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简述动物心理的发展过程。

题目

简述动物心理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动物心理的发展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的演化水平和其生活环境。通常把动物心理的发展区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思维萌芽阶段——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B.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C.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

D.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


正确答案:D

第2题: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的内涵包括()。多选

A. 它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B. 它在心理问题演变中性质不变
C. 心理发展过程中各种质的飞跃
D. 心理发展过程中各种心理危机

答案:A,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关键点
引发求助者临床症状的关键点: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的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势如何改变,本身性质不变。

第3题:

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t91 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4题:

从发展过程来讲,自杀心理的三个发展过程是() 

  • A、自杀动机的形成阶段
  • B、自杀心理的成长阶段
  • C、心理矛盾冲突阶段
  • D、自杀者的心理平静阶段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动物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动物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和转归期(恢复期)。

第6题: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关键点的内涵包括( )。
(A)它是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B)它在心理问题演变中性质不变
(C)心理发展过程中各种质的飞跃(D)心理发展过程中各种心理危机


答案:A,B
解析:
所谓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第7题:

简述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1.冲击期。
2.防御期。
3.解决期。
4.绝望期或成长期。

第8题:

简述竞争理论的发展过程。


答:现代竞争理论的产生是以打破了把完全竞争作为现实和理想竞争状态的传统模式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竞争理论不再把竞争作为静止的最终状态,而是作为动态变化的过程。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提出了动态竞争的初步观点,对现代竞争理论即动态竞争理论的产生,起了开创性的作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克拉克在创新与动态竞争观点的影响下,提出和形成的现代竞争理论的一个完整理论体系——有效竞争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梅森、贝恩、谢勒为代表的哈佛学派竞争理论认为,竞争政策的目标就是要保证竞争过程达到有效的市场成果。过多的中小竞争主体、生产能力长期过剩、在原子式结构市场上的毁灭性竞争和长期资源配置低效、不合乎期望的外部效益等都是与期望的市场成果的偏离。所以为了保持有效竞争,获得令人满意的市场成果,必须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进行干预、调节。具体政策措施包括,通过国家影响提高要素流动性、国家直接干预等。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后,哈佛学派的竞争理论遭到严厉的批判。以施蒂格勒、博克、德姆塞茨、波斯纳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竞争理论成为现实政策理论的主流。芝加哥学派竞争理论的基础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鲍莫尔等人提出“可竞争市场理论”。即一个市场是可竞争的,就必须不存在严重的进入或退出障碍。总之,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竞争政策理论迅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分析,并充分运用局部均衡福利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奕论,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的福利与效率后果,探究协约活动和交易技术的复杂情形,分析策略行为的种种影响”。

第9题:

简述消费文化心理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平均主义消费文化心理;奢侈消费文化心理;节俭消费文化心理;小康消费文化心理;享受消费文化心理。

第10题:

简述心理学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流派。


正确答案:(1)结构主义
(2)机能主义
(3)行为主义
(4)精神分析
(5)人本主义
(6)认知心理学
(7)神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