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 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

题目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
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是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本单位有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非确定型决策

D、以上三种都不是


参考答案:C

第2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非确定型决策

D.以上三种都不是


参考答案:C

第3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及奖金额。从确定性上看,此类决策问题应属于()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非确定型决策

D.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C

第4题:

某学校委托其教务人员王某购买一批电教器材。王某到百货公司购买时,正好该公司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买商品若干元可得到奖券一张,王某代购电教器材,得到五张奖券,他自己把这几张奖券收了起来。后来百货公司抽奖,这几张奖券中的一张中了头奖,可得到彩色电视机一台,该电视应当( )。

A.归学校所有

B.归学校所有,但应当给王某以适当补偿

C.归王某所有

D.归学校与王某共有


正确答案:A
解析:这里王某为学校的代理人,其受委托购买电教器材,这一购买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学校,王某从事委托事务所产生的利益也应归学校所有,奖券应归学校所有,所以中奖所得的彩色电视机也应归学校所有。

第5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属于哪种类型?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型决策?( )

A.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风险型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不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不确定型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正确答案:C
在确定型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已知且必定发生;在风险型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已知;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及其发生概率等都不能预先知晓。按题中条件,增加信息前由于不能确定中奖概率,为不确定型决策。而增加购买奖券的人数这一信息仍不能计算出中奖概率,仍为不确定型决策。只有增加各类奖项的数量信息,才可以确定中奖的概率,使决
策成为风险型决策。

第6题:

被告人孙某,男,32岁,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某镇营业所储蓄员。某县农业银行举办“888”有奖储蓄,公开发行奖券,每张奖券面额为5元,定期1年,发行一组20万户,总金额100万元,共设四类奖2221个,其中特等奖1个,奖金1万元。1月12日,被告人孙某在该县银行存款并代表营业所领取2万元奖券,回来后将奖券分推给本所职工销售,自己负责发行2000元的奖券。3月12日,该县银行存款股副股长李某某,带着该县西南山区未售完的1.5万元奖券到营业所,要求孙某再承担1.5万元奖券的发行任务,并告诉孙某,奖券必须在3月15日抽奖前发放完。3月14日,孙某已售出11200元奖券,尚有5800元奖券未售出。3月15日上午8时,孙某到镇供销社推销了5000元奖券,他在办理财经手续时,让出纳员将转账支票日期写为3月14日。当时孙某没有把奖券交给供销社。上午9时许,孙某骑车去县城看到摇奖结果,遂赶回镇里。孙某将含有特等奖的800元奖券留下,将另外5000元奖券送给镇供销社。4月3日,孙某找到其好友刘某某到县银行兑现奖金l万元,占为己有。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孙某获得的l万元奖金属于谁所有?为什么?

(2)孙某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为什么?

(3)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活动中的贪污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如何确定?

(4)假设孙某在3月14日把5800元奖券都售给了镇供销社,而发生了案中的最后情形,那么,对张某的行为又该如何定性?

(5)若孙某与另一职员王某一起推销奖券,而王某因病未能一同前往,则对王某该定什么罪?为什么?


正确答案:
【考点】贪污罪的认定;公共财物的认定;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答案与解析】(1)属于县农业银行所有。这是因为:县农业银行发行的奖券有截止日期,即奖券必须在3月15日摇奖前发放完毕。如果在3月15日摇奖前所有的奖券发放完毕,那么,作为特等奖奖金的1万元的所有权就转移于特等奖券的所有者,或者是个人,或者是单位。如果在3月15日摇奖前奖券没有发放完,而恰好特等奖券又在没有发放的奖券之中,那么,作为特等奖奖金的1万元的所有权就仍然属于县农业银行。本案被告人孙某是在摇奖结果公布后并且已知中奖号码的情况下认购了800元奖券,这种认购是无效的,这800元奖券应认为是在3月15日摇奖前没有发放的奖券,其中含有的特等奖奖券也就理应认为是没有任何人认购的奖券,从而作为特等奖奖金的1万元的所有权就不存在转移的问题,所以说孙某非法占有的l万元奖金仍属于县农业银行所有,是公共财物,对其按贪污罪处理是正确的。
(2)孙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理由是:本案被告人孙某身为银行工作人员,利用为县农业银行推销有奖储蓄的奖券的职务之便,采取改变奖券发放日期等弄虚作假手段,在开奖并得知中奖结果后,将未售出且含有特等奖奖券的800元奖券据为自己认购的奖券,因此,孙某的行为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符合贪污罪的构成特征,对其应以贪污罪定罪量刑。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3)要正确区分与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活动行为有关的贪污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关键是要搞清楚行为人获取的奖品、奖金的所有权归属。如果奖品、奖金的所有权归属不明或者归个人所有,则不构成贪污罪;如果奖品、奖金的所有权为公有,行为人非法获得l万元的巨额奖金,由于这1万元奖金的所有权属于其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则构成贪污罪。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活动中贪污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于行为人获取的奖金、奖品的所有权的归属。所有权属于国家的才能定贪污罪。
(4)应该定侵占罪。因为,这时的奖金应该归镇供销社所有,只不过暂时在孙某处保管。孙某的这种侵占代为他人保管物的行为,应该以侵占罪论处。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这是《刑法》第270条规定的情形。
(5)对王某不应定罪。因为共同犯罪构成的主观条件为“有共同犯罪的故意”,王某因病未去推销根本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故不构成犯罪。《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共同犯罪的一个关键构成要件是要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第7题:

甲欠乙100元,一天甲将4张面值25元的奖券拿给乙,说:“本该给你钱的。这4张25元的奖券,年后可以兑现,利息比一般的存款高。”乙表示同意,并收下了奖券。第2年4张奖券中的1张得了特等奖,奖金1万元。甲得知后,就立即找到乙,要用100元换回那4张奖券,乙不同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甲向乙交付4张奖券代替现金交付的债的履行行为得到乙的同意,已使双方的债的关系消灭,同时4张奖券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乙取得奖券所有权

B.甲向乙交付4张奖券只是作为债的担保,奖券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

C.奖金应归乙所有,因为奖金属于奖券的法定孳息,其所有权的归属取决于奖券的所有权之归属,而奖券的所有人是乙

D.奖金应归甲所有,但甲应该适当地分给乙一部分奖金,因为甲的本意只是以奖券所包含的100元存款和较高的利息的价值来抵债,并没有转让奖金的取得权


正确答案:AC
本题涉及债的消灭和奖券的所有权转移的问题。本题中,甲、乙双方约定,用4张奖券清偿甲所欠乙的100元钱。该约定不损害国家或者他人利益,符合意思自治原则,达到债的消灭效力。乙依约定取得了奖券的所有权,又因奖金属于奖券所载权利的体现,是奖券的法定孳息,根据证券规则,谁持有证券,谁就享有证券上的权利,该奖券所获奖金自然应归乙所有。故本题答案为AC。

第8题:

立新学校委托其教务人员王某购买一批电教器材。王某到百货公司购买时,正好该公司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买商品若干元可得奖券1张。王某代购电教器材得到了5张奖券,他自己把这几张奖券收了起来。后百货公司抽奖,这几张奖券中的1张中了头奖,可得彩色电视机1台,该电视机应当:

A.归立新学校所有

B.归立新学校所有,但应给王某以适当补偿

C.归王某所有

D.归立新学校与王某共有


正确答案:A

第9题:

育新学校委托其教务人员王某购买一批电教器材。王某到百货公司购买时,正好该公司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买商品若干元可得奖券1张。王某因购买电教器材得到了5张奖券,他自己把这几张奖券收了起来,后百货公司抽奖,这几张奖券中的1张中了头奖,可得彩色电视机 1台,该电视机应当( )。

A.归育新学校所有

B.归育新学校所有,但应给王某以适当补偿

C.归王某所有

D.归育新学校与王某共有


正确答案:A
A。本题考查代理的效果问题。王某作为学校的代理人,其以学校名义所为的法律行为的后果由被代理人学校来承担,即电教器材和彩票的所有权归学校所有。

第10题:

王某委托李某购买品牌相机,李某去购买时,正值此产品相机举行有奖销售,李某买了相机后按规定得了2张抽奖券,但未把这两张抽奖券交给王某,后来开奖,其中一张奖券中了头奖,可得一台彩电,这台彩电应归( )

A.王某所有
B.王某所有,但应适当奖励李某
C.李某所有
D.王某,李某共有

答案:A
解析:
《合同法》第四百零四条规定:“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取得的财产,应当转交给委托人。”李某为王某的受托人,其受委托购买相机的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王某,李某从事委托事务所产生的利益也应归委托人所有,故奖券应归王某所有,因此中奖所得的彩色电视机也应归王某所有。故选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