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甲为了杀死乙,用棒子猛击乙脑袋致乙昏迷,但误以为乙已死,便将乙扔到池塘,结果使乙溺水而亡。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B、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

题目

甲为了杀死乙,用棒子猛击乙脑袋致乙昏迷,但误以为乙已死,便将乙扔到池塘,结果使乙溺水而亡。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 B、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
  •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哪些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 )

A.甲乙有隙。某日甲远远看见乙手拿铁管朝自己走过来,心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于是随手拾起一根木棒向乙冲过去,猛击乙头部,致乙重伤。后来才知乙拿自来水管准备为自家更换新水管用

B.甲入户强奸乙女,乙的妹妹丙被呼救声惊醒,丙赶到乙的房间,举棒将甲打昏,并立即拨打110报警。同时乙发现甲在动,捡起棒子朝甲头部猛击二下,然后乙丙二人逃离该屋,将门反锁。后甲死亡。乙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C.甲骑车不慎碰撞到行人乙,乙很生气,上前对甲拳打脚踢,致甲口鼻流血

D.甲乙丙同在饭店喝酒,甲乙因故争吵并扭打一起。两人越打越激烈,丙见状将二人劝开。先在一旁劝说甲,乙突然拿起一把菜刀砍向甲,却砍在了丙身上,致丙重伤


正确答案:ACD
【考点】正当防卫假想防卫故意伤害
【解析】A中乙并未对甲有不法侵害行为,甲误以为乙要侵害自己遂对乙采取侵害行为,属于事先防卫,也称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不具备防卫适时性,对没有实际威胁的人进行防卫.构成故意伤害罪。B项已被击倒的甲仍对乙丙存在威胁,不认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在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的情况下,客观上不法侵害人对防卫人的威胁依然存在,而防卫人在急迫的情景下为消除这种危胁而实施的行为,通常应认为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实施的防卫行为。对此不能机械教条地认为是事后防卫。C项甲不慎撞到乙,并没有不法侵害行为,乙故意伤害甲,不是正当防卫。D甲乙互殴行为不成立正当防卫,丙是劝说者,乙拿起菜刀砍向甲却将丙砍成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

第2题:

甲持刀抢劫乙的财物,乙夺下甲的刀,并将甲推倒在水泥地上。甲头部着地,当即昏迷,乙随后用刀将甲杀死。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 )。

A.故意犯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的是刑法中的正当行为。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所进行的防卫,本案中,侵害人甲已经昏迷,不法侵害已经结束,乙还进行所谓的防卫,属于防卫不适时,不属于正当防卫。乙持刀将甲杀死构成故意杀人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甲持刀追杀乙,后来,甲的刀被群众夺下,乙见状返身用木棍猛击甲,将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应属防卫过当。()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甲向乙借款5000元,乙平时与甲关系甚好不 便拒绝,便说现金不够,3天后再来取,3天以后,乙避 而不见,下列表达中不正确的有:( )

A.甲、乙之间借贷合同已生效
B.甲、乙之间的借贷合同未生效
C.甲、乙之间的借贷已生效但乙违约
D.甲、乙之间的借贷合同已生效但发生履行不能

答案:A,C,D
解析:
。本题涉及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的生效 时间问题。依 《合同法》第210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 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因此,本题正 确选项为ACD。

第5题:

甲欲谋杀乙,便在乙的米饭中投毒,后丙从乙处分食了投过毒的米饭,甲为了杀死乙,便没有出声,后乙和丙都因中毒死亡。甲对丙的死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正确答案:C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的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显然对于丙的死亡,甲并不是持积极追求的心态,故属于间接故意。所以选C。

第6题:

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正确答案:A
答案暂无

第7题:

甲向乙借款5000元,乙平时与甲关系甚好不便拒绝,便说现金不够,3天后再来取,3天以后,乙避而不见,下列表达中不正确的有:( )

A.甲、乙之间借贷合同已生效

B.甲、乙之间的借贷合同未生效

C.甲、乙之间的借贷已生效但乙违约

D.甲、乙之间的借贷合同已生效但发生履行不能


正确答案:ACD
本题涉及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的生效时间问题。依《合同法》第210条的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CD。

第8题:

甲酒后驾驶单位的轿车在某市区行使时,将正在正常通过斑马线的乙撞倒致其重伤。立即将乙扶上车并准备开往附近的医院抢救,乙在途中陷入昏迷。甲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便将车开到较远的河边,趁没人的时候将乙抛往河中后逃离。乙因伤无法自救而被淹死。问:甲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应如何处罚?


参考答案:①甲酒后驾车将正常行走的乙撞倒致其重伤的行为成立交通肇事罪。②甲误以为乙已经死亡并将其抛往河中导致其死亡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③对甲的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第9题:

甲为了杀死乙,用棒子猛击乙脑袋致乙昏迷,但误以为乙已死,便将乙扔到池塘,结果使乙溺水而亡。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B.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既遂

答案:B
解析:
《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甲打晕乙的行为属于主观故意犯罪,虽然乙并未因甲的“打击行为”死亡,但却因甲的“毁尸灭迹”的行为而死亡。整件事情中,甲通过自己的行为追求乙的死亡结果的出现,而客观上乙也确因甲的行为而死亡,主观故意与客观结果均已出现,因此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第10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2014年)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 A项,行贿人乙将银行卡交给国家工作人员甲的时候,甲就已经收受了“贿赂”。受贿罪的既遂标准是“收受财物”而不是消费财物,所以甲成立受贿罪既遂。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共同犯罪中,共犯人的犯罪形态保持一致,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甲、乙共谋杀人,即使甲未去犯罪现场,但因乙按照甲教授的方法杀丙既遂,则甲也对该既遂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帮助犯的既遂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帮助实行犯制造了既遂结果;第二,帮助行为与既遂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即既遂结果的发生离不开帮助犯的作用。由于甲将钥匙放错了位置,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也就是说甲的帮助行为与乙的既遂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甲构成帮助犯的未遂。故C项正确,当选。
D项,如何判断犯罪是处于暂时性停顿还是处于终局性停止,只有是终局性停止,才构成犯罪形态,判断标准为:一是看行为人主观犯意是否完全消除;二是看行为人客观犯罪行为是否彻底结束。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此时甲的主观犯意已经消除,并且其犯罪行为已彻底结束,丙未死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成立犯罪未遂。故D项正确,当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