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

下列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受案范围的理解错误的是()。A、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所有争议B、该企业范围内的劳动争议C、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争议D、争议双方自愿调解的劳动争议

题目

下列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受案范围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所有争议
  • B、该企业范围内的劳动争议
  • C、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争议
  • D、争议双方自愿调解的劳动争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公积金不是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下列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不能调解的劳动争议是( )。

A.开除争议
B.工资争议
C.保险争议
D.集体劳动合同争议

答案:C
解析:
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的受理范围。

第3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解意见书对争议双方没有约束性

B.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期限是30日

C.劳动争议经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不得反悔

D.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必须以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

E.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调解是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BE

第4题:

简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正确答案: (1)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3)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4)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第5题:

劳动争议诉讼受案范围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包括对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对仲裁裁决不服等诉讼案件,还有执行仲裁裁决与撤销仲裁裁决案件,确认和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效力,以及劳动者申请支付令案件等。

第6题:

下列关于劳动争议的调解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企业应当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该对等
B.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
C.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对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且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受理
D.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结束,但是,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延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争议调解。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对属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且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受理。

第7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

  • A、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 B、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
  • C、因经济补偿发生的争议
  • D、扣押劳动者的合法证件

正确答案:D

第8题:

()是法定三类调解组织之首。

A.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城市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国家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参考答案:C

第9题:

简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正确答案:必须是劳动争议,必须是企业范围内的劳动争议,必须是我国法律规定受案范围内的劳动争议,必须是争议双方自愿调解的劳动争议。

第10题:

简述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正确答案: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2001年3月、2006年4月、2010年9月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目前属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受案范围的劳动争议有: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3)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之间发生的争议。
(5)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6)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7)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8)企业自主改制引发的争议。
(9)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