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

戊公司生产和销售E、F两种产品,每年产销平衡。为了加强产品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下年度经营计划和产品销售价格,该公司专门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进行讨论。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4年E产品实际产销量为3680件,生产实际用工为7000小时,实际人工成本为16元/小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资料二:F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000件,2015年计划生产12000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总额为72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成本利润率为20%。 资料三:戊公司接到F产品的一个

题目
戊公司生产和销售E、F两种产品,每年产销平衡。为了加强产品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下年度经营计划和产品销售价格,该公司专门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进行讨论。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4年E产品实际产销量为3680件,生产实际用工为7000小时,实际人工成本为16元/小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资料二:F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000件,2015年计划生产12000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总额为72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成本利润率为20%。
资料三:戊公司接到F产品的一个额外订单,意向订购量为2800件,订单价格为290元/件,要求2015年内完工。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4年E产品的下列指标:①单位标准成本;②直接人工成本
差异;③直接人工效率差异;④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2)根据资料二,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3)根据资料三,运用变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4)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上述测算结果,作出是否接受F产品额外订单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5)根据资料二,如果2015年F产品的目标利润为150000元,销售单价为350元,假设不考虑消费税的影响。计算F产品保本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公司计划从甲、乙两种产品中选择一种生产并销售,每年产销x件.已知产销两种产品的有关信息如下表:

其中q为常数,且3≤a≤5

1)若产销甲乙两种产品的年利润分別为y1万元、y2万元,直接写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分别求出产销两种产品的最大年利润

(3)为获得最大年利润,该公司应该选择产销哪种产品?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第2题:

(2014年)丙公司只生产销售H产品,其销售量预测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销售量预测相关资料



公司拟使用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2014年销售量,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产品销售价格,样本期为3期。2014年公司目标利润总额(不考虑所得税)为307700元。完全成本总额为800000元。H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
  要求:
  (1)假设样本期为3期,使用移动平均法预测2014年H产品的销售量。
  (2)使用修正的移动平均法预测2014年H产品的销售量。
  (3)使用目标利润法确定2014年H产品的销售价格。


答案:
解析:
(1)2014年H产品的销售量=(1050+1020+1080)/3=1050(吨)
  (2)2014年H产品的销售量=1050+(1050-1040)=1060(吨)
会计考前超压卷,瑞牛题库软件考前一周更新,下载链接 www.niutk.com
  (3)H产品的销售价格==1100(元)

第3题:

ABC公司在计划期间内同时生产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假定产销平衡,固定成本为43040元。相关的产量、销售单价和成本资料如下表:

要求: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司的综合贡献毛益率、综合保本销售额以及各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正确答案:

第4题:

(2014年)戊公司只生产销售甲产品,该产品全年产销量一致。2013年固定成本总额为4800万元,该产品生产和销售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2013年甲产品生产和销售资料

 经过公司管理层讨论,公司2014年目标利润总额为600万元(不考虑所得税)。假设甲产品单价和成本性态不变。为了实现利润目标,根据销售预测,对甲产品2014年四个季度的销售量做出如下预计,见表2。
  表2 2014年分季度销售量预测数 单位:万台

每季末预计的产成品存货占下个季度销售量的10%,2014年末预计的产成品存货数为0.2万台。各季预计的期初存货为上季末预计的期末存货。2013年第四季度的期末存货为0.2万台。根据以上资料。戊公司编制2014年生产预算如表3所示:
  表3 2014年生产预算表 单位:万台

表中*表示省略的数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2013年的边际贡献总额和边际贡献率;
  (2)计算甲产品2013年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和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3)计算甲产品2013年的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并根据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般标准,判断公司经营安全与否;
  (4)确定表3中英文字代表的数值(不需要列示计算过程)。


答案:
解析:
(1)2013年边际贡献总额=17×(500-200)=5100(万元)
  2013年边际贡献率=(500-200)/500×100%=60%
  (2)2013年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4800/(500-200)=16(万台)
  2013年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4800/60%=16×500=8000(万元)
  (3)2013年安全边际=17-16=1(万台)
  2013年安全边际率=1/17×100%=5.88%
  安全边际率小于10%,经营安全程度为危险。
  (4)A=4×10%=0.4(万台),B=4+0.5-0.4=4.1(万台)
  C=0.5(万台)

第5题:

甲公司计划投产A、B两种产品中的一种,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A产品单位售价300元,变动成本率40%,预计年产销量10万件。B产品单位售价600元,单位变动成本360元,预计年产销量8万件。
资料二:生产A产品时,甲公司需购买一台新型设备,导致固定成本增加80万元。
资料三:甲公司原有乙产品单位售价600元,单位变动成本200元,年产销量为6万件,生产B产品需要占用乙产品的生产设备,导致乙产品每年生产量减少10%。
甲公司采用本量利分析法进行生产产品的决策,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A、B两种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和边际贡献率。
(2)根据(1)的计算结果和资料二,计算投产A产品对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
(3)根据资料三,计算投产B产品导致原有乙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
(4)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析甲公司应投产A产品还是B产品,并说明原因。


答案:
解析:
(1)A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300×(1-40%)×10=1800(万元)
B产品的边际贡献总额=(600-360)×8=1920(万元)
A产品的边际贡献率=1-40%=60%
B产品的边际贡献率=1-360/600=40%
(2)息税前利润增加额=1800-80=1720(万元),投产A产品将使甲公司的息税前利润增加1720万元。
(3)投产B产品导致乙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600-200)×6×10%=240(万元)
(4)投产A产品导致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1720万元
投产B产品导致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B产品边际贡献- B产品导致乙产品的边际贡献减少额=1920-240=1680(万元)
应投产A产品,因为投产B产品导致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1680万元小于投产A产品导致甲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加额1720万元。

第6题:

某企业计划生产A、B、C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50000元,它们的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品销售与成本情况相关资料

要求:
  (1)计算企业计划期内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
  (2)计算B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额和盈亏平衡销售量。


答案:
解析:

(1)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37.5%×50%+18.75%×60%+43.75%×50%
  =51.875%
  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50000/51.875%≈96386(元),
  (2)B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额=96386×18.75%≈18072(元)
  B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量=18072/15≈1205(件)

第7题:

华海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每年产销平衡。为了加强产品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下年度经营计划和产品销售价格,该公司专门召开运营分析会进行讨论。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9年甲产品实际产销量为4416件,预算产销量为4800件,生产实际用工为8400小时,实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88320元。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资料二:乙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2500件,2020年计划生产18000件,预计的成本资料如下:
单位:元

资料三:甲公司接到乙产品的一个额外订单,意向订购量为4200件,订单价格为435元/件,要求2020年内完工。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9年甲产品的下列指标:
①单位标准成本;
②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③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④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
⑤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⑥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2)根据资料二,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0%,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测算乙产品的单价。
(3)根据资料二,运用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0%,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测算乙产品的单价。
(4)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上述测算结果,作出是否接受乙产品额外订单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5)根据资料二,如果2020年乙产品的目标利润为225000元,销售单价为525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金的影响。计算乙产品保本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答案:
解析:
(1)①单位标准成本=42×3+18×2.4+6×2.4+8×2.4=202.8(元)
②固定制造费用差异=88320-4416×2.4×8=3532.8(元)(U)
③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88320-4800×2.4×8=-3840(元)(F)
④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4800×2.4-8400)×8=24960(U)
⑤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400-4416×2.4)×8=-17587.2(F)
⑥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4800×2.4-4416×2.4)×8=7372.8(U)
(2)完全成本加成法确定的乙产品的单价: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完全成本×(1+成本费用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150+75+54+21+(900000+180000)/18000](1+20%)/(1-5%)=454.74(元)
(3)运用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确定的乙产品的单价:
单位产品价格=单位完全变动成本×(1+成本费用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150+75+54+21)×(1+20%)/(1-5%)=378.95(元)
(4)由于额外订单价格435元高于运用有闲置能力条件下的定价方法确定的乙产品的单价378.95元,接受额外订单在不增加固定成本的情形下增加边际贡献,即增加利润,故应接受这一额外订单。
(5)保本销售量=(900000+180000)/[525-(150+75+54+21)]=4800(件)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225000+(900000+180000)]/[525-(150+75+54+21)]=5800(件)。

第8题:

戊公司生产和销售E、F两种产品,每年产销平衡。为了加强产品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下年度经营计划和产品销售价格,该公司专门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进行讨论。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4年E产品实际销售量为3 680件,生产实际用工为7 000小时,实际人工成本为16元/小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图所示:

E产品单位标准成本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价格标准

35元/千克

15元/小时

10元/小时

用量标准

2千克/件

2小时/件

2小时/件

资料二:F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000件,2015年计划生产12000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总额为72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成本利润为20%。

资料三:戊公司接到F产品的一个额外订单,意向订购量为2800件,订单价格290元/件,要求2015年内完工。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4年E产品的下列指标:①单位标准成本;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③直接人工效率差异;④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2.根据资料二,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3.根据资料三,运用变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4.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上述测量结果,作出是否接受D产品额外订单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5.根据资料二,如果2015年F产品的目标利润为150000元,销售单价350元,假设不考虑消费税的影响。计算F产品保本销售量和实施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答案】

1.单位标准成本=35×2+15×2+10×2=12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产量下保准工时×标准工资率=7000×16-3680×2×(15÷2)=568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7000-3680×2)×(15÷2)=-27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6-15÷2)×7000=59500(元)。

2.全部费用加成定价法定F的单价

单位产品价格=(200+720000÷12000)×(1+20%)÷(1-5%)=328.42(元)。

3.变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定价

单位产品价格=200×(1+20%)÷(1-5%)=252.63(元)。

4.由于额外订单价格290元高于252.62元,故应接受订单。

5.保本销售量×(350-200)-720000=0。

求得:保本销售量=720000÷(350-200)=4800(件)。

实际目标利润的销售量×(350-200)-720000=15000。

求得实际目标利润的销售量=(15000+720000)÷(350-200)=4900(件)。

第9题:

戊公司生产和销售E、F两种产品,每年产销平衡。为了加强产品成本管理,合理确定下年度经营计划和产品销售价格,该公司专门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进行讨论。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4年E产品实际产销量为3680件,生产实际用工为7000小时,实际人工成本为16元/小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E产品单位标准成本

资料二:F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000件,2015年计划生产12000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200元,计划期的固定成本总额为720000元。该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成本利润率为20%。
  资料三:戊公司接到F产品的一个额外订单,意向订购量为2800件,订单价格为290元/件,要求2015年内完工。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2014年E产品的下列指标:①单位标准成本;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③直接人工效率差异;④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2)根据资料二,运用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3)根据资料三,运用变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测算F产品的单价。
  (4)根据资料二、资料三和上述测算结果,作出是否接受F产品额外订单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5)根据资料二,如果2015年F产品的目标利润为150000元,销售单价为350元,假设不考虑消费税的影响。计算F产品保本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答案:
解析:
(1)单位标准成本=35×2+15×2+10×2=12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7000×16-3680×2×15=16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7000-3680×2)×15=-54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6-15)×7000=7000(元)
  (2)单位产品价格
  =(200+720000/12000)×(1+20%)/(1-5%)
  =328.42(元)
  (3)单位产品价格
  =200×(1+20%)/(1-5%)=252.63(元)
  (4)由于额外订单价格290元高于252.63元,故应接受订单。
  (5)保本销售量×(350-200)-720000=0
  求得:保本销售量=720000/(350-200)=4800(件)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350-200)-720000=150000
  求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150000+720000)/(350-200)=5800(件)

第10题:

甲公司是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研发出一种专利化妆品,该产品投资项目已完成可行性分析,厂房建造和设备购置安装工作也已完成,新产品于2020年开始生产销售。目前,公司正对该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相关资料如下:
(1)机器设备及厂房采用直线法每年计提的折旧为232万元。
(2)新产品销售价格每盒180元,销量每年可达6万盒,每盒变动生产成本68元。
(3)公司管理人员实行固定工资制,销售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提成制。预计新增管理人员3人,每人每年固定工资8万元;新增销售人员8人,人均年基本工资3万元,销售提成每盒12元。
(4)假设年生产量等于年销售量。
要求:
(1)计算新产品的年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
(2)计算新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安全边际率和年息税前利润;
(3)计算该项目2021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答案:
解析:
(1)新增人员固定工资=8×3+3×8=48(万元)
新产品的年固定成本总额=232+48=280(万元)
单位变动成本=68+12=80(元)
(2)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280/(180-80)=2.8(万盒)
安全边际率=(6-2.8)/6=53.33%
年息税前利润=6×(180-80)-280=320(万元)
(3)2021年的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6×(180-80)/320=1.88。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