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妻子将白糖误认为砒霜而投放锅里,意图杀死丈夫,该行为是犯罪未遂

题目

妻子将白糖误认为砒霜而投放锅里,意图杀死丈夫,该行为是犯罪未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把白糖当成砒霜投放于乙的食物中,欲杀死乙。乙因胃口不好,将食物给自己的狗吃了。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的的( )

A.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B. 实行终了的未遂

C. 工具不能犯的未遂

D. 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正确答案:C

第2题:

第 13 题 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A.甲在荒山野外,误将稻草人当作仇人而开枪射击,没有造成其他人伤亡,甲成立犯罪未遂

B.乙为了杀死仇人,误将健身药品当作砒霜而投入仇人的食物中,乙成立犯罪未遂

C.丙以杀人故意,向情敌张三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因毒药没有达到致死量,张三没有中毒身亡

D.丁由于对李四有杀父之仇,计划用刀砍死李四后,将李四碎尸万段。丁砍死李四后,由于害怕被抓,即放弃了碎尸的计划,丁成立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考点]犯罪未遂
[答案及解析] C。AB属于绝对不能犯,不以犯罪论处。如果某种行为完全不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对刑法所保护的任何法益均不具有任何侵犯的危险,则不能以未遂论处。C项属于手段不能犯的未遂。D项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判断是未遂还是既遂,关键看作为构成要件的行为是否实行完毕,是否出现了作为既遂标志的危害结果。至于犯罪既遂后,行为人为了其他目的所准备实施的行为是否实行,不影响既遂的认定。

第3题:

行为人误把白糖、碱面当作砒霜等毒药去毒杀人,应以犯罪未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甲在家里用菜刀要杀死妻子,在将妻子打倒后,准备举刀砍时,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10岁)走进来。两个孩子死死抱住甲的腿,哭喊着乞求不要杀妈妈。甲看到孩子那可怜的样子,感到实在无法在孩子面前杀死妻子,便放下刀无奈地走了。甲的行为构成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对象不能犯

答案:B
解析:
A项错误,B项正确。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从社会一般人的角度看,甲当时能够继续犯罪,属于能够继续犯罪而放弃犯罪,是中止,而非未遂。C项错误。本案中,由于甲的故意杀人行为没有发生妻子死亡的结果。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既遂。D项错误。对象不能犯是指因为不存在犯罪对象,导致不可能构成犯罪。本案中,甲的故意杀人行为针对的是其妻子,也即存在犯罪对象,可能构成犯罪。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对象不能犯。本题答案:B。

第5题:

行为人实施侵害行为时误认为犯罪客体存在,而实际上当时并不存在,行为人的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但未遂
C.是假想犯罪
D.是过失犯罪


答案:B
解析:
【精解】这是典型的对事实认识错误。由于犯罪客体不存在,行为人虽然着手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是行为人的行为是不可能得逞的,所以,行为人的行为只能构成犯罪未遂。故选B项。

第6题:

甲意图杀死其妻,误以碱面为砒霜放入其妻粥中,其妻安燃无事。甲的行为属于()。

A、对象错误

B、故意犯罪

C、意外事件

D、手段错误


参考答案:BD

第7题:

下述情况中属于手段不能犯未遂的有

A.误以白糖为砒霜而投毒杀害某人

B.以针刺面人而咒某人死亡

C.将甲误为乙而加以杀害

D.火烧木刻人而咒某人烧伤


正确答案:A

第8题:

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用于医治王某疾病。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B

第9题:

甲用菜刀砍杀妻子,被邻居阻止后,深感自责将妻子送医院抢救,妻子未死。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答案:C
解析:
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是指在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如果犯罪已经既遂,则不存在中止问题。犯罪明显告一段落归于未遂后,有某种补救行为,不成立中止。甲被邻居阻止,已经构成犯罪未遂,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

第10题:

下述情况中属于对象认识错误的有(  )。
A.误认为兽为人而予以杀害
B.误认为人为兽而予以杀伤
C.误认为张某为王某而加以杀害
D.误认为白糖为砒霜而投毒杀人


答案:A,B,C
解析:
【精解】对事实认识错误包括对象认识错误、手段认识错误、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等。误以白糖为砒霜而投毒杀人,是手段认识错误。而A、B、c项属于对象认识错误。故选A、B、C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