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

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预备行为的是 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 B.乙为谋杀刘某而购买砍刀一把 C.丙为谋杀刘某而引诱刘某前往荒郊野外 D.丁多次宣称一定要杀死刘某全家

题目
下列情形中,属于故意杀人罪预备行为的是

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
B.乙为谋杀刘某而购买砍刀一把
C.丙为谋杀刘某而引诱刘某前往荒郊野外
D.丁多次宣称一定要杀死刘某全家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C
解析:
预备犯罪,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考生需要记住一些常见的预备行为,例如:准备犯罪工具、商议犯罪计划、引诱共同犯罪人、调查犯罪现场、排除犯罪障碍、前往犯罪现场、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跟踪或守候被害人。A进项属于守候被害人,正确。B选项属于准备犯罪工具,正确。C选项属于诱骗被害人前往犯罪地点,正确。犯罪预备行为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表示是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等方式将故意犯罪的意图表露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客观活动。现代刑法摒弃思想犯罪,因此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而犯罪预备行为超出了思想阶段,而从事了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D选项属于犯意表示,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与乙通奸,共谋毒杀乙之夫丙为此,甲弄来一包砒霜交给乙,甲乙伺机下毒,乙后悔,没有下毒且到公安机关自首。对本案的正确处理是( )。

A.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B.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业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正确答案:D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本题中。乙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中止,而甲未能实现犯罪既遂的原因是意志以外的原因,故构成犯罪未遂。

第2题:

以下属于行为犯的是()。

A、脱逃罪

B、诬告罪

C、故意杀人罪

D、爆炸罪


答案:ABCD

第3题:

甲准备好毒药后放在自己的书架上,打算在张三到访时给张三喝。但在张三到访前,甲的女儿乙误当饮料喝了毒药,关于甲的行为的定性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立故意杀人罪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B.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

C.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D.成立故意杀人罪预备和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A
10.答案: A 考点:犯罪的实行行为和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讲解:实行行为的着手,应以行为产生了侵害法益的具体的危险状态为标准。在隔离犯的场合,例如甲乘乙出差之机,溜进了乙的住宅,在乙的药酒中投放了毒药。虽然甲投放毒药后,其自然的、物理的行为已经终了,但只有在乙将要喝有毒的药酒时,才产生了杀人的紧迫危险。换言之,在乙将要喝下有毒的药酒之前,甲的行为只是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行为。但甲的行为又过失导致了其女儿的死亡,应另行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甲只实施了一个 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预备)和过失致人死亡罪这两个罪名,是想象竞合,‘应择一重罪处罚。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第4题:

下列犯罪中,属于行为犯罪的是

A.绑架罪
B.拐卖妇女儿童罪
C.故意杀人罪
D.破坏交通设施罪

答案:A,B
解析:
犯罪既遂的形态在理论上争议较大,建议考生以考试分析观点为准,并记住考试分析列举出的常见的类型。狭义的行为犯,是以法定行为的实施到一定程度作为既遂的标志。法硕考试中的行为犯的概念是广义的行为犯的概念,包括狭义的行为犯和举动犯。举动犯,是指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就是既遂的犯罪。常见的行为犯包括: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诬告陷害罪、刑讯逼供罪、煽动分裂国家罪、脱逃罪、传播性病罪、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AB选项正确。实害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才构成犯罪。常见的实害犯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交通肇事罪、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诈骗罪等。C选项错误。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的程度为犯罪的既遂。常见的危险犯有:放火罪、爆炸罪、决水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D选项错误。

第5题:

某甲实施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事实是()。

A、发生在荒野

B、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C、发生在“严打”期间

D、被害人是盲人


参考答案:B

第6题:

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死刑的是()

A.18岁的周某犯故意杀人罪

B.犯故意杀人罪的王某审判时怀孕

C.聋哑人张某犯故意杀人罪

D.17岁的李某犯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B, D

第7题:

行为人在实施强盗罪过程中,其行为方法又触犯了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应认定为构成()

A、强盗故意杀人罪

B、故意杀人罪

C、强盗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参考答案:A

第8题:

甲重金雇佣乙杀丙。乙接受雇佣并领取相应费用后为杀人做准备,其间得知丙的势力很大,怕遭到报复放弃杀丙行为,并退还了领取的费用。甲构成( )。

A.故意杀人罪的预备犯

B.故意杀人罪的既遂犯

C.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D.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正确答案:D
解析: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是教唆犯。从本题来看,甲存在故意杀人的故意,并且重金雇佣乙来实施杀人行为,但因为乙后来放弃了杀人行为,最终没有实现甲希望的杀人结果,因此,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甲重金雇佣乙来实施杀人行为,属于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行为,因此,甲也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第9题:

张三欲杀死同事李四,将毒酒放在自己办公桌,准备晚上给李四喝,然后外出。李四来到张三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摆的陈年老酒,便喝下遂中毒身亡一关于张三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故意杀人罪(既遂)
B.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论处
C.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D.故意杀人罪(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论处

答案:D
解析:
张三的杀人行为并未着手,仅是预备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而构成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同时触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张三只有一个行为,属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论处。

第10题:

甲教唆乙杀丙。乙在实施杀丙行为时,甲良心发现,阻止了乙的行为。本案中,(  )。
A.甲、乙都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之责
B.甲、乙都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中止)之责
C.甲、乙都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预备)之责
D.甲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中止)之责,乙应当负故意杀人罪(犯罪未遂)之责


答案:D
解析:
【精解】在认定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时,对于涉及犯罪中止的应特别注意。犯罪中止具有人身依附性,只能适用于实施中止行为的人。对于没有实施中止行为的其他共同犯罪人,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所以,甲自动有效地阻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但乙没有实施中止行为,只能认定为犯罪未遂。故选D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