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如何抓住文章总论点

2011国考申论因该如何复习啊,今年的申论热点话题有哪些啊


2011考试已经结束


论证的表现角度有()

A.驳论

B.申论

C.讨论

D.立论


参考答案:AD


请结合所给资料,写一篇关于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解决教育不公拖不得拖不起
拥有平等公正接受教育的机会,是社会公正的底线,任何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其教育背景。然而愈演愈烈的教育不公不断侵蚀社会和谐的肌体。许多代表委员大声呼吁:解决教育不公拖不得也拖不起!
没有人否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没有人要求教育的绝对公平,但同在蓝天下,却因城乡、经济、家庭、区域等差异而失去公平的接受教育机会,与情、理、法都说不通,也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
解决教育不公拖不得。教育的公平公正关系到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题中之义。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地方政府没有任何理由敷衍塞责,置老百姓利益于不顾。由于客观原因一时无法解决的群众可以原谅,但对担心行业利益受损或者行政不作为,而置若罔闻不公政策的,老百姓不答应。
解决教育不公拖不起。误庄稼误一茬,误人误一辈子,误社会误一代。在现在的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中,已经显现了教育不公的后果。大批青少年因为无钱或者没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过早地流向了社会,既没有多少谋生技能,也没有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认知,极端者还因心理失衡而仇视社会,带来和谐和安全隐患。我国目前有农民工上亿人,有上千万农民工的孩子在城市边缘艰难求学,如果再不关心他们的教育问题,有可能20年后这些人成为新一代“盲流”。
导致教育不公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因素,但更多的是教育政策的因素,看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找到解决教育不公的对症药方。解决的办法一靠改革,二靠发展。要革除一切阻碍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顾项分析检查,一项项解决落实,真正使中央提出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在事关社会最大的公平问题上得到充分体现。


请结合所给资料,写一篇关于建立节约型政府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建设节约型政府之感想
到过机关的人,没有不生羡慕的,而且这种羡慕随着机关层次升级而倍增。宽宽大大的办公室,一大排照明灯提供稳定的光源,大功率空调保持着常温,电脑打印机随时处于待机状态……电灯白天亮,龙头常流水,空调无人关,机关工作人员感到无所谓。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在政府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的北京市,政府机构人均耗电量是居民的7倍。
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任你水电紧张,大手大脚照用不误;下联:管他能源匮乏,节天节地轮不着我;横批:与效率无关。这幅对联恐怕是当今政府机关的真实写照。
也许,居民生活耗电与机关办公耗电没有什么直接可比性,但想到居民耗电器材林林总总,要比机关耗电器材多得多;居民生活几乎全天候不间断用电,而机关办公只有每周五天每天8小时(甚至不足)耗电。那么,这些“反差”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尤其是以“人均耗电量”这个小视角来观察时,一个“浪费型机关”的形象就呈现在公众面前。
当下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而这就意味着,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向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公民向政府缴纳税收。从经济学角度看,税收也就是公民购买政府服务的价格。这就决定了公共服务跟所有服务业一样,也应该建立成本概念和质量概念,也应该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和品质控制机制。
以这样的原则来考察,政府机构就不只是存在节能工作不理想,人均能耗偏高的问题,应该说政府管理的总体成本都不乏下降空间。一方面是人均成本偏高。尽管公务员薪酬并不很高,车费、招待费等公务消费却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的问题则是人头过多,虽经多次机构精简,而并无根本好转,以致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数也一直居高不下。这当然也。导致服务成本的不断攀升。
建设节约型政府,由此构成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节约的内涵不单是节能,而应该是节制一切可以节制的政府用度。
节制政府用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必须认识到,政府用度消耗的不单是经济成本,譬如能耗,当下中国的能源供应主要靠煤炭支撑;而据统计,近年中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印度的10倍、美国的100倍。可见能源成本实质上是生命成本,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地节制政府能耗,就不只是为了节约几个钱,更是为了体恤民力尤其是体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为了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旨义。
能耗本质上是生命消耗,又岂止能耗如是,政府管理的几乎所有成本最终都可以归结为 生命成本。众所周知,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低廉的劳动力,可以说我们的每一分利润,都是我们自己同胞的青春和生命凝成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活动大有拓展空间,应该拓展为节约每一分可以节约的钱,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政府管理成、本。这样的节约有着深厚的人道情怀,它实际上是对于生命的敬畏,是对民族的未来负责。
以慈悲之心,恻隐之情,奉行节俭之道;如果说这样的公共财政精神是对于政府用度的软约束,那么建立和健全现代公共财政体制,则是对于政府用度的硬约束,应是当务之急。
必须强化人大对于一切公共部门的监督和制约,首先是财政上的监督和制约,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公共部门的职能范围、公共部门的定价、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这些都应该列入人大的职权范畴。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人大权威尤其是人大决定公共服务价格的权威,是建立节约型政府在体制上的主要突破口。
在现代社会,没有谁可以离群索居而不要公共服务,没有哪个行业能够划地自限而不要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跟所有人、所有行业都息息相关,构成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何改进政府管理,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进而为经济减负,为社会减负,为公民的生命和健康减负,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持久关注的命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视点,我们对于建设节约型政府活动,抱有热切的期待。


请结合所给资料写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正确政绩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的重大影响。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怎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要确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它要求我们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的,强调发展应以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潜力发挥为中心,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要求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创造政绩”的基本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又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政绩的内涵。离开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只能是虚假的、表面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政绩,甚至是“败绩”。为此,一是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转变为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既要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绩来体现政绩;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二是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转变为谋求全局协调发展的政绩。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观念,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转变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政绩。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
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把真抓实干作为创造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深入调 查研究,尊重实践,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追求实实在在的速度,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认清肩上的历史责任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坚决克服骄傲自满、浮躁浮夸、铺张浪费等思想观念,坚决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牢固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艰苦奋斗中创造出群众满意的政绩。
建立健全政绩考评机制,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方法考核评价干部的政绩,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干部的政绩,直接影响到政绩观的正确与否。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申发论述一直是所有申论题型中分值最大的一种题型,同时,也是令广大考生最为头疼的一种题型。通过调查,发现很多考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容易写跑题,写偏题。而我们要想写好一篇议论文,首要的就是抓住文章的灵魂,即中心论点。那我们如何在考场中有限的时间里 ,准确瞄准靶心,如何确定我们的中心论点呢?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一个方便记忆的公式:中心论点=话题+ 角度 (所谓“话题”就是整篇文章围绕什么来展开的;角度就是看待问题的态度,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声明一点,并不是所有的申论文章都需要选角度,就目前的申论命题来说,除了广东省的申论命题其它申论命题几乎都要求要自选角度、观点明确。我们在申论作文考试中大多数情况下有两种出题形式:第一种是题干中已经明确给出了话题和角度;第二种是题干中只给了话题需要大家去寻找角度。题目中已经明确给出了话题和角度结合给定材料,以“保护救助流浪儿童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一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50 分)要求: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深入,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8001000 字。(2011 年下半年四川省考真题)这道真题表面上来看,只给了我们话题,要求我们自选角度,实际上这个命题作文已经隐含了角度, “保护救助流浪儿童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这句话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话题是流浪儿童,因为整篇材料都是围绕流浪儿童来展开的,角度就是政府和社会共同责任,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解决流浪儿童的方法就是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而这个方法就说我们所讲的角度,题干既然给我们限定了话题和角度,那么做写文章的时候就不能脱离题干中给的角度,所以我们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只能从政府和社会这两个方面来写,并且这两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少。题干中只给了话题“给定资料 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一部分。 ”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 分)(2012 年国考地市)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 ,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 8001000 字。从题干中“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这句话我们隐含了材料的主要问题,而这个主要问题需要我们回到材料中去寻找,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发现材料中主要是围绕“城市安全”这个话题来展开的,这句话和我们的材料相结合实际上也是在说城市安全问题,所以这就是就是文章的话题,话题找到了接下来就自选一个角度:如果这个角度是表明态度的话,那我们就应该说保障城市安全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意义,例如:“保障城市安全 提升城市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宜居指数”;“保障城市安全 促进民生幸福 ”;如果这个角度是解决问题的话,则需要我们提出什么样的对策才能保障城市安全:例如:“提高忧患意识保障城市安全” 。通过话题和角度的确定使我们观点明确且正确。申论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这个观点明确其实就通过我们的话题和角度得以呈现,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我们的申论文章也正是如此,只能有一个总论点,所以也只能有一个话题和一个角度,我们在写申论文章的时候,在选择话题角度的问题上主要两点:第一是要有,第二是要准。如果能做到这两点,那么我们的申论文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请结合所给资料,写一篇关于收入分配改革问题的文章。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于800字。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改革成果,必须全民受益
在2006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就如何改革分配制度和规范分配秩序,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其中,在如何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方面,全会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趋势。
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在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的方面,考虑的是全民的利益,改革的成果是全民共同创造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有享受成果利益的权利,面对社会成员收入上的急剧的不平衡,如何缩小这样一种差距,是中央急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中国的改革历经三十年,在改革的全过程当中,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参与到了这场改革的大潮中,并为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牺牲着自己的利益。在全民共同经历改革阵痛之后,应该享受到改革成果所带来的利益。然而,鉴于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各部门性质的不同,社会成员在收入上的差距越拉越大。收入差距上的显现,所表现出的是社会的不公平,在全民共同参与改革的事实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部门或是个人,有权去独享改革的成果。
改革得以全面而纵深地发展,得益于全民的共同推动,得益于民众的全力支持,正是因 为全体老百姓,在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才最终使改革不因为某些障碍而停滞。在改革获得巨大成功的今天,分配收入上的不平均,导致的必将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受损,导致的必将是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难以充分发挥,因而,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中央以政治局的名义召开会议,专门研讨和出台分配制度和分配秩序的有关事项,表明中央对全民改革中受益的高度重视。改革成果,不能仅仅使一部分人享受着,它所惠及的应该是亿万民众,只有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甜头,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适时地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
全民受益的重要性,在此次会议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不仅如此,对于弱势群体中央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会议强调要随着经济发展,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并注意提高其他低收入人员待遇水平。应该说,中央在既强调全民受益的同时,又有所偏重,偏向贫、穷、弱势群体人员,对他们给予了更大的关心。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全体人员以实现共同富裕,从中我们可知,一部分人先富是手段,共同富裕是目的。当我们的改革在获得一定成果时,我们必须去顾及那些仍处于生活低水平线的人,因为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追求。
纵观此次会议所透示出的重要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改革成果的全民受益,将成为吹响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号角。

 


 考试中除了选调、公务员,还有哪些考试涉及行测和申论?


村官 军转  政法干警考试等


甘肃省只考公基和申论的是哪个考试?


这个真不清楚 不能帮上你


广东省公务员申论中要求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角度阐述,我从物流乱象论述政府应如何开展工作能得多少分?


这个可就不好说了,呵呵,我不是判卷老师,我给的分数也做不了准


自选角度,结合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展开论述。要求中心明确,措施可行,论述充分,字数在1500字以内。


正确答案:
参考例文
诚信是公信力的基础
中国消费者协会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在2000年推出了“3?15标志”。它是一种信誉认证,它的初衷是从消费者的权益出发,引导消费者的合理和理性的消费,尽量避免消费者进入消费误区而使权益受到损害。
“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欧典事件”,无疑是对“3?15标志”的一个重创,引发了公众的信任危机。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中消协悄然取缔“3?15标志”,以此来回应和面对公众的责难。
我们知道,一个认证标志要树立起权威性不易,但毁掉一个标志的品牌价值却是非常容易的。标志由初始的确立到逐渐地被认可并在消费者中树立起一定的威信,这期间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一旦在消费者中确立了一定的地位,它将是一笔无形的资产。一个诚信的环境是市场能够自行运行良好的软环境。
“3?15标志”所代表的是该认证机构的一种权威和公正性,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监督不力和认证程序的不规范,才出现了类似“欧典事件”的发生。若不从根本上溯本清源,只以取缔“3?15标志”或以更换另外的标志来平息“欧典事件”引起的风波,虽然体现了中消协能正视不良事件、勇于承认错误,但仅停留于此,则无助于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中消协和社会公众应从根本上反思“欧典事件”,并认真吸取教训。
由于“3?15标志”属于政府机构(中消协)独家垄断认证,因此,消费者首先消费的是政府信誉,其次才是以政府信誉担保的“3?15标志”产品或服务。所以,“欧典事件”所引发的更多的是公众对认证机构——中消协的一种信任上的危机。
“3?15标志”的取缔只能暂时平息公众对“欧典事件”的议论,和由此引发的公众的信任危机。而对中消协的公信力的降低,并不会因为“3?15标志”的取缔而完全地被公众淡忘,淡出公众的视线。唯有中消协自身的反思和改革,以新的态度、理念和服务意识来面对消费者,才能从根本上,重塑中消协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重新确立其权威、公正和可信性。因此,重塑中消协的公信力才是当务之急、治本之道。
中消协不是一个赢利性的机构,是本着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作为认证单位必须有服务意识,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以追求自身的利益为目的。作为中消协注册的标志,它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性的标志,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不是基于某种利益关系的对“经营者权益的维护”。
提高自身的认证能力和认证的权威性。对某种商品的认证必须基于一定的认证标准和认证的技术水准,以及能对产品质量体系进行跟踪管理,严把认证关。即便是一种信誉的认证,也必须有对被认证产品和服务认知和技术认证,并实施监督。应及时地向消费者发布信息,做到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使消费者对商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意识。作为消费的主体,消费者对于商品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中消协应积极听取消费者的声音,并及时作出反应。
重塑中消协的公信力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中消协自始至终不懈的努力。希望中消协能够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履行自身的义务,切实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更多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如何抓住文章总论点” 相关考题
考题 如何把握申论热点一、热点的内涵 热点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以及在当下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关系国计民生和影响力比较大的时事话题与社会事件,其范围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文化、生态五大领域。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则是为考生在申论语言、申论表达、申论观点上提供规范。这也就是热点的作用,为考生完成文章写作题目的作答提供借鉴。大家知道,申论的文章写作的顺序是根据给定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一篇完整的申论文章,那么我们的热点也是紧贴这个逻辑与要求来进行制作。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的结构分为背景链接和标准表述两部分,背景链接即是社会上的某种事件、现象、或国家新出台的新政等。标准表述即是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或说明,包括内涵、原因、存在问题、意义和措施等,措施即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在申论热点中能学习到什么由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的内涵可以看出,申论的语言、表达的方式、以及切入的方向都是要学习的内容。1.申论语言:通过多看、多读我们的申论热点,可以提升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得体,简洁明了,避免过于罗嗦,而且能够与作答要求相结合,根据材料所反映出的问题来作答,热点中的给定材料即是背景链接部分。2.表达方式:这里的表达方式要以一名公务人员的身份,用偏于官方的说辞来对问题论述,避免过于口语化。热点还可以提升考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标准表述中的很多分析部分都适用于概括分析题型的作答,无论是在结构上,条理上都能够给考生提供借鉴。3.申论观点:这里的观点,是指对于同一事件或现象的切入角度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要注意,我们只是给考生一些观点上的参考,告诉你可以从某个角度去切入,在考试时,一定要灵活掌握,结合材料与作答要求来找准切入点,切记不可偏离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可以从道德这个角度去切入,同时还可以从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这个角度切入。再比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社会管理与服务这个角度来论述,同时还可以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这个角度切入。4.除此之外,在具体内容上,可以让考生了解到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比较权威的论述和经典的名言。这点很重要,在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可以紧贴国家这个指导方针去作答,合理的将这些警句与论述运用到写作中,不但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也可使整篇作文增添几分文采。总而言之,考生在平日的复习中,对申论热点要不断积累,不断思考。多练习,勤发问,这样才能在考场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答案:解析:

考题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不少于1200字。正确答案:集民智解民困收入分配制度一定要进行改革,这已经是共识。国家也早就启动了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调研,但是直到现在进程依然是调研。改革方案不见进展,而收入裂痕却在不断加深。时间越久,就越难解决,一直犹豫不决就可能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显然,这一改革有必要“快刀斩乱麻”,不能总是陷入调研和利益博弈的旋涡。要打破目前这种僵局,让改革方案早日实施,我以为唯一办法是公开已经形成的方案,让公众来讨论。有关机构进行前期调研的确有必要,但不能总是以调研的借口拖延改革;利益博弈确实不可避免,但不能总是隐秘博弈,更不能因为少数人而影响多数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唯有交给民意讨论才能终止无休无止的分歧。首先,这一改革已有初步方案。相信这一方案是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集中了不少人的智慧,有一定合理性。即便该方案有待完善,我认为应该通过征求民意来完善。草根们的智慧不容忽视,问计于民合情合理。其次,收入分配改革有坚实的民意基础。收入裂痕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撕开了。1988年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就达7.3倍。可以说,关于改革收入分配已经呼吁了很多年。有了民意支持,就为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公众有参与方案讨论的热情。再次,让隐秘博弈转向公开博弈。所谓的改革阻力——既得利益集团,究竟是哪些机构、哪些企业?公众不得而知;究竟是谁与谁在博弈、博弈焦点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博弈?公众同样不知道。于是,这场本应该公开进行的博弈变成了少数人的隐秘博弈。既然是隐秘博弈就存在许多不公的因素,有可能伤害到公众利益。因此,公众不应缺席这场博弈。最后,公开问计于民可节省改革成本。今天这个机构调研,明天那个机构调研,这笔经费支出必然不少,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很好。早日公开征求民意,不但能节省调研经费,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收入分配改革不能再一次次错失改革机会了。要知道,民意讨论之后,还要完善方案并经过相关法律程序,时间上拖不起。可能在有关部门看来,如果公开一份不成熟的改革方案会影响到政府形象。其实,大可不必有这种顾虑。因为任何一项重大改革方案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唯有依靠集体智慧与民主决策,才能让改革方案少些漏洞多些公平。有关部门要意识到,民意是促进收入分配改革公平与效率的最好“鞭子”。如果继续这样调研再调研,陷入隐秘博弈的怪圈难以自拔,就会给人留下一种不好的印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难产”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有关部门先给既得利益集团吃“偏心饭”,等到既得利益集团博弈之后,才让公众吃“剩饭”。我认为应该就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给有关部门明确具体责任、立倒计时牌。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出台方案征求民意,就要进行问责;如果参与改革方案的部门因为部门利益而影响改革进程,更要进行曝光和问责。

考题 申论考试一般有哪些申论要求?正确答案:1.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考题 学习社会热点对申论答题的重要性很多学习申论的考生,最头疼的问题是申论作文的内容无法填充。当学会了材料梳理和总分论点确立的方法之后,剩下的习作部分,就不会写了。所以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状况,为什么很多考生的考场上的作文,内容几乎一致,拉不开差距了。很多除了加工处理材料,考生本身没有任何社会热点的积累。所以,想要在考试中写出一篇能够吸引考官眼球的文章,社会热点的积累非常必要。 一、阅读申论材料,进入状态快。很多考生认为,社会热点的东西积累面太大,而学习中能够出现在试卷中的概率又很小,所以大部分考生并不重视社会热点的学习。其实,考生对社会热点的学习,如果大家带着必须出现在试卷中的目的学习社会热点,未免目的性太强,而影响整体学习质量。殊不知,在申论的学习中,整篇试卷的构成,社会热点所占的概率较大。所以如果考生在日常的积累中,社会热点看得多,积累得多,就可以让自己较快的进入阅读状态。大家都知道申论考试中,考试时间也非常重要。所以当别的考生还迟迟进入不了答题状态时,你已经熟悉这个社会热点并且针对性的可以开始答题,我们已经略胜一筹。二、提出对策题目,对策更好扩展。虽然考试中提出对策单独命题的概率不大,但是提出对策能力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很多考生很害怕作答提出对策,因为内容不会扩展,只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法规的内容是什么,根本扩充不出来。考试要求的是核心竞争力,而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其他考生的薄弱项中,变成你的优势。在学习社会热点的过程中,很多的热点文章都会具体的热点内容的解决办法进行了针对性的说明,所以考生热点内容学习的多,见得多,在提出对策这一块的能力,就会表现的非常突出。所以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注意对社会热点的积累和学习能力。千万别等到马上考试,才会死记硬背,上了考场,一点也用不上。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研究和思考的过程。祝福所有考生,都能在考场上看到申论试卷,熟悉里边的所有热点内容,申论考试取得好成绩!答案:解析:

考题 对给定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正确答案:答案提示 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政府、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为此,政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大整治环境污染执法力度。到目前为止,我国针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得不到解决,关键问题还是执行力问题。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在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环保法律、法规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将出台“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二是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三是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三方面各司其职。四是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查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多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的监督机制。在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我国还需要在常规上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依靠科技进步,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科技研究,特别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室内设施,并且价格要低,以代替现有高污染的物品,同时也应加强研究处理污染物的新型物质,减少国家的财政输出,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环境信息全面披露制度,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应急反应的同时,要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地方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视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布中,要做到及时、准确、权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环保事业是公众的事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呼吁公众积极参与,新闻媒体要向整个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保氛围。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考题 申论考试的命题有何特点?正确答案:一、所有命题针对现实二、给定资料涉及面广三、多种文体交叉使用四、解决方案切实可行

考题 申论考试的题目常有限制性要求,如其中要求考生以“市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说考生应该从一个承担专项职能并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力的决策人员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正确答案:错误

考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申论类似于传统的议论文,所以可以议论文的写作方式来写B、在提出方案时,应尽量与专业知识、理论相结合,以体现应试者的专业水准C、申论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从而发表见解、进行论证的文体D、申论考试所给的材料很散,空间余地很大,应该充分利用这点进行联想和发挥正确答案:C

考题 问答题申论考试的命题有何特点?正确答案:一、所有命题针对现实二、给定资料涉及面广三、多种文体交叉使用四、解决方案切实可行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填空题从测验编制的角度看,()命题针对性强,测试点容易明确。正确答案:分立式命题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