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题目

《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 B、反映了“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8-10题。(8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解释选文中加粗的词语。(2分)

诚: 间:


正确答案:
诚:的确,实在    间:偶尔

第2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娘子被王郎道着丑貌。(《丑女缘起变文》)

B、官兵加讨,屡为所败。(《旧唐书?黄巢传》)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D、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安书》)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正确答案: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第4题:

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参考答案:此人是唐雎。

第5题:

文段(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王曰:“ 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回答22至25题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刺 讽( )

(2)臣之妻私臣营 私( )

(3)乃下令 乃( )

(4)闻寡人之耳者 闻( )


正确答案: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偏爱   于是否 使……听到

第6题:

刘秀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特点是( )。

A、集军权于中央

B、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C、退功臣,进文吏

D、加强检查制度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一)18确实,的确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第8题:

日本明治政府于1869年推出的改革措施是

A.废藩置县 B.颁行《学制》

C.朝廷改元 D.土地改革


正确答案:A

第9题:

魏晋时,以门第高低授官的制度称()

A.吏试法

B.九品中正制

C.参署制度

D.连署制度


参考答案:B

第10题:

后孟尝君出记①,问门下诸客: “谁习计会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日③:“能。”孟尝君怪之,日:“此谁也 ”左右日:“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日:“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日:“文倦于是④,愦于忧⑤,而性懦
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日:“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⑥。辞日:“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日:“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赴矫命⑦,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日:“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日:“收毕矣。”“以何市而反 ”冯谖日:“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⑧,美人充下陈⑨;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日:“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从这段文字上看,孟尝君与冯谖相比有什么不足之处 (4分)


答案:
解析:
孟尝君不理解“市义”的作用,相比之下,在政治仕途上,他没有冯谖看得透,看得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