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

患者,男性,38岁,慢性细菌性痢疾。拟给予药物灌肠治疗。灌肠时,护士为该患者采取的卧位是A.仰卧位B.俯卧位C.左侧卧位D.右侧卧位E.膝胸卧位

题目

患者,男性,38岁,慢性细菌性痢疾。拟给予药物灌肠治疗。

灌肠时,护士为该患者采取的卧位是

A.仰卧位

B.俯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膝胸卧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38岁,慢性细菌性痢疾,拟给予药物灌肠治疗。

问题1:给予该患者最好的灌肠方法是
A.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B.小量不保留灌肠法
C.清洁灌肠法
D.保留灌肠法
E.大量保留灌肠法

答案:D
解析:
1.保留灌肠的目的是镇静或催眠,治疗肠道感染。而该患者存在肠道感染,且用肠内药物治疗,因此选择保留灌肠。
2.保留灌肠时药液量应<200ml。药量较大,会刺激患者产生便意,不利于药物的保留。
3.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直肠,取左侧卧位灌肠。

第2题:

患者,男性,38岁,慢性细菌性痢疾,拟给予药物灌肠治疗。

给予该患者最好的灌肠方法是

A、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B、小量不保留灌肠法
C、清洁灌肠法
D、保留灌肠法
E、大量保留灌肠法

答案:D
解析:
保留灌肠的目的是镇静或催眠,治疗肠道感染。而该患者存在肠道感染,需用肠内药物治疗,因此选择保留灌肠。

第3题:

患者,男性,38岁,慢性细菌性痢疾,拟给予药物灌肠治疗。

问题3:灌肠时,护士为该患者采取的卧位是
A.仰卧位
B.俯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膝胸卧位

答案:C
解析:
1.保留灌肠的目的是镇静或催眠,治疗肠道感染。而该患者存在肠道感染,且用肠内药物治疗,因此选择保留灌肠。
2.保留灌肠时药液量应<200ml。药量较大,会刺激患者产生便意,不利于药物的保留。
3.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直肠,取左侧卧位灌肠。

第4题:

患者,男性,21岁,诊断为慢性痢疾,拟给予肠道灌入药物治疗。

护士应该为该患者最好选用
A.大量不保留灌肠
B.小量保留灌肠
C.清洁灌肠
D.保留灌肠
E.药物不保留灌肠

答案:D
解析:
1.保留灌肠的目的是镇静或催眠,治疗肠道感染。而该患者存在肠道感染,且用肠内药物治疗,因此选择保留灌肠。
2.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直肠,取左侧卧位灌肠。

第5题:

患者,男性,21岁,诊断为慢性痢疾,拟给予肠道灌入药物治疗。护士与该患者进行沟通时,影响沟通并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的行为是A、两眼注视对方

B、全神贯注地倾听,做记录

C、问题回答均简单明确

D、不时评论对方所谈内容

E、倾听中特别注意患者情绪变化

护士应该为该患者最好选用A、大量不保留灌肠

B、小量保留灌肠

C、清洁灌肠

D、保留灌肠

E、药物不保留灌肠

护士给予该患者采取正确卧位是A、截石位

B、V形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头高足低位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C

第6题:

患者,男性,38岁,慢性细菌性痢疾,拟给予药物灌肠治疗。问题1:给予该患者最好的灌肠方法是A、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B、小量不保留灌肠法

C、清洁灌肠法

D、保留灌肠法

E、大量保留灌肠法

问题2:行灌肠时,药量一般不超过A、200ml

B、400ml

C、500ml

D、600ml

E、800ml

问题3:灌肠时,护士为该患者采取的卧位是A、仰卧位

B、俯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膝胸卧位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A


问题 3 答案:C

第7题:

患者,男性,55岁。入院诊断为慢性细菌性痢疾,需行灌肠治疗,护士应指导患者采取

A、仰卧位

B、俯卧位

C、膝胸位

D、左侧卧位

E、右侧卧位


参考答案:D

第8题:

患者,男性,38岁,慢性细菌性痢疾。拟给予药物灌肠治疗。灌肠时,护士为该患者采取的卧位是A、仰卧位

B、俯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膝胸卧位

给予该患者最好的灌肠方法是A、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B、小量不保留灌肠法

C、清洁灌肠法

D、保留灌肠法

E、大量保留灌肠法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D

第9题:

患者,男性,21岁。诊断为慢性痢疾,拟给予肠道灌入药物治疗。

1.护士最好为该患者选用( )

A.大量不保留灌肠

B.小量保留灌肠

C.清洁灌肠

D.保留灌肠

E.药物不保留灌肠

2.护士给予该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是( )

A.截石位

B.V形卧位

C.左侧卧位

D.右侧卧位

E.头高足低位


答案:(1)D(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