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科)

简述19世纪初期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题目

简述19世纪初期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压力产生的原因?(工作原因、组织原因、其他原因)


参考答案:(一)工作上的压力:1、工作性质不适合个人的兴趣与能力;2、工作环境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3、角色模糊;4、工作岗位因素;5、人际关系因素;6、挫折因素。(二)组织上的原因:1、组织的管理方式;2、组织结构因素;3、组织的领导作风;4、组织的运行周期(初创、成长、成熟、衰退)。(三)其他因素(非工作因素):1、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2、个人因素——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经济开支;个性特点(生理条件、动机冲突、心理偏见、心理矛盾、目标期望)

第2题:

劳动法的产生有哪些原因?为什么只可能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 劳动法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要求。劳动法的产生是维持自由竟争条件的需要。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劳动法的产生是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分离为历史条件,这一条件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

第3题:

简述现代建筑产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新的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复杂化,新的功能内容与古典的建筑形式之间产生着不可避免的矛盾,而新技术、新材料与新形式的出现又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些因素均促进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1)形式和内容的矛盾--矛盾
(2)新的建筑功能和类型--需求
(3)新的材料、结构、工艺对于现代建筑的促进--可能

第4题:

简述土壤产生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7.5-8.5(2)土壤胶体作用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3)铝缓冲作用,在pH<5.0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
(4)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第5题:

简述民俗产生原因。


正确答案:民俗在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彼此作用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民风习俗首先起源于人们满足生存需要——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心理的活动,它最初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获取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文化模式。

第6题:

简述团体初期可能产生的问题。
(1)成员可能被动等待。
(2)成员对团队不信任或恐惧,表现出抗拒。
(3)成员对团体模糊的认识和误解。

第7题:

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是()。

  • A、劳动法律事实
  • 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 C、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 D、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正确答案:A

第8题:

简述遗忘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局势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⑴特点:
①战后形成两大阵营,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
②斗争焦点围绕建国方针,反动派坚持一党专政独裁,人民坚决反对。
③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如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召开,国民党进攻是局部的。
④民主党派、中间人士异常活跃,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并提出独立的主张。
⑵原因:
①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将中国作为其前哨阵地极力扶植蒋介石;另一方面,美在华势力扩大,尚需要一定时间。战后和平、民主成为世界潮流,各国人民斗争也对中国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②由当时国内形势所决定,国民党反动派战后力量膨胀,故其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已定,但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战后人民武装力量壮大,并且人民觉悟提高,国内力量均衡对当时反动派发动战争暂时起到制止作用。

第10题:

下列关于劳动法起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劳工法规”
  • B、最早的劳动法产生于英国
  • C、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 D、劳动法的产生以立法内容体现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为标志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