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申遗”是用以下哪项作为重要代表性项目的?()A、江苏云锦B、四川蜀绣C、杭罗织造技艺

题目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申遗”是用以下哪项作为重要代表性项目的?()

  • A、江苏云锦
  • B、四川蜀绣
  • C、杭罗织造技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生产性保护作为中国非遗保护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缔约国的重视。低层次模仿绝不是生产性保护的应有之义。模仿是传承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对既有的艺术佳作进行模仿,尽管能在审美上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甚至打开原作未能表现的艺术空间,也能提供诸多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合理存在;但一窝蜂地“再创作”,对手工技艺和民间美术类非遗项目的伤害尤为巨大。它非但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手工技艺作品的格调,更动摇了手工技艺类项目存在的根基。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说明生产性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手段
B.介绍中国手工技艺类项目非遗保护的经验
C.阐述一定程度的模仿属于生产性保护的一种
D.强调低层次模仿对非遗保护的影响弊大于利

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句为主旨句,指出生产性保护是中国非遗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低层次模仿绝不是生产性保护的应有之义。接着对此进行了具体阐释,指出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合理存在,但一窝蜂地“再创作”不仅保护不了传统手工艺.反而会降低其格调、动摇其根基。由此可见,文段意在强调的是低层次模仿对于非遗的影响弊大于利。D项与此相符,为正确答案。

第2题:

端砚制作技艺是哪年入选“国家非遗”的?


正确答案:2006年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端砚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手工技艺。

第3题:

煎制饼茶前须经炙,碾,罗工序的是唐代的( ).

A.点茶的技艺

B.煎茶的技艺

C.煮茶的技艺

D.炙茶的技艺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明清时期,织造贡品技艺最高的地方是()。

  • A、江宁
  • B、苏州
  • C、杭州
  • D、厦门
  • E、佛山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南京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品种繁多,其中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工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4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非物质遗产保护目录。

  • A、昆曲
  • B、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 C、秦淮灯会

正确答案:C

第6题:

2009年9月30日,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明清时朝廷均在南京设有官办织局,专为皇室织造云锦。当时,与之同属于丝织业中心的是( )。

A.长安
B.扬州
C.开封
D.苏州

答案:D
解析:
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除了南京以外,还有苏州,故D项符合题意。

第7题:

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等()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A、22
  • B、25
  • C、30

正确答案:A

第8题:

南京云锦已有1500多年的手工织造历史,在中国4700多年的丝绸织造史中,云锦的木机妆花是唯一流传至今不可被机器取代、凭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是元、明、清三朝的御用品。皇室、宫廷、寺庙、佛堂为云锦妆花手工织造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文化空间。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继承和再现了中国丝织工艺的精华,是中国织锦工艺的“活化石”。
关于云锦,这段文字没有提及:

A.代表技艺
B.演变过程
C.工艺水平
D.文化意义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对应文段第二句“南京织造技艺……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即“工艺水平”。B项“演变过程”属于无中生有。A项对应文段首句中“云锦的木机妆花是唯一流传至今不可被机器取代、凭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即为“代表技艺”。D项对应最后一句“云锦浓缩了中国……文化和技艺,继承和再现了中国工艺的精华,是中国织锦工艺的‘活化石’”,即“文化意义”。

第9题:

2018年平度市()3项民间传统技艺入选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A、锔补技艺
  • B、七星螳螂拳
  • C、泥塑
  • D、土陶烧制技艺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是南京官营织造生产的提花多彩丝织物,是明清最著名的丝织品。

  • A、丝绸
  • B、库缎
  • C、妆花
  • D、云锦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