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精编【202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10)】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A.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参考答案:A, B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A.行政相对方是公民

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D.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参考答案B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

A.信赖保护原则

B.便民原则

C.公平原则

D.公开原则


参考答案:A


行政许可法规定:“公民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一规定具体体现了以下()。

A.公正原则

B.便民原则

C.信赖保护原则

D.高效原则


正确答案:C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体现

A.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B.便民和效率原则

C.信赖保护原则

D.法定原则

E.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


正确答案:C


【202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10)】202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10) 一、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行政指导的行为主体是( )。 A立法机关 B行政主体 C行政相对方 D司法机关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 )。 A公平原则 B公开原则 C信赖保护原则 D便民原则 3属于行政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 A调任 B退休 C升职 D委任 4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5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 A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相对方总是公民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6国家赔偿法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取得的赔偿金( )。 A应当征税 B可以征税 C不予征税 D减低比例征税 7下列属于特别许可的是( )。 A驾驶许可 B营业许可 C颁发毕业证书 D持枪许可 8下列组织中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 A青岛海关 B市消费者协会 C教育部 D乡人民政府 9以下关于行政合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契约自由的原则完全不适用于行政合同 B行政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 C行政合同相对于行政命令而言,更能发挥相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D行政合同中体现行政主体与相对方以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的双方行政法律关系 10.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行政诉讼,其管辖人民法院是( )。 A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B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D协商确定管辖法院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渊源的有( )。 A宪法和法律 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2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 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B了解情况的权利 C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 D提出申请的权利 13.行政行为无效的原由有( )。 A. 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B明显超越职权 C不适当 D没有实施的可能 14下列关于行政救济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行政救济以行政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B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C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D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 15.关于行政诉讼中的回避,正确的说法是( )。A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B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C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D当事人对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6.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17. 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8. 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9.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 20.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 21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22.行政合同: 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23.行政指导: 是指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非强制的手段,取得行政相对方的同意和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24.行政复议: 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25.行政追偿: 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简述行政法的特点。 答:行政法的特点有: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分) (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2分) (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2分)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2分) (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2分) 27.简述行政处罚的原则。 答:行政处罚的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2分) (2)处罚公开、公正原则;(2分) (3)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原则;(2分) (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1分) (5)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的原则;(1分) (6)救济原则。(2分) 五、论述题(15分) 28.论述行政诉讼第三人。 答: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诉讼的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在行政诉讼过程中申请参加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分)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包括:(1)第三人是原、被告之外的人;(2)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时间特定;(3)第三人在主体方面具有多样性;(4)第三人是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分)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方式是可以由主动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3分)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法律地位与原告、被告类似。第三人在诉讼中有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主张的权利和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等权利。但是因第三人有类似于原告地位的第三人与类似于被告地位的第三人,因此,他们各自的法律地位均独立但却不相同。(4分)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29.案情介绍:2015年3月2日晚,王某的儿子甲在饭店就餐时与店主发生纠纷。当时其所在警区的执勤人员、某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杨某去制止,并带甲到值班室处理,甲不听劝阻,杨某遂对甲拳打脚踢,并用手铐击中甲的头部导致其不久死亡。同年3月16日,杨某被依法逮捕,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王某提出附带民事赔偿诉讼,后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某1万元。王某认为杨某是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致其子死亡的,于是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问题: (1)本案杨某实施的致害行为属于个人行为还是公务行为?理由何在? (2)本案应由谁承担行政赔偿责任,为什么? (3)王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结束后,是否还可以提出行政赔偿诉讼?理由是什么? 答:(1)杨某实施的致害行为属于公务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指的是( )。

A.法定原则

B.便民原则

C.效率原则

D.信赖保护原则

E.公平原则


正确答案:D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认可。这体现了行政活动的 。

A.信赖保护原则 B.责任原则 c.服务性原则D.以人为本原则


正确答案:A

:信赖保护原则来源于民法的诚信原则,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权力的正当合理信赖应当予以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行为,确需改变行政行为的。对于由此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补偿。信赖保护原则要求政府遵守和履行承诺,不能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政府不能以政策变化、工作失误或经验不足为由随意收回、变更或撤销已经做出的承诺。信赖保护原则的基础是公众对国家和国家权力合法性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政府维护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这种信任应受到保护。公众信任如果不能受到保护,公民权利、公共秩序乃至整个社会都会处于不稳定、无序、多变的状态。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行政许可法定原则。(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


行政机关不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体现了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A.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行政机关不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体现了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

A.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B.便民和效率原则

C.信赖保护原则

D.法定原则

E.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正确答案:C


行政机关不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体现了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

A.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B.便民和效率原则
C.信赖保护原则
D.法定原则
E.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C
解析:
本组题考查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原则包括: (1)法定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3)便民和效率原则。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便民,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4)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更多 “精编【2027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10)】” 相关考题
考题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A、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B、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正确答案:A,B

考题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A、公平原则B、公开原则C、信赖保护原则D、便民原则正确答案:C

考题 行政许可法规定:“公民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一规定具体体现了以下什么原则。()A、公正原则B、便民原则C、信赖保护原则D、公平原则正确答案:C

考题 单选题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体现了行政许可的 ( )A 便民和效率原则B 信赖保护原则C 法定原则D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

考题 行政机关不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体现了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A公开、公平、公正原则B便民和效率原则C信赖保护原则D法定原则C略

考题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行政活动的( )。 A.信赖保护原则 B.责任原则 C.服务性原则 D.以人为本原则 答案:A解析:信赖保护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权力的正当合理信赖应当予以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或撤销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依法确需改变或撤销的,由此给相对 人造成财产损失或致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补偿。

考题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原则。A、公平B、公开C、信赖保护D、便民正确答案:C

考题 单选题行政机关不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体现了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A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B 便民和效率原则C 信赖保护原则D 法定原则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这体现了信赖保护原则。 正确答案:正确

考题 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体现了行政许可的A.便民原则 B.信赖保护原则 C.效率原则 D.公开原则 答案:B解析:信赖保护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