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患者,男,53岁。因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入院前6年感心前区疼痛,痛系膨胀性或压迫感,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min,休息后减轻。入院检查:体温37.8℃,心率13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入院诊断为冠心病。 合并冠心病患者可选用的药物是A.硝普钠、利尿药、ACEI B.利尿药、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ACEI C.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ACEI D.ACEI、ARB、利尿药 E.ACEI/

题目
患者,男,53岁。因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入院前6年感心前区疼痛,痛系膨胀性或压迫感,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min,休息后减轻。入院检查:体温37.8℃,心率13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入院诊断为冠心病。
合并冠心病患者可选用的药物是

A.硝普钠、利尿药、ACEI
B.利尿药、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ACEI
C.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ACEI
D.ACEI、ARB、利尿药
E.ACEI/AR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男性患者,48岁,教授。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入院前1年常感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入院前半月,疼痛渐频繁,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2小时突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伴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9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皮肤湿冷,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弓背样抬高,QRS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

本病例的诊断是

A.(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

B.(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C.急性肺梗死

D.主动脉夹层

E.急性心包炎


正确答案:B

第2题:

男性,71岁,吸烟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气促40余年,胸闷、心悸2年,加重伴发热1周,昏睡3小时入院。入院后查体BP140/90mmHg,嗜睡状,呼之能应,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20次/分,期前收缩3次分,下肢凹陷性水肿。假设上述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补充体检时还可出现的最主要体征是

A、心音强弱快慢不等
B、心界向左下扩大
C、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
D、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E、心尖区可闻及3/6级粗糙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

答案:D
解析:
慢性肺心病的特点是肺动脉高压十右室肥大,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P2亢进,因此体检时应注意有无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音强弱快慢不等为房颤的表现。心界向左下扩大为左室肥大的表现右室肥大表现为心界向左扩大心界向左右两侧扩大为双室肥大的表现。心尖区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表现,肺心病右心室肥大造成的三闭表现为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第3题: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题.

患者,男,53岁。因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入院前6年感心前区疼痛,痛系膨胀性或压迫感,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min,休息后减轻。入院检查:体温37.8℃,心率13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入院诊断为冠心病。

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氧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即稳定性心绞痛,

下列有关其用药不当的是 查看材料

A.发作时可含服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首次服用硝酸甘油时,应注意可能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B.阿司匹林是常用药,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阿司匹林过敏

C.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药物

D.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TC和LDLC,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头痛、面色潮红、心率反射性加快和低血压等

E.地尔硫革和维拉帕米不能应用于已有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


正确答案:D
D

第4题:


男性患者,48岁,教授。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入院前1年常感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入院前半月,疼痛渐频繁,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2小时突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伴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9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皮肤湿冷,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弓背样抬高,QRS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

导致急性血栓事件的关键环节是
A.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
B.劳累、情绪激动
C.吸烟
D.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E.高脂血症

答案:A
解析:

第5题:

男性患者,48岁,教授。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入院前1年常感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入院前半月,疼痛渐频繁,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2小时突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伴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9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皮肤湿冷,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弓背样抬高,QRS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

下壁心梗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A.Ⅴ1~Ⅴ3导联表现为异常Q波或QS波
B.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
C.Ⅰ、aVL、Ⅴ5、Ⅴ6导联异常Q波
D.Ⅴ4~Ⅴ6导联异常Q波
E.Ⅴ1~Ⅴ5导联异常Q波

答案:B
解析:

第6题:

本病例哪项诊断依据是错误的

A.中年男性患者,有心绞痛病史:入院前1年常感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

B.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入院前2小时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且伴大汗淋漓

C.伴有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状痰,血压下降

D.心电图显示: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弓背样抬高,QRS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

E.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症状:伴呼吸困难2小时,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


正确答案:E

第7题:

男,74岁,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96次/分,心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心电图示:I、aVL、V、V导联ST段抬高,I、aVL导联有异常Q波,室性期前收缩。血清CK-MB200U。

对此病人心律失常的治疗应首选
A.普罗帕酮
B.维拉帕米
C.毛花苷丙
D.利多卡因
E.苯妥英钠女性,65岁,冠心病心绞痛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150/90mmHg(20/12kPa),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答案:D
解析:
1.突发剧烈心前区疼痛,胸闷,气憋,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区Ⅲ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律不齐,双肺底湿性啰音。该患者有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酶谱异常
2.纠正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
3.心电图胸导ST段弓背向上抬高,并出现异常Q波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表现
4.血清CK-MB水平在心梗4小时内即增高,16~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恢复正常)
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时首选的药物为利多卡因
6.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Ⅰ级: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Ⅱ级: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Ⅲ级:肺部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肺水肿)。Ⅳ级:休克。此病人已出现心源性休克故选A。
7.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该患者即出现了心包炎、肺炎,故选D


第8题:

【案例】男性患者,48岁,教授。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入院前1年常感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入院前半月,疼痛渐频繁,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2小时突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伴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9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皮肤湿冷,颈静脉稍充盈,双脯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弓背样抬高,QRS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本病例的诊断是A.(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

B.(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C.急性肺梗死

D.主动脉夹层

E.急性心包炎

本病例哪项诊断依据是错误的A.中年男性患者,有心绞痛病史:入院前1年常感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

B.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入院前2小时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且伴大汗淋漓

C.伴有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状痰,血压下降

D.心电图显示: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弓背样抬高,QRS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

E.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症状:伴呼吸困难2小时,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

本病例的治疗原则是A.监护和一般治疗:包括吸氧、半坐卧位、持续心电监护

B.控制休克,解除疼痛,治疗急性左心衰: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升压药、应用血管扩张剂,吗啡、利尿、静滴硝酸甘油等

C.发病6小时以内无凝血阻碍和溶栓禁忌证可进行溶栓治疗

D.有条件进行介入治疗

E.以上都是

导致急性皿栓事件的关键环节是A.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

B.劳累、情绪激动

C.吸烟

D.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E.高脂血症

下壁心梗的心电图定位诊断A.V1~V3导联表现为异常Q波或QS波

B.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

C.I、AVL、V5、V6导联异常Q波

D.V4~V6导联异常Q波

E.V1~V5导联异常Q波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B


问题 2 答案解析:E


问题 3 答案解析:E


问题 4 答案解析:A


问题 5 答案解析:B

第9题:


男性患者,48岁,教授。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小时入院。入院前1年常感心前区压迫性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入院前半月,疼痛渐频繁,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2小时突感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伴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9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皮肤湿冷,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心电图ST段Ⅱ、Ⅲ、aVF导联弓背样抬高,QRSⅡ、Ⅲ、aVF导联呈QS型,T波倒置。

下壁心梗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A.V~V导联表现为异常Q波或QS波
B.Ⅱ、Ⅲ、aVF导联异常Q波
C.Ⅰ、aVL、V、V导联异常Q波
D.V~V导联异常Q波
E.V~V导联异常Q波

答案:B
解析:

第10题:

患者,男,53岁。因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入院前6年感心前区疼痛,痛系膨胀性或压迫感,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min,休息后减轻。入院检查:体温37.8℃,心率130次/分,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入院诊断为冠心病。
下列冠心病治疗药物属于ADP受体阻断剂的是

A.硝酸异山梨酯
B.艾司洛尔
C.比伐卢定
D.雷米普利
E.氯吡格雷

答案:E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