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油直销考试

温度对加氢精制过程的影响是什么?

题目

温度对加氢精制过程的影响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空速对加氢精制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空速是根据催化剂性能、原料油性质及地求反应深度而变化。一般来说,二次加工劣势原料油的加氢精制油的加氢精制,通常采用较低落的空速(1.0~2.0h-1)。加大空速往往导致反应深度下降,降低空速成虽然采用较好的产品质量但却降低了装置的处理能力。

第2题:

反应压力、温度以及空速和氢油比对加氢精制的反应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对于加氢处理反应而言,由于主要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提高温度,反应平衡常数减小,这对受平衡制约的反应过程尤为不利。加氢处理的其它反应平衡常数都比较大,因此反应主要受反应速度制约,提高温度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
提高氢分压有利于加氢过程反应的进行,加快反应速度。但压力提高增加装置的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同时对催化剂的机械强度要求也提高。
空速的大小反映了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和反应时间。空速越大,装置的处理能力越大,但原料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则越短,相应的反应时间也就越短。因此,空速的大小最终影响原料的转化率和反应的深度。
氢油比的变化其实质是影响反应过程的氢分压。增加氢油比,有利于加氢反应进行;提高催化剂寿命;但过高的氢油比将增加装置的操作费用及设备投资。

第3题:

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发热的原因是什么?变压器温度升高对其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所有变压器在运行中都要产生铁损和铜损,这两部分损耗全部转变为热量,使变压器的铁心和线圈发热变压器温度升高。
影响:主要是影响变压器绝缘强度,其次是温度升高时,线圈电阻变大,使铜损增加。

第4题:

温度对甲醇生产的影响是什么?温度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用来调节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的工艺参数中,温度对反应混合物的平衡和速率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H2与CO反应生成甲醇和H2与CO2生成甲醇的反应,均为可逆放热反应。对于可逆放热反应而言,升高温度,虽然可使反应速率常数增大,但平衡常数的数值降低。当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一定而改变温度时,反应速率受着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因素影响,因此这就需要一个最佳的操作温度。
所谓最佳温度就是:对于一定的反应混合物组成,具有最大反应速率时的温度。研究表明:最佳温度值与组成有关,在同一初始组成情况下则与反应速率有关。当甲醇含量较低时,由于平衡的影响相对很小,最佳温度就高,随着反应的进行,甲醇含量升高,平衡影响增大,最佳温度就低,即先高后低。
实现最佳温度,还要考虑到触媒的活性和寿命。触媒使用初期,活性较好,反应温度可低些,触媒使用后期,温度要适当提高。对铜基触媒而言,其初期,使用温度在220~240℃,中期在250℃左右,后期使用温度可提高到260~270℃。

第5题:

温度、压力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同一温度下,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随吸附质的分压上升而增加;在同一吸附质分压下,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随吸附温度上升而减少;因此降低吸附温度和升高吸附压力有利于气体组分的吸附。反之,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则气体的吸附量减少而解吸。

第6题:

提高加氢精制的操作压力,对加氢脱硫反应()

  • A、有利
  • B、不利
  • C、影响不大
  • D、无影响

正确答案:A

第7题:

干燥介质状态(温度、流速、湿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规律是什么?


正确答案:干燥介质的温度高,流速大,湿度小,则干燥速度快。但它们均具有一定限度,若干燥速度过快,则表面汽化亦快,当生球导湿性差时,内部扩散速度较表面汽化速度低,造成生球内部尚含有大量水分时,表面已形成干燥外壳,轻者使球产生裂纹,重者使球产生爆裂。

第8题:

加氢精制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氢气存在的条件下,原料油通过反应器内加氢催化剂床层,使其中所含的硫、氧、氮等非烃类化合物转化成易除去的硫化氢、水和氨,使某些不稳定的烯烃和某些芳烃饱和,从而改善产品的燃烧性、使用性、安定性等,提高产品质量。

第9题:

石蜡加氢精制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一定的温度(210-330℃)压力(5.0--8.0MPA)和H2存在下原料蜡通过反应器内加氢精制催化剂床层,使其中所含的S,N,O等非烃类化合物转化成易于除去的H2S,NH3和H2O,使3,4-苯并蓖为仪表的稠环芳烃等致癌物转化成氢化芳烃,使不稳定的烯烃和某些稠环芳烃饱和,从而除去嗅味,改善石蜡产品的颜色,安定性等特性,生产出高质量的石蜡产品.

第10题:

在加氢精制装置中,影响反应深度最主要的参数是()

  • A、反应压力
  • B、反应温度
  • C、反应空速
  • D、反应氢油比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