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被试间设计克服个体差异的方法是()和随机化分组。

题目
被试间设计克服个体差异的方法是()和随机化分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被试间设计的缺点有()。

A.所需被试数量巨大

B.具有强烈的练习效应

C.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

D.相对其他设计,被试会非常疲劳

E.产生对各处理方式的污染


正确答案:ABCDE

第2题:

对被试间设计相对正确的说法是()。

A.它又叫做重复测量设计

B.它意味着每名被试接受每种条件的处理

C.分配被试的方法有随机分派和匹配

D.它容易创设相等的实验组


参考答案:C

第3题:

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A.联想技术

B.随机化技术

C.抵消技术

D.平衡技术


参考答案:B

第4题: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没计的优点是( )

A.节省了被试人数
B.研究更有效率
C.避免了实验处理问的相互污染
D.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的混淆

答案:A,B,D
解析:
实验设计类型。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这种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高效率),而且不同组间的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故选择ABD。

第5题:

准实验设计是指由了对照参考的组别或被试,也对实验过程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但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被试分组的设计,因而还不是真正的标准实验设计,包括的几种设计模式是()。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平衡设计

D、修补法准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以下哪些是相关样本t检验的不足和缺陷()。

A.不能有效控制被试间的个体差异

B.使样本方差减小,不利于假设检验

C.被试会有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D.被试会有延续效应

E.有些实验难以设计重复测量


正确答案:CDE

第7题:

实验中的随机化通常包括两个方面:抽取样本和分组的随机化。被试比较少时可以使用此方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8题:

随机化方法是依据()上概率的原理,将被试按相等机会原则分组。

A、科学

B、技术

C、人文

D、数学


参考答案:D

第9题:

被试间设计要求实验者必须尽量减少两个或多个组别中的被试差异,常采用的技术有

A.平衡设计
B.匹配法
C.随机化法
D.拆窝技术

答案:B,C,D
解析:
实验设计类型。 要求每位被试只接受自变量的一个水平的处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一种处理方式不会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但无法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所以实验者通常采取两类分组技术解决等组问题:匹配和随机化。其中动物的匹配技术有拆窝技术:把同胎生的动物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组中。故选择BCD。此外还应注意:匹配法存在很多缺点包括:①加大了工作量;②只能对某些特征进行匹配,所以匹配往往不完全;③匹配的多个特征会产生交互作用;④要防止“回归假象”的介入。如果确信每个维度都已经考虑到,那么匹配优于随机化,其他情况下,采用随机化较好。选项A平衡设计是为了消除或减少被试内设计中位置或延续效应而改变实验处理顺序的技术,故排除。(被试间与被试内设计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应熟记于心,同时还可以与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相联系。)

第10题:

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影响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

A.完全随机设计
B.被试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随机区组设计

答案:B
解析: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由于每个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所以得出的因变量的差异可以归结为是由自变量的差异造成的,而不会有被试的差异混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