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住院医师中医学

试比较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在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用及用药配伍方面的异同。

题目

试比较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在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用及用药配伍方面的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治中焦虚寒证,两方在药物配伍、功用、主治方面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可治疗中焦虚寒证,两方的主要区别是: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方中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气。该方的作用特点是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温补并用,以温为主,主要适用于中焦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如中焦虚寒,运化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还可治疗中焦虚寒、脾不统血的失血证,脾气虚寒、不能摄津所致的病后多涎唾,及胸痹、小儿慢惊属脾阳虚者。小建中汤由桂枝、芍药、饴糖、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桂枝温中阳,散寒邪;芍药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本方的作用特点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主,兼以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病证,症见脘腹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第2题:

试述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功用、主要药物配伍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治少阳病,皆有和解少阳之功用,都用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不同的是:小柴胡汤治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功用为和解少阳。方中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夏、生姜降道和胃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扶正,健脾和中。大柴胡汤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功用不仅和解少阳,且能内泻阳明热结。方中柴胡与黄芩和解少阳;大黄与枳实泻阳明热结,且行气消痞;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因有阳明热结,不用参、草之甘壅留邪,而用大枣调和诸药。

第3题:

湿热痢的主方是()。

A、桃花汤

B、白头翁汤

C、芍药汤

D、葛根芩连汤


答案:C

第4题:

比较三仁汤与甘露消毒丹在功用,主治病症、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两方均可清热利湿,芳化湿浊。均主治湿温起初之证,不同点是:三仁汤治湿温初起之湿重与热证,症见头痛恶寒、身重头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方中以三仁配合利湿清热之品,三焦同治,重在祛湿,宣畅气机,甘露消毒丹治疗湿温时疫,湿热并重之证,症见身热肢酸、口渴尿赤、或咽痛身黄、舌苔白腻,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黄芩,配伍清热解毒之品,利湿清热并重,兼可化浊解毒,故宜于湿热并重,疫毒上攻之证

第5题:

试述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在组方配伍、功用、主治及证候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两方均以平肝潜阳为主,配伍补益肝肾之品组方,以治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内动,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之证。镇肝熄风汤重用牛怀膝引血下行,配伍代赭石、龙骨、牡蛎镇肝降逆潜阳,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壮水涵木,滋阴柔肝,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热疏肝,故镇肝潜阳熄风之功大,并善引血下行。主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而偏于气血升逆之头痛眩晕,甚或中风者;
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川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板子、黄芩、益母草、夜交藤、朱茯神清热、活血、安神,故镇肝潜阳之力较逊,但兼清热安神之功。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生风化热之头痛眩晕,伴有失眠者。

第6题:

大秦艽汤与牵正散均治风中经络之口眼蜗斜,两方主治证的病机、证候、用药配伍及功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大秦艽汤以秦艽为君,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祛风散结通络,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以养筋,生地、黄羊、石膏清热,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生血。主治营血虚弱,风邪初中经络,气血痹阻之口眼蜗斜、强舌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之常用方;牵正散以白附子祛风化痰为君,配伍僵蚕、全蝎助祛风化痰,并能通络止痉。功能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尤善祛头面风痰,为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口眼蜗斜之常用方。

第7题:

试分析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用、主治病证,以及病机方面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共同点(1)在组成上,两方均用有桂枝、炙甘草;(2)二方均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3)二方均能治疗外感风寒表证。不同点: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以麻黄为君药,臣以桂枝,发汗之力量强(。主治外感风寒,腠理闭塞,肺气不宣所致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以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以桂枝为君药,臣以芍药,发汗之力量较弱,侧重于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所致的外感风寒表虚证。

第8题: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均具清热解毒止痢的功用,其中白头翁汤长于();芍药汤长于()


正确答案:凉血止痢;调和气血

第9题:

试比较白头翁汤证与桃花汤证区别。


正确答案: 白头翁汤证与少阴病桃花汤证,皆可见有下利便脓血,但病机有寒热之异、虚实之分。桃花汤证下利为滑泄失禁,脓血颜色晦暗,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属脾肾阳虚,下焦不固,治宜温中祛寒,涩肠固脱。白头翁汤证为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脓血颜色鲜艳,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属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所致,治宜清热燥湿,凉肝止利。

第10题:

试述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二方都主治脾胃虚寒证,以温中补虚立法,然理中丸主治中阳不足,阴寒内盛所致吐、利、冷、痛,故以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甘草补中益气,乃温补并行而以温为主,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小建中汤所治乃由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而致,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不宁为主证,故以饴糖为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芍药柔肝缓急,桂枝温阳祛寒,甘草补中,生姜、大枣调和阴阳,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