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患者,男,56岁,公司经理,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紧急就诊,拟诊“急性心肌梗死”。护士给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嘱患者尽量多饮水补充水分 B.吸氧 C.立即通知医生 D.限制探视 E.给予心电监护

题目
患者,男,56岁,公司经理,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紧急就诊,拟诊“急性心肌梗死”。

护士给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嘱患者尽量多饮水补充水分
B.吸氧
C.立即通知医生
D.限制探视
E.给予心电监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性,68岁,午餐时进食鲜肉水饺约2509,不久即感上腹不适,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来院急诊。

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A.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消失

B.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C.BP 10.7/6.8 kPa(80/51mmHg)

D.端坐呼吸、发绀

E.上腹胀、呃逆


正确答案:A

第2题:


患者,男,56岁,公司经理,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紧急就诊,拟诊“急性心肌梗死”。

护士给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哪项不妥
A.立即通知医生
B.嘱患者尽量多饮水补充水分
C.吸氧
D.限制探视
E.给予心电监护

答案:B
解析:

舌下含化为选项中起效最快的服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数小时后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合成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数日后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低平、倒置或双向;数周后T波可逐渐恢复,病理性Q波永久遗留。异常Q波提示心肌已有坏死最有助于诊断。
饮水会增加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因此心肌梗死患者不应嘱患者多饮水,应限制患者的饮水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若出现频发、成联律、多源性或R on T性室性期前收缩时,常提示可能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致死。室性心动过速首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须避免搬动,限制探视,协助翻身、进食、洗漱、排便;无并发症24小时后可在床上做四肢自主运动及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第3天可床旁站立、踱步、活动上肢腰部等活动量;第4~7天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准。若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第3题:

患者,男性,68岁。午餐时进食鲜肉水饺约半斤,不久即感上腹不适,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来院急诊。

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A.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消失

B.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C.BP 81/45 mmHg

D.端坐呼吸,发绀

E.上腹胀,呃逆


正确答案:A

第4题:

男,56岁.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监护中突然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最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
A.ST段抬高呈弓背形单相曲线
B.某些导联ST段显著下降
C.T波对称性倒置
D.R波显著下降
E.出现异常Q波

答案:E
解析:
1.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首选的药物是利多卡因。

2.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起效最迅速的给药方法是嚼碎后含一段时间。

3.最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心电图改变为出现异常Q波。

第5题:


患者,男,56岁,公司经理,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紧急就诊,拟诊“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无并发症,该患者应何时开始在床边活动
A.梗死发生后第2~4天
B.梗死发生后第5~7天
C.梗死发生后第1周内
D.梗死发生后第2周内
E.梗死发生后第3周内

答案:A
解析:

舌下含化为选项中起效最快的服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数小时后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合成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数日后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低平、倒置或双向;数周后T波可逐渐恢复,病理性Q波永久遗留。异常Q波提示心肌已有坏死最有助于诊断。
饮水会增加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因此心肌梗死患者不应嘱患者多饮水,应限制患者的饮水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若出现频发、成联律、多源性或R on T性室性期前收缩时,常提示可能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致死。室性心动过速首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须避免搬动,限制探视,协助翻身、进食、洗漱、排便;无并发症24小时后可在床上做四肢自主运动及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第3天可床旁站立、踱步、活动上肢腰部等活动量;第4~7天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准。若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第6题:


患者,男,56岁,公司经理,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紧急就诊,拟诊“急性心肌梗死”。

最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
A.ST段抬高呈弓背形单向曲线
B.某些导联ST段显著下降
C.T波对称性倒置
D.R波显著下降
E.出现异常Q波

答案:E
解析:

舌下含化为选项中起效最快的服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数小时后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合成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数日后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低平、倒置或双向;数周后T波可逐渐恢复,病理性Q波永久遗留。异常Q波提示心肌已有坏死最有助于诊断。
饮水会增加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因此心肌梗死患者不应嘱患者多饮水,应限制患者的饮水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若出现频发、成联律、多源性或R on T性室性期前收缩时,常提示可能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致死。室性心动过速首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须避免搬动,限制探视,协助翻身、进食、洗漱、排便;无并发症24小时后可在床上做四肢自主运动及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第3天可床旁站立、踱步、活动上肢腰部等活动量;第4~7天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准。若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第7题:


患者,男,56岁,公司经理,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紧急就诊,拟诊“急性心肌梗死”。

监护中突然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护士宜采取哪项措施
A.准备除颤器
B.等医生来处理
C.加大吸氧量
D.报告病情,准备利多卡因
E.立即给予患者口服硝酸甘油

答案:D
解析:

舌下含化为选项中起效最快的服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数小时后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合成单向曲线;出现病理性Q波;数日后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低平、倒置或双向;数周后T波可逐渐恢复,病理性Q波永久遗留。异常Q波提示心肌已有坏死最有助于诊断。
饮水会增加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因此心肌梗死患者不应嘱患者多饮水,应限制患者的饮水量。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若出现频发、成联律、多源性或R on T性室性期前收缩时,常提示可能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致死。室性心动过速首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12小时,须避免搬动,限制探视,协助翻身、进食、洗漱、排便;无并发症24小时后可在床上做四肢自主运动及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第3天可床旁站立、踱步、活动上肢腰部等活动量;第4~7天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准。若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第8题:

(59~61题共用题干)

一男性,68岁,午餐时进食鲜肉水饺约半斤,不久即感上腹不适,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来院急诊。

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A.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消失

B.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C.BP 10.7/6.8 kPa(81/45 mmHg)

D.端坐呼吸,发绀

E.上腹胀,呃逆


正确答案:A

第9题:

男,56岁.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监护中突然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指导病人服用硝酸异山梨酯,起效最快的服法是
A.含化
B.吞服
C.嚼碎后口含一段时间
D.用酒送服
E.掰碎后吞服

答案:C
解析:
1.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首选的药物是利多卡因。

2.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起效最迅速的给药方法是嚼碎后含一段时间。

3.最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心电图改变为出现异常Q波。

第10题:

男,56岁.午餐后不久感胸闷、大汗,心前区压迫样疼痛。监护中突然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此时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A.准备除颤器
B.继续观察
C.加大吸氧量
D.准备注射利多卡因
E.立即口服硝酸甘油

答案:D
解析:
1.治疗室性期前收缩首选的药物是利多卡因。

2.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起效最迅速的给药方法是嚼碎后含一段时间。

3.最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心电图改变为出现异常Q波。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