儿在教室内自由活动也存在潜在危险。因此,若天气好,教师应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游戏,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若天气不好,教师应组织幼儿在教室开展讲故事、听音乐等较为安全的集体活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