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课堂当中,教师请同学们采用分组的方式,运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的方式分别代表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个声部来进行节奏创编并展示。该名教师运用了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哪种音乐教学法中的教学内容()A.柯达伊音乐教学法B.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C.铃木镇—音乐教学法D.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题目
课堂当中,教师请同学们采用分组的方式,运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的方式分别代表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个声部来进行节奏创编并展示。该名教师运用了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哪种音乐教学法中的教学内容()


A.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B.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C.铃木镇—音乐教学法

D.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用“跺脚”“拍腿”“拍手”“捻指”进行训练属于( )
A.铃木镇一的“小提琴”教学
B.柯达伊的“歌唱”教学
C.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
D.奥尔夫的“声势”教学


答案:D
解析:
用“跺脚”“拍腿”“拍手”“捻指”进行训练属于奥尔夫的“声势”教学。

第2题: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第一幕第一场中的《胜利归来》是(  )独唱曲。

A.女高音
B.女低音
C.男高音
D.男低音

答案:A
解析: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第一幕第一场中的《胜利归来》是一首典型的戏剧女高音独唱曲,故选A。

第3题:

高中音乐《八月桂花遍地开》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重庆市开县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八月桂花遍地开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设置弹唱环节;
(2)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指挥部分;
(3)教学过程中设置演唱旋律声部环节。
答辩题目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
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民歌《八段锦》,引导学生聆听本曲的旋律。随后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并提出问题:这两首曲子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两首曲子的旋律是有相似之处的,因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旋律取材于《八段锦》。《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在多地传唱的民歌,在1959年呢,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将其改编为一首合唱曲。今天呢,我们将采用一种合奏的方式来表现本曲。
引入课题《八月桂花遍地开》。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弹琴范唱旋律声部,学生熟悉旋律并小声跟唱。
2.教师弹琴,带领学生齐唱曲谱,并设问:本曲在节拍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本曲在节拍上进行了两次转换,第一次由2/4变为4/4,第二次4/4变为2/4。
3.教师打拍子,引导学生独立演唱旋律声部的曲谱。并提醒学生注意节拍转换时,强弱规律的变化。
4.教师弹琴带领同学分别熟悉其他各个声部的旋律。
(三)合奏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分为5组,第一组吹奏笛子演奏旋律声部,第二组拉奏二胡演奏副旋律声部,第三组吹奏笙演奏和声声部,第四组拉奏大提琴演奏低音声部,第五组敲击木鱼演奏打击乐声部。
2.留出5~10分钟为学生进行单独练习,期间可自行搭档进行合作练习。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3.练习结束,教师弹琴,引导第一、二、五声部进行旋律声部与打击乐声部的合作。
4.教师引导第三、四、五声部进行和声声部、低音声部及打击乐声部的合作。
5.教师指挥,带领全体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期间提醒学生注意与他人的配合,要聆听声部之间的协和。
6.教师指挥,带领同学完整合奏本曲。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引导学生自行组成小组,为本曲的旋律声部进行“无乐器”伴奏创编,可使用人声、拍手、跺脚、拟声等方式。
2.留出5~8分钟创编时间。之后邀请两组同学为大家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进行指导性点评,学生互评。
(五)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同学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并进行总结:本节课我们用五种乐器进行了一次合奏,还用我们的“天然乐器”——身体,为歌曲进行了一次颇有趣味的伴奏创编。
那么课下请同学们再找一些好听的歌曲,试着去进行伴奏的创编,下次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八月桂花遍地开
1=C 江西民歌
稍快、欢快地 郑路 编曲
一组:旋律声部 笛子
二组:副旋律声部 二胡
三组:和声声部 笙
四组:低音声部 大提琴
五组:打击乐声部 木鱼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一下本曲的背景知识。
2.合奏课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多地传唱的民歌,曲调取材于《八段锦》。这首歌曲是一首革命历史歌曲,伴随着红军的足迹唱遍了大江南北,最终成为一首红色经典歌曲。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将这首民歌改编成民歌合唱曲,并于1964年把它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女声合唱的方式震撼呈现。此后,合唱也成为这首歌最常用的演绎方式。
2.
首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熟悉每一个声部的旋律,从而清楚各个声部是如何进行穿插配合的;
其次,需要为学生留出单独练习自己声部旋律的时间,之后引导学生随机与其他声部同学进行合奏练习;
最后,引导全部同学进行合奏,由其要提醒同学注意与他人的配合,声部之间的协和非常重要。

第4题:

拍手、拍腿、跺脚这些动作属于哪种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

A.柯达伊教学法
B.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C.奥尔夫教学法
D.铃木教学法

答案:C
解析:
C选项,奥尔夫(1895-1982),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奥尔夫教学法主要是运用儿童非常容易接受并且喜欢的形式来培养乐感,比如说拍手、拍腿、跺脚(声势教学法)、做游戏、唱歌等。综上,C选项正确。

A选项,柯达伊(1882-1967),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主要内容是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节奏和唱名的简记法。柯达伊非常推崇合唱教学,因为他认为唱歌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好途径,在歌唱过程中采用的是首调唱名以及手势唱名法。故排除。

B选项,达尔克罗兹(1865-1950),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这三部分内容共同组成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实践。故排除。

D选项,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曾担任日本才能教育研究会会长。他始终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他把小提琴教育当成母语来引导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学会音乐。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是C项。

第5题:

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了下面谱例的手势节奏,这采用了哪一位音乐教育家的教学法?( )。

A.柯达伊
B.奥尔夫
C.铃木镇一
D.戈登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奥尔夫的声势律动。从所给图片可知,拍手、拍膝、跺脚、捻指均属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声势节奏训练。

第6题:

下图是合唱团座位分布图,通常①位置是( )

A.男高音
B.女高音
C.男低音
D.女低音

答案:B
解析:
女高音,S 女低音,A 男高音,T 男低音,B

第7题:

在学习完今天的课题《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以后,教师请有钢琴特长的同学小涛上台,为这首高音独唱作品配上钢琴的即兴伴奏,在小涛的创作之后,全班同学一起跟着小涛的钢琴即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了《我爱你,中国》这首作品。请问该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中哪种音乐教学法()


A.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B.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C.日本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

D.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答案:A
解析:
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法包括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日本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以及美国综合音乐教学法。教师请有钢琴特长的学生去为歌曲进行钢琴即兴伴奏,全班同学跟着伴奏一起演唱,属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中的即兴创作的内容。

第8题:

小学音乐《动物说话》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山东省淄博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动物说话
2.内容:
?


3.基本要求:
(1)试讲过程体现循序渐进;
(2)试讲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
(3)试讲10分钟。
答辩题目1.请简要说明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说一说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都听过哪些小动物的叫声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接着提问:谁来模仿一下小动物的叫声?看谁模仿的最像。
请学生进行模仿。
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能不能将小鸡的声音变成音乐唱出来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歌曲《动物说话》,听听小鸡、小鸭唱歌是什么样的。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中速,给人欢快与愉悦的感觉。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大家能用什么手势来表现音乐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手势来表现音乐。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用拍手拍肩膀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体会歌曲2/4拍的强弱规律。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弹琴带领学生模仿小鸡、小鸭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
2.教师弹唱歌曲,请学生进行轻声哼唱;通过拍手,均匀的说出“小鸡”的方式,提醒学生八分节奏的正确演唱方法,学生初步了解八分节奏。
3.学生用小鸡的声音来完整的模唱旋律。
4.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旋律,并请学生在每一句结束之后,加上拍手或者跺脚的动作。
5.请学生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并在朗诵歌词的过程中加入对动物的模仿。
教师提问学生:小朋友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为:通过对小鸡、小鸭的赞美与模仿,感受到小朋友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6.将情感带入歌曲,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升
请学生分小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之后,请小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动物说话》,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进行情感升华,呼吁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小动物;并请同学们将歌曲分享给自己的父母、朋友,我们一起唱起这首欢快的歌曲,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动物说话
歌谣风
X X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要说明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说一说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答案:
解析:
1.
(1)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总之,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对体态律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处理,以提升体态律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的学生,通过对之前小学音乐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但依然不够深入和扎实,并且学生已经开始形成了初步的观念和个性,所以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多关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与兴趣培养相结合,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辅助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并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第9题:

参照下面人声音域表,判断合唱谱例中的声部Ⅲ是( )。

A.第一女高音
B.第二女高音
C.女低音
D.男高音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在音乐课《大海啊,故乡》的课堂上,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五线谱,并在相应的音符下加 入了捻指、拍腿、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学生通过这种声势练习掌握曲中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里教师采用的音乐教学法是( )。


A.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B.奥尔夫教学法

C.铃木教学法

D.柯达伊教学法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题干中的捻指、拍手等属于声势练习,是典型的奥尔夫教学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