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智育与教学的关系如何理解?

题目

智育与教学的关系如何理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A.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

B.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C.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D.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正确答案:BDE

第2题: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答案:A,C,E
解析:
教学与智育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智育是教学所要达到的
目的之一。

第3题:

正确描述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

A.教学等同于智育

B.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C.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D.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正确答案:B
【考点点击】本题在2010年10月真题第8题考查过,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智育与教学两个概念的关系。
【要点透析】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教学不只是为智育服务的,德育、体育、美育都需要通过教学途径来完成;智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但除此之外智育仍有其他途径。A、C、D项均有失片面和绝对化,B项表述正确。

第4题:

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答案:
解析: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智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传授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同时,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第5题:

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答案:A
解析: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 过教学进行的,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区别是:一方面,教学除了是实现智育的途径外,还是实现德 育、体育、美育等诸育的途径;另一方面,实现智育的途径既有教学,但也有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其他途 径。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第6题: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答案:A,C
解析:
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第7题:

下列关于智育与教学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智育是教学要完成的任务
C.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D.教学就是智育


答案:D
解析:
教学与智育不能完全等同。

第8题:

教学和智育的关系是()。

A.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B.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C.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E.智育是教学活动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正确答案:BCE

第9题:

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答案:
解析: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1)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但是除了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方式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智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传授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完成的,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学不等于智育,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同时,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方式才能全面实现。

第10题:

如何理解教学中的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答案:
解析:
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能力是成分复杂的集合,下面以智力为例说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性。(1)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人们常说“无知必无能”。不爱学习,知识和经验都很贫乏的人,他的智力不可能发展得很好。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既是人类知识长期积累和整理的成果,又是人类智力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类认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认识方法,并把这些知识和认识方法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际中去,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智力,形成自己的创造才能。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因为人们的智力同样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那些智力发展好的学生,他们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率才高;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有较多困难。可见,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学内容迅速增多,程度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加大,尤其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攀登世界科学的高峰。(2)生动活泼地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通过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然而,知识不等于智力,传授了知识不等于发展了智力。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发展的高低。如果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只知机械记取和搬用知识,即使他们头脑里填满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思考力,而且往往会使他们变得呆头呆脑,造成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可见,不是任何一种知识教学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因为学生的智力不仅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的性质、难度、分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透彻度、获取这些知识的方式与活动的状况以及运用知识的自觉能动的程度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活动透彻地理解知识原理,掌握学科的结构,特别是要启发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独立思考、逻辑推导与论证,能够自如地甚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来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智力获得高水平的发展。(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智力发展的片面性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教学中应当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形式教育论者和实质教育论者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前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后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显然,两者的主张都是片面的,都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人为地割裂开来。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也常有类似的情况出现。有的强调“双基”教学,认为“双基”教学抓好了,学生的智力就自然地发展了,忽视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反思有意识地锻炼与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的过于强调教学的活动性质和创造性,把探究与发展智力放在首要地位,却不重视系统知识和原理的精确掌握与优化。这两者都有片面性,都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