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

甲为一乘客(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乙为 一小販。乙在火车车厢叫卖:“红塔山香烟,10元钱1 条。"甲欣然买之。经査,该烟为假烟,甲与乙之间的 行为性质应如何认定?( ) A.无效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B.可撤销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C.无效民事行为,理由是违反法律规定 D.有效民事行为,理由是双方达成合意

题目
甲为一乘客(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乙为 一小販。乙在火车车厢叫卖:“红塔山香烟,10元钱1 条。"甲欣然买之。经査,该烟为假烟,甲与乙之间的 行为性质应如何认定?( )
A.无效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B.可撤销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C.无效民事行为,理由是违反法律规定
D.有效民事行为,理由是双方达成合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劐。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罪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1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罪

C.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l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罪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lO张lO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l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罪


正确答案:C
【考点】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
【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的关键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交付财物,本题ABCD四项中甲的行为都属于盗窃。选项A,乙的女儿只有5岁,是无行为能力人,不具备同意让甲搬走彩电的行为能力,因此甲的行为仍是盗窃。D项甲“趁乙不注意”,应认定为秘密窃取,不是诈骗而是盗窃。AD都不应选。
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区别的关键在于,一个是“秘密窃取”,一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选项B中,甲秘密窃取金项链在先,后被发现后挣脱逃走,不属于“趁人不备、公然夺取”,因此应定盗窃罪而不是抢夺罪。本题应选C。

第2题:

甲委托乙向丙购买一头奶牛,这头奶牛有病。下列关于该买牛行为的效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甲明知该牛有病而乙不知道的情况下,该买牛行为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B.如甲明知该牛有病而乙不知道的情况下,甲不得撤销该买牛的行为

C.在乙明知该牛有病而甲不知道时,甲不得撤销该买牛行为

D.在甲明知该牛有病而指示乙购买时,甲不得撤销该行为


参考答案:C

第3题:

甲为一乘客(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乙为一小商贩。乙在火车车厢叫卖:“红塔山香烟,10元钱一条。”甲欣然买之。经查,该烟为假烟。甲与乙之间的行为性质应如何认定?( )

A.无效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B.可撤销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C.无效民事行为,理由是违反法律规定

D.有效民事行为,理由是双方达成合意


正确答案:C
公然买卖假烟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故选C。

第4题:

甲有祖传珍贵玉器一件,乙丙均欲购买之。甲先与乙达成协,以5万元价格出售之,双方约定,次日交货付款。丙知晓后,当晚即携款至甲处,欲以6万元价格购买之。甲欣然应允,并即交货付款。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与丙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

B.甲与乙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

C.乙得请求丙交付该玉器

D.乙得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D
D【解析】本例中,甲与乙和甲与丙达成的协议均有效,因丙已经付款取得了物品的所有权,所以乙只能请求甲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要求丙交出物品。故选D.

第5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1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C.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1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10张10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1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正确答案:C

第6题:

甲得知乙晚上要运送大批走私香烟,即告知在工商局工作的朋友丙,两人商定,在乙汽车必经之路上进行拦截。当晚,在运走私香烟的汽车被拦截后,丙出示计划工商检查证,丙对乙说,这批走私烟全部没收。乙只好卸下这批走私烟离去。甲、丙两人将这批烟私自卖掉,共得款45000元。甲、丙两人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敲诈勒索罪

C.诈骗罪


参考答案:B

第7题:

下列各项中,违反民法自愿原则的是( )。A.赵某在服装市场上询问一件衣服的价格后,摊主强要其购买的行为B.钱某与孙某自愿达成的移转抵押物合同不能产生抵押权设定的法律后果C.李某申请安装电话被要求在一份已经拟定好的格式合同上签字D.周某(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花10元钱从小贩吴某手中购得红塔山香烟一条,经查该香烟是假烟


正确答案:A

根据自愿原则的基本内容,该题正确答案是A。

第8题:

犯罪嫌疑人甲酒后因无钱买烟,遂准备尖刀一把欲行抢劫。当其窜至乙的商店内便称要买一盒中华香烟,乙为其拿了一盒中华烟,甲又称钱不够,要借一条中华烟,并故意将藏在左袖内的尖刀刀把露出威胁乙。此时乙的丈夫丙并不在家,但乙随即向屋内喊道:“丙,你出来一下,这个大哥要借烟。”甲怕事情闹大,就边逃离现场边说:“烟我不借了”,在逃离途中被群众抓获。事后甲供述:“我没干过这样的事,她这一喊,我有些害怕,一旦出事不值得,便跑了”。问甲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


正确答案:
【考点】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答案与解析】在本案中,甲虽已着手实行抢劫行为,但最终没有完成的原因是基于自己的意志,而非意志以外的原因。从本案当时的客观情况看,甲如想继续进行犯罪抢得赃物可谓举手之劳,乙的行为并不足以抑制犯罪分子的犯罪意志。正如甲的供述:“我没干过这样的事,她这一喊,我有些害怕,一旦出事不值得,便跑了”,因此主要原因是甲主观上放弃了抢劫的念头。

第9题: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潜人乙家,搬走乙家一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5岁的女儿丙看到,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B.甲在柜台假装购买金项链,让售货员乙拿出3条进行挑选,甲看后表示对3条金项链均不满意,让乙再拿2条。甲趁乙弯腰取金项链时,将柜台上的1条金项链装入口袋。乙拿出2条金项链让甲看,甲看后表示不满意,将金项链归还给乙。乙看少了1条,便隔着柜台一把抓住甲的手不让其走,甲猛地甩开乙的手逃走。甲的行为属于抢夺

C.甲在柜台购买2条中华香烟,在售货员乙拿给甲2条中华香烟后,甲又让乙再拿l瓶五粮液酒。趁乙转身时,甲用事先准备好的2条假中华香烟与柜台上的中华香烟对调。等乙拿出五粮液酒后,甲将烟酒又看了看,以烟酒有假为由没有买。甲的行为属于盗窃

D.甲与乙进行私下外汇交易。乙给甲1万美元,甲在清点时趁乙不注意,抽出10张100元面值的美元,以10张10元面值的美元顶替。清点完成后,甲将总面额8.3万元的假人民币交给乙,被乙识破。乙要回1万美元,经清点仍是100张,拿回家后才发现美元被调换。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甲为一乘客(老烟民,熟知烟的价),乙为一小贩。乙在火车车厢叫卖:“红塔山香烟,10元钱一条”,甲欣然买之。经查,该烟为假烟,甲与乙之间的行为性质应如何认定( )

A.无效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B.可撤销民事行为,理由为欺诈

C.无效民事行为,理由是违反法律规定

D.有效民事行为,理自是双方达成合意


正确答案:C
《合同法》第52条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题中甲与乙的买卖假烟的行为违背了我国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合同无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