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理解错误的是()。A、持有型犯罪的对象都是特定的B、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当不构成其它犯罪时才认定为持有型犯罪C、持有型犯罪全部属于不作为的危害行为D、持有行为可以分为事实的持有和推定的持有

题目

关于持有型犯罪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持有型犯罪的对象都是特定的
  • B、在司法实践中,只有当不构成其它犯罪时才认定为持有型犯罪
  • C、持有型犯罪全部属于不作为的危害行为
  • D、持有行为可以分为事实的持有和推定的持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D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D的行为仅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

B.D的行为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和抢劫罪

C.D的行为虽然不成立抢劫罪。但应对E抢劫银行的犯罪行为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

D.D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正确答案:BCD
《刑法》第128条第l款规定的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法规,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按照枪支管理法规,D没有权利持有公务用枪,而D却持有,因此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则D选项自然是错误的。要成立共同犯罪,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在本案中,D将持有的枪支借给E玩耍,但D对E抢劫的行为并不知情,所以共同的故意也无从谈起。因此D不成立抢劫罪,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C选项本身就有问题,既然D的行为不成立抢劫罪,也就不应对E抢劫银行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所以C选项也是错误的。故选BCD三项。

第2题:

下列关于不可抗辩条款的理解,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C
不可抗辩条款是指自人寿保险合同订立时起,超过法定时限(通常规定为二年)后,保险人将不得以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在投保时违反如实告知义务(如误告、漏告、隐瞒某些事实)为理由,而主张保险合同无效或拒绝给付保险金。它的适用范围是人寿保险合同,不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

第3题:

下列对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的对象的理解错误的是()。

A. 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B. 严重危害公民生命健康的犯罪分子

C. 严重危害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D.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


正确答案:ABC

贯彻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应注意特定适用范围,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的对象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所以理, 解错误的应是ABC。

 

第4题:

下列关于营运资本投资策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适中型投资策略下短缺成本和持有成本大体相等
B.保守型投资策略表现为安排较低的流动资产与收入比
C.激进型投资策略节约流动资产的持有成本,但公司要承担较大的短缺成本
D.激进型投资策略下,公司持有尽可能低的现金和小额的有价证券投资

答案:B
解析:
保守型投资策略表现为安排较高的流动资产与收入比。

第5题:

关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非法持有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B.持有毒品不限于本人持有。包括通过他人持有
C.持有毒品者而非所有者时,必须知道毒品的来源以及毒品的所有者
D.因实施其他毒品犯罪而持有毒品的,按所实施的毒品犯罪定罪处罚,不再数罪并罚

答案: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不够较大的,不构成犯罪,A选项错误。持有并不要求直接持有,即介入第三者时,也不影响持有的成立,B选项正确。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时。只要持有者知道自己持有的是毒品即可成立犯罪,是否知道所有者及毒品来源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C选项错误。持有毒品者并非所有者时,不必知道所有者为谁,只要持有者知道自己持有的是毒品即可成立犯罪,是否知道所有者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D选项正确。

第6题:

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 )

参考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
在我国,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构成犯罪。

第7题:

关于毒品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不获利的,不能以贩卖毒品罪定罪
B.故意贩卖假毒品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
C.因实施其他毒品犯罪而持有毒品的,按所实施的毒品犯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数罪并罚
D.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帮助其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毒品类犯罪的认定。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无论是否获利,均以贩卖毒品罪的共犯论处,A选项错误。因实施其他毒品犯罪而持有毒品的,按所实施的毒品犯罪定罪处罚,C选项错误。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掩盖其罪行,或者帮助其毁灭罪证,以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构成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D选项错误。

第8题:

在流动人口所犯罪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A、财产型犯罪

B、暴力型犯罪

C、黑社会组织型犯罪

D、人身危害型犯罪


参考答案:A

第9题:

关于《刑法》第13条“但书”的理解错误的是

A.“但书”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
B.“但书”赋予司法机构排除犯罪的权力,与罪刑法定原则不相容
C.“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D.“但书”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

答案:B
解析:
《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犯罪及处罚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了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还设置了定量要求。表明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符合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B选项错误。“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但书”也是为适应我国法律结构需要而产生的。我国对危害行为的惩罚体制由两个层次的法律构成:第一层次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工商、海关、税务等行政、经济法规中的处罚规定.违反这些规定的属于“违法行为”;第二层次才是刑法,违反刑法的属于“犯罪”。“但书”的刑事政策意义在于: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或违法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有利于行为人改过自新;还可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集中力量惩罚严重的违法行为——犯罪。与《刑法》第13条犯罪定义的定量要求相呼应,分则条文对有些犯罪特意规定了程度方面的限制要件,如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在通常情况T有“数额较大”的限制;侮辱、诽谤罪等,有“情节严重”的限制;寻衅滋事、遗弃、虐待罪等有“情节恶劣”的限制;在经济犯罪中,往往有“销售额…逃避缴纳税款数额…非法经营额”“违法所得”等数量的限制。与外国刑法中的犯罪相比,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门槛较高。

第10题:

下列关于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的表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本罪中的发票不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
B、明知是伪造的发票而故意持有的,构成本罪
C、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D、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持有伪造的发票罪。持有伪造的发票罪中的发票包括所有发票。所以选项A错误。本罪要求之一是明知是伪造的发票而故意持有,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所以选项B错误。本罪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所以选项D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