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kaoti.com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合集

腾讯网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众媒时代:2015 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指出:一个全新的“众媒时代”已然来临。请论述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正确答案:

“众媒时代”关键是一个“众”字,它表征了传播链条的“众化”现象。“众媒时代”导致媒介平台重塑、个人崛起、传播主体扩大、信息推送能力增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将会缔造一种什么样的信息传播环境?令人不无担忧。“众媒时代”的“五众”或将来更多“众”的出现,需要理性传播,净化信息环境。“众媒时代”媒体的“表现形态众”,昭示着媒介形态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限制,满足了使用者的个性需求,人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喜欢的媒介形态。以网络媒体为例,不断衍生的新形态令人目不暇接,仅与“客”组合的形态就有博客、播客、维客、掘客、换客、印客、威客、沃客等八种。值得一提的是,媒体丰富的表现形态融入了多样的文化元素,具有一定的粘附性,渗透性强,受众的卷入度高。因为媒体“表现形态众”,“人—媒”互动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人们用于“拟态环境”下互动的时间常常超过了现实世界的交往。人被喻为种子,媒体被看成土壤。不言而喻,土壤的生长条件直接影响种子的孕育和生长,媒体形成众多形态是一种进步,但更需要每一种形态良性运行,适合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心发展。“众媒时代”的理性传播需要在三个层面展现:一是大众传播需要坚守主流导向,作为人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需要奠定主流基调,需要正义和公理,需要甄选和理性,也需要把关和引导;二是组织传播需要公允客观,扬名逐利要在规则和秩序的框架内行事,传播张弛有度,不过分渲染、不夸大其词、不贬损他人;三是个人传播需要约束和节制。“众媒时代”是个人传播释放的时代。但个人传播不能信马由缰、无拘无束,要守住底线。基于上述考虑,“众媒时代”有必要在各个层面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构建完善的传播管控体系,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增强自律意识,实现文明传播。


求助一些关于新闻学知识的问题?

名词解释:

新闻发言人制度

简答题:

(1)我国新闻法的特点

(2)什么是“新闻失实”?

论述题:

(1)新闻法制与新闻道德的异同点

(2)“新闻失实”的危害;防止“新闻失实”的措施


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我国目前新闻法制的特点:(1)突出新闻法制的意识形态性,突出国家政权意志和党性原则,强调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2)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新闻法制分散和渗透在宪法、基本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规章等相关规定之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初步形成体系;(3)新闻法制关于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但关于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4)重视新闻法制与新闻政策、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重视法制约束、政策规范和行业自律的共同作用;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制的关系: 1、共同点(1)根本目的的一致——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都是通过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和引导人们的关系,来保障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序,维护社会的秩序。(2)内容上的相互包含和交叉——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在具体规定上,很多都是从两个方向和两种方式对同一规范的共同约定。2、不同点(1)形成的机制不同—— 新闻法制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是由国家立法机关遵循一定的立法程序而制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新闻职业道德作为行业自律的手段,是由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制定的,体现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自觉和自律(2)表现形式不同—— 新闻法制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以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予以明确,表现为具体权利的明文规定、行为的明确禁止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新闻职业道德体现的是社会意志,表现为社会舆论、职业规范、行业公约等原则和信条,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概括性的约定和指导。(3)内容侧重点不同—— 新闻法制规范和调整的是新闻传播所涉及的外部利益关系,突出和强调的是各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并以权利保障为本位; 新闻职业道德调整的主要是新闻传播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侧重的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4)作用方式不同—— 新闻法制具有国家强制性,重点在于行为禁止、违规惩罚,以他律为特点;其实施需要国家权力干预; 新闻职业道德不具强制性,重点在于舆论谴责、典型示范,以自律为特点;其实施主要靠舆论监督和信念培养。
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我国目前新闻法制的特点:(1)突出新闻法制的意识形态性,突出国家政权意志和党性原则,强调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2)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新闻法制分散和渗透在宪法、基本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规章等相关规定之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初步形成体系;(3)新闻法制关于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但关于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4)重视新闻法制与新闻政策、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重视法制约束、政策规范和行业自律的共同作用;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制的关系: 1、共同点(1)根本目的的一致——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都是通过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和引导人们的关系,来保障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序,维护社会的秩序。(2)内容上的相互包含和交叉——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在具体规定上,很多都是从两个方向和两种方式对同一规范的共同约定。2、不同点(1)形成的机制不同—— 新闻法制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是由国家立法机关遵循一定的立法程序而制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新闻职业道德作为行业自律的手段,是由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制定的,体现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自觉和自律(2)表现形式不同—— 新闻法制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以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予以明确,表现为具体权利的明文规定、行为的明确禁止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新闻职业道德体现的是社会意志,表现为社会舆论、职业规范、行业公约等原则和信条,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概括性的约定和指导。(3)内容侧重点不同—— 新闻法制规范和调整的是新闻传播所涉及的外部利益关系,突出和强调的是各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并以权利保障为本位; 新闻职业道德调整的主要是新闻传播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侧重的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4)作用方式不同—— 新闻法制具有国家强制性,重点在于行为禁止、违规惩罚,以他律为特点;其实施需要国家权力干预; 新闻职业道德不具强制性,重点在于舆论谴责、典型示范,以自律为特点;其实施主要靠舆论监督和信念培养。
(1)突出新闻法制的意识形态性,突出国家政权意志和党性原则,强调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2)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新闻法制分散和渗透在宪法、基本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规章等相关规定之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初步形成体系;
(3)新闻法制关于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但关于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
(4)重视新闻法制与新闻政策、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重视法制约束、政策规范和行业自律的共同作用;
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我国目前新闻法制的特点:
(1)突出新闻法制的意识形态性,突出国家政权意志和党性原则,强调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
(2)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新闻法制分散和渗透在宪法、基本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规章等相关规定之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初步形成体系;
(3)新闻法制关于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但关于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
(4)重视新闻法制与新闻政策、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重视法制约束、政策规范和行业自律的共同作用;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制的关系:  
1、共同点
(1)根本目的的一致——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都是通过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和引导人们的关系,来保障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序,维护社会的秩序。
(2)内容上的相互包含和交叉——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在具体规定上,很多都是从两个方向和两种方式对同一规范的共同约定。
2、不同点
(1)形成的机制不同——
        新闻法制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是由国家立法机关遵循一定的立法程序而制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新闻职业道德作为行业自律的手段,是由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制定的,体现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自觉和自律
(2)表现形式不同——
    新闻法制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以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予以明确,表现为具体权利的明文规定、行为的明确禁止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新闻职业道德体现的是社会意志,表现为社会舆论、职业规范、行业公约等原则和信条,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概括性的约定和指导。
(3)内容侧重点不同——
       新闻法制规范和调整的是新闻传播所涉及的外部利益关系,突出和强调的是各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并以权利保障为本位;
       新闻职业道德调整的主要是新闻传播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侧重的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
(4)作用方式不同——
       新闻法制具有国家强制性,重点在于行为禁止、违规惩罚,以他律为特点;其实施需要国家权力干预;
       新闻职业道德不具强制性,重点在于舆论谴责、典型示范,以自律为特点;其实施主要靠舆论监督和信念培养。
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我国目前新闻法制的特点:(1)突出新闻法制的意识形态性,突出国家政权意志和党性原则,强调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2)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新闻法制分散和渗透在宪法、基本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规章等相关规定之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初步形成体系;(3)新闻法制关于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但关于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4)重视新闻法制与新闻政策、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重视法制约束、政策规范和行业自律的共同作用;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制的关系: 1、共同点(1)根本目的的一致——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都是通过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和引导人们的关系,来保障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序,维护社会的秩序。(2)内容上的相互包含和交叉——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在具体规定上,很多都是从两个方向和两种方式对同一规范的共同约定。2、不同点(1)形成的机制不同—— 新闻法制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是由国家立法机关遵循一定的立法程序而制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新闻职业道德作为行业自律的手段,是由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制定的,体现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自觉和自律(2)表现形式不同—— 新闻法制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以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予以明确,表现为具体权利的明文规定、行为的明确禁止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新闻职业道德体现的是社会意志,表现为社会舆论、职业规范、行业公约等原则和信条,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概括性的约定和指导。(3)内容侧重点不同—— 新闻法制规范和调整的是新闻传播所涉及的外部利益关系,突出和强调的是各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并以权利保障为本位; 新闻职业道德调整的主要是新闻传播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侧重的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4)作用方式不同—— 新闻法制具有国家强制性,重点在于行为禁止、违规惩罚,以他律为特点;其实施需要国家权力干预; 新闻职业道德不具强制性,重点在于舆论谴责、典型示范,以自律为特点;其实施主要靠舆论监督和信念培养。
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我国目前新闻法制的特点:(1)突出新闻法制的意识形态性,突出国家政权意志和党性原则,强调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执政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2)没有专门的新闻法,新闻法制分散和渗透在宪法、基本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业规章等相关规定之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初步形成体系;(3)新闻法制关于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但关于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4)重视新闻法制与新闻政策、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重视法制约束、政策规范和行业自律的共同作用;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制的关系: 1、共同点(1)根本目的的一致——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都是通过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和引导人们的关系,来保障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序,维护社会的秩序。(2)内容上的相互包含和交叉—— 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在具体规定上,很多都是从两个方向和两种方式对同一规范的共同约定。2、不同点(1)形成的机制不同—— 新闻法制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一部分,是由国家立法机关遵循一定的立法程序而制定的,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新闻职业道德作为行业自律的手段,是由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制定的,体现了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自觉和自律(2)表现形式不同—— 新闻法制体现的是国家意志,以国家政权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予以明确,表现为具体权利的明文规定、行为的明确禁止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新闻职业道德体现的是社会意志,表现为社会舆论、职业规范、行业公约等原则和信条,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概括性的约定和指导。(3)内容侧重点不同—— 新闻法制规范和调整的是新闻传播所涉及的外部利益关系,突出和强调的是各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并以权利保障为本位; 新闻职业道德调整的主要是新闻传播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侧重的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4)作用方式不同—— 新闻法制具有国家强制性,重点在于行为禁止、违规惩罚,以他律为特点;其实施需要国家权力干预; 新闻职业道德不具强制性,重点在于舆论谴责、典型示范,以自律为特点;其实施主要靠舆论监督和信念培养。


大学专业中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个是新闻系考验方向的不同领域: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过程及其传播效果,比如人际传播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写作啊采编啊或者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相比较而言,传播学较为抽象,新闻学实践性较强.
这俩个是新闻系考验方向的不同领域: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过程及其传播效果,比如人际传播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写作啊采编啊或者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相比较而言,传播学较为抽象,新闻学实践性较强.
就业现状:其实,新闻和传播的差别并不大,表现在,一,上课的时候,新闻和传播学的硕士一般都是合并在一起上的;二,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新闻和传播都是一回事,比如大部分都认为你是学“传媒”的。有了这两点,你去找工作,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这俩个是新闻系考验方向的不同领域: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过程及其传播效果,比如人际传播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写作啊采编啊或者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相比较而言,传播学较为抽象,新闻学实践性较强.
就业现状:其实,新闻和传播的差别并不大,表现在,一,上课的时候,新闻和传播学的硕士一般都是合并在一起上的;二,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新闻和传播都是一回事,比如大部分都认为你是学“传媒”的。有了这两点,你去找工作,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这俩个是新闻系考验方向的不同领域: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过程及其传播效果,比如人际传播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写作啊采编啊或者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相比较而言,传播学较为抽象,新闻学实践性较强.就业现状:其实,新闻和传播的差别并不大,表现在,一,上课的时候,新闻和传播学的硕士一般都是合并在一起上的;二,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新闻和传播都是一回事,比如大部分都认为你是学“传媒”的。有了这两点,你去找工作,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这俩个是新闻系考验方向的不同领域: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过程及其传播效果,比如人际传播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写作啊采编啊或者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相比较而言,传播学较为抽象,新闻学实践性较强.就业现状:其实,新闻和传播的差别并不大,表现在,一,上课的时候,新闻和传播学的硕士一般都是合并在一起上的;二,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新闻和传播都是一回事,比如大部分都认为你是学“传媒”的。有了这两点,你去找工作,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一、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联系与区别

在研究本课题之前,有必要把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概念弄清楚。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①而社会传播包括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类型。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信息和新闻事业的特点和规律、新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和作用的科学。②它包括了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以及边缘性新闻学等。

传播学产生于美国,比较科学的说法应为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独立的学科;而美国的新闻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完善。传播学在20世纪中叶形成新的学科,正是适应了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以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信息革命,加快并扩大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语言学、新闻学以及数学等学科的学者们,从各自学科出发,研究信息传播的规律与传播效果,而新兴的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又为传播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正是上述多种学科的交*与发展,导致了传播学的建立。③可以说,上述这些学科都是传播学产生的背景学科,新闻学是其中重要的背景学科。而传播学的建立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其它学科、包括新闻学的发展。例如在新闻学的教学与科研方面,增加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的课程与传播效果、受众调查等研究课题,并引进了传播学的定量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与新闻学都是独立的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重点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提供的理论和知识也不同,相互不可替代,但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交融与渗透的。

在1996年5月上旬,《新闻大学》编辑部曾邀请复旦新闻学院部分师生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师,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李良荣教授认为:新闻学理论对传播学理论的构成,起了重大作用,而一旦构成,传播学与新闻学产生了巨大的区别:④

1. 二者的研究领域不同。新闻学只研究新闻媒介。报纸的四大块——新闻、评论、广告、副刊,它主要研究前二块。广告研究近几年才起步,副刊只略微涉及;至于电视,只研究其新闻部分,60%以上的娱乐节目不属于新闻学的研究范畴;广播亦然。而大众传播学对6大媒介的全部内容都研究,领域要开阔得多;

2. 二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媒介内部的规律,而传播学研究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即效果研究,这部分约占70%;

3. 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新闻学以逻辑推理为主,以某个理论为依据,推导出很多理论,属于直观式研究。至于大众传播学,我们对批判学派介绍很多,因为我们的思路、方法与之十分相似,而且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很多问题、阴暗面。但不能因而误以为批判学派占有主导地位。西方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主流是实证学派,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都远远超过批判学派。

4. 二者的学科背景不同。大众传播学的理论范式很多,涉及的学科广泛,如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流派繁多,观点庞杂。可以说哲学有多少流派,大众传播学就有多少流派。相对而言,新闻学的学科背景比较单一。这是不利于它发展的一个因素。

在那次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形成了共识: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互不相干,也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二、对引进西方传播学的认识

事实上,中国的情况有其特殊性,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其核心部分是党报理论,有关党性、真实性、思想指导性、战斗性、群众性等原则都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后形成的,形成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好传统。这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奠定了基础,这些理论与原则至今仍是我们办报(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方法。问题是要不要引进、能不能引进西方的传播学,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在这个问题上,矛盾斗争实际上一直不断: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复旦大学新闻系编辑出版的《新闻学译丛》就已开始翻译、介绍传播学原理与知识。可惜不久的反右斗争,使这种翻译、介绍中断。

70年代初,复旦新闻系编辑出版的《外国新闻研究资料》又翻译、介绍传播学。随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的内川芳美教授与美国著名传播学学者宣伟伯相继到复旦新闻系作传播学讲座。传播学开始在我国流传。然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种认为西方传播学是“精神污染”、“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潮泛滥,对传播学的研究又进入低谷。以《新闻大学》杂志(季刊)发表传播学论文的数据为例,从1981年创刊至1987年间,14期共发有关论文16篇;而1988至1992年间,20期只发有关论文4篇;1993年至2000年间,32期共发有关论文64篇。显示了中间的低谷现象。

直到1997年,传播学与新闻学一起被确认为国家一级学科以后,上述这种思潮才开始消退,但还继续存在。

三、传播学对中国的影响与作用

那么传播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以后,对中国的学科建设尤其是中国的新闻改革起了什么影响与作用呢?笔者认为有两大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是促进了中国新闻观念的更新与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新闻改革。

首先是信息观念在中国的确立,承认新闻事业是大众传播媒介,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新闻报道只有在传播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宣传政策、舆论监督,沟通情况、传授知识、文化娱乐等多种作用。因此,中国的新闻媒介都在广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质上狠下功夫,采取了各种措施,取得了丰硕成果。

其次是受众观念与传播效果理念。新闻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新闻只有为受众接受,才能发挥其社会功能。受众不需要的新闻,没有存在的价值,实际上不是新闻。办报办台,最要紧的是了解自己的受众——读者、听众、观众。新闻要努力加强与群众的贴近性、可读性、趣味性。这些先进理念推动了报纸改版与电台电视台栏目改革。

还有一些先进的传播模式、包括信息反馈机制的引进,都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改革产生了开拓性的推动力。

这些观念、理念、模式、方法不仅没有与我们传统的办报办台理论与原则发生冲突,而且相融、相补充,其中一些受众调查与传播效果研究的方法还成为我们改进新闻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是促进了新闻学的学科建设。

传播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和“把关人”学说、媒介研究、社会功能理论、传播符号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受众研究等,都拓宽了新闻学研究的思路与课题。传播学反过来成为新闻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新闻院系中设立传播学课程很有必要。有人担心,目前的新闻教育中出现了“用传播学统一新闻教育天下”的倾向,担心“用传播学代替新闻学”会导致新闻教学的失败。这实际是一种杞人忧天现象。目前教育界确实存在某种一哄而起办传播学系(专业)的泡沫现象,但这与用“传播学代替新闻学”是两码事。正规的新闻学教育仍坚持着它的传统特色,而加进了传播学教育的内容,更有利于新闻人才的全面发展。

传播学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学科与基础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广泛,涵盖新闻、信息、宣传、广告、公关、文化、娱乐等各种传播现象,并与经济、政治、文化、宣传、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交*;研究方法多样,综合采用了思辨、实证、定量、定性等各种有效方法;研究意义重大,适应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国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因此,普及传播学理论与知识,已是全球信息化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之必需。本文结尾不妨讲一个故事,活跃一下大家的思路: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据媒介报道:⑤某大学教授为推广魔芋种植,帮农民脱贫,数年如一日,苦行僧似地欲独自走遍各省偏僻村寨,挨家挨户宣传魔芋。他智商不低,但情商不高。地方干部宴请他,他居然摸出15元放在宴席上,东道主若不收这钱,他就不吃……他常年离别妻女,离别大学讲坛,带走多年的工资积蓄,常年流浪在穷乡僻壤。风霜雨雪磨砺着他那早已皮包骨头的凄惨病容。不戴眼镜,他像要饭的盲流;戴上眼镜,他像混饭的骗子。任凭他出示盖上公章的介绍信,很多村民还是拒绝接待他。何况教授不在大学好好教书,拄着打狗棒,到处探头探脑,令人起疑。他退路遇匪劫,命在钱财失,只好沿途乞讨。最后腿被蛇咬,教授差点死在破庙中。

这个教授似苦行僧,是书呆子,活得太苦太累,根本缺陷是不懂信息传播的道理。如果他懂得大众传播的道理,先出书,或在报上、电视节目中亮相,讲解他的魔芋脱贫效果,情况就大不一样;如果他懂得组织传播的道理,依靠当地党政领导,有领导有组织地推广科研成果,情况也较好;如果他懂得公共关系与人际传播的道理与方法,横向联系各路投资者与志同道合者,组建一个魔芋开发公司,再来一个典范示范,面上开花结果,就像袁隆平种高产杂交水稻那样,那这位教授可能早就成为知识经济的带头人了。可惜,他什么好办法也没采用,还是用小生产的那一套,当然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可见,传播学成为基础学科,决不是什么“抽象的理论研究”,而是应在中国“本土化”,进一步普及,从书斋与课堂上解放出来。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传播学的道理解决中国信息传播中的种种问题,从而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的传播学。

这俩个是新闻系考验方向的不同领域: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过程及其传播效果,比如人际传播等;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写作啊采编啊或者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相比较而言,传播学较为抽象,新闻学实践性较强.就业现状:其实,新闻和传播的差别并不大,表现在,一,上课的时候,新闻和传播学的硕士一般都是合并在一起上的;二,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新闻和传播都是一回事,比如大部分都认为你是学“传媒”的。有了这两点,你去找工作,完全不需要担心的。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研,需要专业技能么?

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但我对广播电视新闻学很感兴趣,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性强么?像我这样跨专业考研是不是很麻烦?可行性高么?


这个专业应该说专业性还是特别强的。要学相当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理论方面开设的课程有: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事业史,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史,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语言等。新闻事务方面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具体新闻业务实践知识,这方面开设有多媒体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实验教程,影视摄制与编辑等课程。综上,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其专业性不可谓不强。
    你学前教育专业要跨专业考研,麻烦是要有一些的,但并不会很麻烦,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首先,考研试题要考的一些专业知识即广播电视基础和新闻学理论和实务知识你都不了解,要从零学起,而这些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不乏一些枯燥无味繁琐无聊的东西,学起来有一定的考验,所以说是有一些麻烦的。但是反过来说跨专业考研都要过这一关,所以你也不必太担心,只要你下功夫,肯努力,应该不会很难。所以总起来说,你这一想法很有可行性。
    如果你这的打算考的话,可以跟你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资讯。目前国内这类专业比较好的硕士点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考研专业试题一般都是由各校自主命题,所以你应该提前到你想要报考的院校网站了解报考资格,指定教材,下载考试大纲,照纲复习。
    祝你成功!
这个专业应该说专业性还是特别强的。要学相当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理论方面开设的课程有: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事业史,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史,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语言等。新闻事务方面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具体新闻业务实践知识,这方面开设有多媒体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实验教程,影视摄制与编辑等课程。综上,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其专业性不可谓不强。
    你学前教育专业要跨专业考研,麻烦是要有一些的,但并不会很麻烦,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首先,考研试题要考的一些专业知识即广播电视基础和新闻学理论和实务知识你都不了解,要从零学起,而这些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不乏一些枯燥无味繁琐无聊的东西,学起来有一定的考验,所以说是有一些麻烦的。但是反过来说跨专业考研都要过这一关,所以你也不必太担心,只要你下功夫,肯努力,应该不会很难。所以总起来说,你这一想法很有可行性。
    如果你这的打算考的话,可以跟你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资讯。目前国内这类专业比较好的硕士点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考研专业试题一般都是由各校自主命题,所以你应该提前到你想要报考的院校网站了解报考资格,指定教材,下载考试大纲,照纲复习。
这个专业应该说专业性还是特别强的。要学相当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理论方面开设的课程有: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事业史,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史,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语言等。新闻事务方面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具体新闻业务实践知识,这方面开设有多媒体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实验教程,影视摄制与编辑等课程。综上,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其专业性不可谓不强。
    你学前教育专业要跨专业考研,麻烦是要有一些的,但并不会很麻烦,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首先,考研试题要考的一些专业知识即广播电视基础和新闻学理论和实务知识你都不了解,要从零学起,而这些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不乏一些枯燥无味繁琐无聊的东西,学起来有一定的考验,所以说是有一些麻烦的。但是反过来说跨专业考研都要过这一关,所以你也不必太担心,只要你下功夫,肯努力,应该不会很难。所以总起来说,你这一想法很有可行性。
    如果你这的打算考的话,可以跟你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资讯。目前国内这类专业比较好的硕士点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考研专业试题一般都是由各校自主命题,所以你应该提前到你想要报考的院校网站了解报考资格,指定教材,下载考试大纲,照纲复习。
你好,我就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的。
    这个专业应该说专业性还是特别强的。要学相当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理论方面开设的课程有: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事业史,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史,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语言等。新闻事务方面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具体新闻业务实践知识,这方面开设有多媒体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实验教程,影视摄制与编辑等课程。综上,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其专业性不可谓不强。
    你学前教育专业要跨专业考研,麻烦是要有一些的,但并不会很麻烦,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首先,考研试题要考的一些专业知识即广播电视基础和新闻学理论和实务知识你都不了解,要从零学起,而这些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不乏一些枯燥无味繁琐无聊的东西,学起来有一定的考验,所以说是有一些麻烦的。但是反过来说跨专业考研都要过这一关,所以你也不必太担心,只要你下功夫,肯努力,应该不会很难。所以总起来说,你这一想法很有可行性。
    如果你这的打算考的话,可以跟你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资讯。目前国内这类专业比较好的硕士点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考研专业试题一般都是由各校自主命题,所以你应该提前到你想要报考的院校网站了解报考资格,指定教材,下载考试大纲,照纲复习。
    祝你成功!
这个专业应该说专业性还是特别强的。要学相当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理论方面开设的课程有: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事业史,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史,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语言等。新闻事务方面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具体新闻业务实践知识,这方面开设有多媒体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实验教程,影视摄制与编辑等课程。综上,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其专业性不可谓不强。
    你学前教育专业要跨专业考研,麻烦是要有一些的,但并不会很麻烦,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首先,考研试题要考的一些专业知识即广播电视基础和新闻学理论和实务知识你都不了解,要从零学起,而这些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不乏一些枯燥无味繁琐无聊的东西,学起来有一定的考验,所以说是有一些麻烦的。但是反过来说跨专业考研都要过这一关,所以你也不必太担心,只要你下功夫,肯努力,应该不会很难。所以总起来说,你这一想法很有可行性。
    如果你这的打算考的话,可以跟你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资讯。目前国内这类专业比较好的硕士点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考研专业试题一般都是由各校自主命题,所以你应该提前到你想要报考的院校网站了解报考资格,指定教材,下载考试大纲,照纲复习。
你好,我就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的。 这个专业应该说专业性还是特别强的。要学相当多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理论方面开设的课程有: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事业史,中外广播电视事业史,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视听语言等。新闻事务方面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具体新闻业务实践知识,这方面开设有多媒体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实验教程,影视摄制与编辑等课程。综上,广播电视新闻学这个专业,其专业性不可谓不强。 你学前教育专业要跨专业考研,麻烦是要有一些的,但并不会很麻烦,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首先,考研试题要考的一些专业知识即广播电视基础和新闻学理论和实务知识你都不了解,要从零学起,而这些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知识不乏一些枯燥无味繁琐无聊的东西,学起来有一定的考验,所以说是有一些麻烦的。但是反过来说跨专业考研都要过这一关,所以你也不必太担心,只要你下功夫,肯努力,应该不会很难。所以总起来说,你这一想法很有可行性。 如果你这的打算考的话,可以跟你分享一下这方面的资讯。目前国内这类专业比较好的硕士点学校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考研专业试题一般都是由各校自主命题,所以你应该提前到你想要报考的院校网站了解报考资格,指定教材,下载考试大纲,照纲复习。 祝你成功!


想从事媒体工作的学生都报考新闻与传播专业。李金报考了新闻与传播专业,他一定想从事媒体工作。
下述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断?( )

A.所有报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都想从事媒体工作
B.有些媒体的记者是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毕业生
C.想从事媒体工作的学生有些报考了新闻与传播专业
D.只有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从事媒体工作

答案:A
解析:
三段论。B、C、D选项不能在报考新闻与传播专业和从事媒体工作之间建立联系,因此无法支持题干论断。A选项中所有报考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都想从事媒体工作,李金报考了新闻与传播专业,所以能够得出李金一定想从事媒体工作。所以选择A选项。


目录2016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2014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2013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2012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2011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2010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2009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2008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2007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1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2006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6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新闻学概论一、简答题1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带来的积极影响。2政府政治活动利用新闻媒介发挥的作用。二、论述题当前媒介发展下,受众信息需求的变化及对传媒的影响。传播学一、简答题1镜中我。2信息主权。3群体意识。二、论述题结合当前媒介的发展,沉默的螺旋的理论要点,意义和不足。 新闻史一、简答题1古代社会的传播方式。2两汉传播方式以什么为主。3马六甲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4容闳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是5中国女报是谁创办的。6邵飘萍在北京创办的通讯社是。7第一家使用电报的报纸。8戈公振的代表作。二、论述题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新闻业务一、判断题1新闻报道允许合理的想象。2观察就是用眼看。3正问就是回避批评,问有关赞扬,歌颂的正面提问。 二、填空题1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2新闻记者的知识包括?和?和社会生活知识。3新闻导语的写作有概括式,对比,论证和?和?三、短文题传媒人的国际视角为题,自拟题目。 2015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14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13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12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827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11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10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 2009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 2008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07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814新闻传播综合考研真题 2006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综合考研真题

新闻媒介的()特指整个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物的基本特点;新闻媒介的特性特指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新闻媒介的()是一家新闻媒介比较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共性;个性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极大地激活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积极变化,对新闻事业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正确答案:正确


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正规新闻教育机构是()

  • A、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
  • B、燕京大学新闻系
  • C、复旦大学新闻系
  • D、明治新闻学院

正确答案:A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其创办的刊物是()

  • A、《新闻周刊》
  • B、《新闻研究》
  • C、《新闻战线》
  • D、《新闻学》

正确答案:A


下列属于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的专业是()。

  • A、金融工程
  • B、新闻学
  • C、汉语言文学
  • D、小学教育

正确答案:B

更多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合集” 相关考题
考题 新闻自由就是指新闻媒介采访、传播新闻与言论的自由。正确答案:正确

考题 从总体上说,新闻媒介是以传播硬新闻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正确答案:正确

考题 填空题新闻媒介的()特指整个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物的基本特点;新闻媒介的特性特指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新闻媒介的()是一家新闻媒介比较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正确答案:共性,个性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下列哪项专业不属于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A、广告学B、新闻学C、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D、动画设计正确答案:C

考题 试结合实例分析新闻媒介刺激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如何分析新闻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媒介形式对受众心理的刺激?)正确答案:新闻媒介对受众心理的刺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新闻媒介传播的内容与不同媒介的传播形式。(1)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心理的影响:①在社会生活中,正是这些内容满足了新闻受众的需要,适应了新闻的消费,因而才刺激了受众的心理,从而产生了受众的阅读心理,视听心理。②新闻传播内容对受众心理的影响有无效果和有效果之分,也有对受众心理诱发的方向问题,即正向效果和负向效果;还有社会伦理的评价问题。(2)媒介传播形式对受众心理的影响。①传播要影响人们,传媒媒介传递的信息必须进入他们的感官,让对方根据自己感受到的不同的刺激与自己认知结构的协调来决定对传播信息的反应。②新闻传播媒介由于各自固有的特点,在传播新闻时分别作用于受众的视觉(报纸、期刊、电视)、听觉(广播、电视),因而他们会对受众的心理反应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考题 新闻教育起始于1878年美国()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专业课,1908年这所大学的新闻学院成立。正确答案:密苏里

考题 填空题新闻教育起始于1878年美国()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专业课,1908年这所大学的新闻学院成立。正确答案:密苏里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成立A、2002年4月17日B、2002年10月3日C、2003年3月26日D、2003年3月28日正确答案:A

考题 问答题试结合实例分析新闻媒介刺激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如何分析新闻媒介传播的内容和媒介形式对受众心理的刺激?)正确答案:新闻媒介对受众心理的刺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新闻媒介传播的内容与不同媒介的传播形式。(1)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心理的影响:①在社会生活中,正是这些内容满足了新闻受众的需要,适应了新闻的消费,因而才刺激了受众的心理,从而产生了受众的阅读心理,视听心理。②新闻传播内容对受众心理的影响有无效果和有效果之分,也有对受众心理诱发的方向问题,即正向效果和负向效果;还有社会伦理的评价问题。(2)媒介传播形式对受众心理的影响。①传播要影响人们,传媒媒介传递的信息必须进入他们的感官,让对方根据自己感受到的不同的刺激与自己认知结构的协调来决定对传播信息的反应。②新闻传播媒介由于各自固有的特点,在传播新闻时分别作用于受众的视觉(报纸、期刊、电视)、听觉(广播、电视),因而他们会对受众的心理反应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问答题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特征,本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有哪些功能?正确答案:一、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第二、特征: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第三、守望:就是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整合:就是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解析: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