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菌株、标准菌株、品系、克隆、毒株、菌落、菌苔、分离物(isolate)、纯培养以及菌种等名词有何区别?

题目

菌株、标准菌株、品系、克隆、毒株、菌落、菌苔、分离物(isolate)、纯培养以及菌种等名词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菌株又称品系(在非细胞型的病毒中则称毒株),它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细胞粒)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与克隆概念相同。克隆即无性繁殖。(So,菌株、品系、克隆、无性繁殖系实质相同) 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的时候,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如果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地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上,结果长出的菌落连成一片,则称为菌苔。
分离物一般指从特定的环境、培养基或机体上经培养分离出的微生物。 纯培养是单一菌种的任何一个培养体系。
菌种是指以用于科研或生产为目的而保存的特定的微生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不可报告化妆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是

A、血琼脂平板有典型或可疑菌落生长

B、染色镜检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

C、发酵甘露醇产酸

D、分离菌株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E、分离菌株血浆凝固酶试验阴性


参考答案:E

第2题:

霍乱噬菌体裂解试验可用来区分霍乱弧菌的( )

A、流行株与非流行株

B、O1群与O139群菌株

C、古典型与ElTor型菌株

D、产毒株与非产毒株

E、ElTor型与O139群菌株


参考答案:C

第3题:

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4题:

V-P试验可作为区分霍乱弧菌菌株的参考指标之一,其中的菌株是指

A、古典型与ELTor型

B、O1群与O139群

C、流行株与非流行株

D、小川型与彦岛型

E、产毒株与非产毒株


参考答案:A

第5题:

上海从儿科患者中分离到的53株肺炎支原体菌株当中,发现对红霉素耐药率为()。

A、92%

B、83%

C、73%

D、69%


答案:B

第6题:

(10分)

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在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 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

(1)实验步骤:

①配置 (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 。

②将 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

③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 。

④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Ⅰ和Ⅱ,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Ⅰ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Ⅰ的突变发生在 区,菌株Ⅱ的突变发生在 区。


正确答案:

答案(1)①固体    玉米淀粉

②野生菌株

③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

④浅色范围大

(2)编码   非编码

【解析】⑴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首先一步应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碳源是玉米淀粉;其次要将野生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用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有没有被分解,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淀粉被分解了,这种菌落即为初选菌落。⑵依题意,菌株Ⅰ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编码区,菌株Ⅱ淀粉酶的蛋白含量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

第7题:

分离菌株至少耐HR( )


正确答案:C

第8题:

细菌通过分离过程,获得的某种细菌的纯培养物,称做一“株”该种细菌。保存这种纯培养物以备利用,所保存的培养物称为该种细菌的( )。

A、菌株

B、菌培养物

C、菌种

D、菌属

E、菌型


参考答案:C

第9题:

制备菌苗常用人工方法使有毒菌株变异为无毒株或减毒株,这运用了细菌()。

A、形态变异

B、染色体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毒力变异

E、菌落变异


参考答案:D

第10题:

对于以下实验室内菌(毒)株的管理,不正确的是( )。

A、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B、领用、销毁菌株必须进行登记

C、菌株为便于使用可以随时存放在临时冰箱

D、发现菌株丢失时,立即进行报告

E、需要单位经过申请和审批程序


参考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