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

高某因抢劫罪被某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生效后,高某的哥哥认为判决有错误,提出申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高某的哥哥:()A:不得对已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 B:可以提出申诉,但是不得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C:只能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 D:可以提出申诉,同时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题目
高某因抢劫罪被某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生效后,高某的哥哥认为判决有错误,提出申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高某的哥哥:()

A:不得对已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
B:可以提出申诉,但是不得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C:只能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
D:可以提出申诉,同时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一起强奸案中,王某是被告人杨某的辩护律师,孙某是被害人李某的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已经生效后,则关于本案,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孙某可以提出申诉

B.王某可以提出申诉

C.李某可以提出申诉

D.有关人员提出申诉后,该案的判决暂停执行


正确答案:C
参见《刑事诉讼法》第203条。再审申诉的主体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起申诉后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2题:

刘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生效后刘某被送往当地监狱服刑,刘某的父亲认为判决有错误,拟提出申诉,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刘某的父亲应当向原作出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诉

B.刘某的父亲必须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

C.刘某的父亲只能在刘某被判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以内提出申诉

D.对于刘某父亲的申诉,只能由原生效判决法院受理


正确答案:ABCD
72.【答案】ABCD 【考点】再审申诉【解析】 关于申诉的主体和对象,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3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所以A项错误,当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的4种申诉理由: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据此,B项错误,当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2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2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一是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二是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三是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可见C项错误,当选。关于受理申诉的法院,《刑事诉讼法解释》第298条确立了由作出生效裁判法院受理的原则,但同时又规定了可以由上级法院受理的情形,所以D项错误,当选。本题A、B、C、D均错误,均当选。

第3题:

被告人李某,15岁,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判决生效后李某被送到监狱服刑,本案中有权提出申诉的有( )。

A.被害人马某

B.李某的父亲

C.李某的叔叔

D.李某的哥哥

E.李某的辩护人史某


正确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刑事诉讼中有权提出申诉的主体。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刑事诉讼中的“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叔叔不是近亲属的范围。

第4题: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下列有关死刑复核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项?

A.刘某因走私罪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刘某没有上诉。中院逐级报请复核该死刑判决,如果高院在复核时,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发回重审或提审

B.最高人民法院复核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时,应当提审被告人

C.主犯袁某因抢劫罪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同案犯李某、王某分别被判处l0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高级人民法院在进行死刑复核时,发现对李某、王某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确有错误时,可以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D.王某因强奸罪被某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人民检察院以量刑畸轻为由,提起抗诉,由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改判王某死刑,那么此案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正确答案:B
[考点]死刑复核程序
依《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1款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可知,A项表述正确。依《刑事诉讼法解释》第282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或者核准死刑(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必须提审被告人。”B项表述错误。依该解释第287条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时,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但不影响对其他被告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发现对其他被告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可以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C项表述符合规定。根据该解释第274条规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除外。因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而由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改判死刑的案件,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知,D项表述正确。依题意,B项当选。

第5题:

高某与窦某名誉侵权诉讼的民事判决生效后,由于窦某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高某向法院申请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和解协议履行完毕,人民法院不予恢复执行

B.窦某不履行和解协议,高某可以再申请恢复对原生效判决的执行

C.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高某就不能向法院申请恢复对原生效判决的执行

D.窦某不履行和解协议,高某可以申请执行和解协议


正确答案:ABC
[考点]执行和解协议
ABC。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7条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关于执行和解需要掌握如下几点(法条依据《民诉意见》第266、267条):(1)和解协议一般应当采取书面形式。(2)和解协议要靠当事人自愿、自觉履行,不具有强制执行力。(3)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恢复执行的对象是生效的原法律文书,而不是和解协议。和解协议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才能恢复执行,所以A项履行完毕的则不能恢复执行,故A、B、C项正确。和解协议不能作为执行依据,故D项错误。

第6题:

甲故意打伤乙,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甲有期徒刑5年。判决生效后甲被送往监狱服刑。下列人员中有权对本案提出申诉的是()。

A.被害人乙

B.甲的父亲

C.甲的哥哥

D.甲的辩护人


正确答案:AB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提出申诉的主体,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六项规定:“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参照上述规定可知,A是当事人,B、C属于近亲属范围。本题正确答案是AB

第7题:

某县人民法院一审以抢夺罪判处高某有期徒刑3年,一审宣判后高某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县人民检察院未提出抗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罪名认定不当,量刑过轻,高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应判处有期徒刑6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何种处理?( )

A.将抢夺罪改判为抢劫罪,将原判刑期改为6年

B.在维持原判罪名的情况下将原判刑期改为6年

C.在不加重原判刑罚的情况下将罪名改为抢劫罪

D.维持原判


正确答案:C
《刑诉解释》第25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并应当执行下列具体规定:(1)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的,既不能加重提出上诉的被告人的刑罚,也不能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罚;(2)对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的,在不加重原判刑罚的情况下,可以改变罪名;(3)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的,不得加重决定执行的刑罚,也不能在维持原判决决定执行的刑罚不变的情况下,加重数罪中某罪的刑罚;
(4)对被告人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不得撤销原判决宣告的缓刑或者延长缓刑考验期;
(5)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判处的刑罚畸轻,或者应当适用附加刑而没有适用的案件,不得撤销第一审判决,直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或者适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必须依法改判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但是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改判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因此,答案为C。

第8题:

被告人李某,17岁,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判决生效后李某被送往当地监狱服刑,下列哪些人员有权对本案提出申诉?( )。

A.被害人黄某?

B.李某的父亲

C.李某的哥哥

D.李某的辩护人陶某


正确答案:ABC
《刑事诉讼法》第203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据此.本题中被害人黄某作为当事人、李某的父亲作为法定代理人、李某的哥哥作为近亲属,都有权提出申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第9题:

高某因涉嫌侵占罪于2002年10月12日被羁押,同年10月24 日某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2005年1月30日,某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005年3月20 日,某区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决,认定高某犯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高某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市中院裁定:撤销某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将该案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2005年10月10日高某被取保候审理。2006年9月3日,某区人民法院经重审作出判决,认定高某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高某不服,再次向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06年12月16日,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为,某区人民法院认定高某犯贪污罪的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撤销了某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宣告高某无罪,并解除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高某提出国家赔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本案为二审改判无罪,应以一审法院和决定逮捕的检察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B.本案赔偿金计算的起止时间应从2002年10月12日羁押之日起至2005年10月10日取保候审之日止

C.本案赔偿金计算的起止时间应从2002年10月24日羁押之日起至2005年l0月10 日取保候审之日止

D.如高某在羁押中造成残疾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其残疾赔偿金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


正确答案:C
[考点]国家赔偿
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严格地贯彻了赔偿义务机关后置原则,所以应当以一审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A选项错误。根据《国家赔偿法》第l7条的规定,对错误拘留采取违法归责原则,而对错误逮捕和错误判决,采取结果归责原则,而题中没有提到在拘留过程中有第17条所列的违法情形,所以赔偿期间的起算点从高某被逮捕时开始计算,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4条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所以D选项错误。

第10题:

刘某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判决生效后刘某被送往当地监狱服刑,刘某的父亲认为判决有错误,拟提出申诉,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刘某的父亲可以向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B:刘某的父亲必须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
C:刘某的父亲只能在刘某被判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以内提出申诉
D:对于刘某父亲的申诉,只能由原生效判决法院受理

答案:A
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第242条则规定了5种申诉的理由。关于申诉的时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第1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一是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二是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三是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关于受理申诉的法院,《刑诉解释》第373条确立了由作出生效裁判法院受理的原则,但同时又规定了可以由上级法院受理的情形。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