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何区别与联系?

题目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何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同为两个现代文艺学术语,其含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是:
①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纯属一种精神范围内的活动;
②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只是针对阅读活动而言的;
③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④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研究视角不同。二者的联系是:文学消费是低层次的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高层次的文学消费,二者共同指向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一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文学作品?什么是文学文本?文本与作品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虽然从指称对象上看,文本与作品指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从意义上讲,文本的涵义与作品的涵义却有着相当大的区别。这种区别简单地说就是,“文本”概念淡化甚至否认了“作品”的从属性而突出了“作品”的独立性。在传统的文学理论语境中,当人们用“作品”来指称一个作家的创造物时,其意味着这部作品应是某个主体个人的创作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作品的从属性。这么来理解作品,又和一种传统的文学观念有关,这种观念认为,作品是作家个人思想感情的反映或表现,即使作品表现的是社会生活,它也留下了作家个人感受生活和理解、解释生活的烙印。于是,人们在阅读和讨论一部文学作品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作家个人的意图,视为作品意义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文学理论通过“文本”概念提出试图强调,文学作品被作家创作出来之后,它就有了自身的价值,有了相对的独立性,文本一旦产生之后便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足体。也就是说,理论用“文本”这个概念试图说明,文学作品的蕴意存在于作品之中;作品不仅仅是某个作家的创造物,它的意义也并非仅仅来自某个作家的赋予;作为一个语言实体,作品意义其实还有待于读者阅读之后去理解。作为文学观念,文本突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仅仅来源于某个作家个人的赋予;对作品的理解应该从其“内部”入手而排斥对文学的“外部”研究。

第2题:

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的消费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1、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
2、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能造成实物的减少和破旧,引起价值有形或无线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
3、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非艺术、文学的精神产品,一般也是以某种知识、观念的汲取与引用为消费过程的终结,它们都是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学消费则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第3题:

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参考答案:第一,文学接受专指审美文化范围之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与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消费行为无关;而文学消费不仅包括未含阅读的购买、占有文学产品的物质消费行为,也包括阅读、欣赏文学的精神消费活动。
第二,两者的角度与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文学接受是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创作、作品与阅读、接受的关系,突出接受者精神活动中的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而文学消费属于文艺社会学范围,重点关注文学的生产、出版、传播与消费的过程,尤其关注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4题:

“幼儿文学”与“幼儿读物”()

  • A、没有联系
  • B、没有区别
  • C、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 D、幼儿文学的范围更宽泛

正确答案:C

第5题:

简要说明“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翻”和“外”的概念有重合之处,但并不等同。
首先,二者的著作人主体有区别。“翻”是一种再创造。
第二,翻译的结果,即译本,是独立于原作而存在的,并不是原作的简单复制。
第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一个文本的最终完成要由读者来实现。而译本的读者群不是原作的读者群。因此,外是表示文学国别归属的概念,而翻则是由不同语言文本的转换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2翻是翻译学学科的组成部分,由于文学翻译要跨语言、跨文化,所以翻成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沟通传播的桥梁,因此翻属于比学研究的对象3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即具有国际视野,相对于本国文学的外国文学,也必然会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二者也是既有交叉又各自独立。

第6题:

文学与其它艺术有何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审美构成了艺术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也使艺术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与人类其它意识形态区别开来。审美与语言构成了文学的两个基本维面。文学又是以语言来把握世界,决定了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
相互借鉴:如文学与音乐、绘画在题材、主题方面的相互借鉴:西方歌剧、纯音乐作品、我国的《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文学也往往借取音乐的意境与形式;绘画和造型艺术也常常从文学中借取主题和题材:“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我国古代的题画诗是绘画与诗歌相互融合的典型:“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差异及互补:
(1)与造型艺术:第一、文学是一种时间艺术,而造型艺术为一种空间艺术。文学在时间上为先后承续的事件、动作和情感,造型艺术描绘空间中的物体和形象;造型艺术的题材局限于可见的、有限的自然物像,文学的题材更能够涉及经验、情感、心灵等不可见之物。第二、就使用媒介而言,造型艺术采用色彩、物质材料描绘点、线、面、立体,易于表现空间景象,而文学采用文字,具有符号性,易于表现时间流动中的意象;第三、从感官的心理功能来说,造型艺术诉诸视觉,文学主要诉诸感觉、知觉和思考,依赖记忆和想象。拉奥孔——诗与雕塑)
(2)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但在使用媒介、摹写对象、反映现实等方面都各具特点:如文学以语言为媒介,长于描写现实、表达思想、经验、情感等,而音乐以声音作媒介,更长于表达抽象的情感、情绪、难以言传的感受等;在表现观念、情感方面,音乐往往缺乏文字那样的明晰性,而又更为微妙、细腻。

第7题:

文学与艺术有何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如果把各艺术门类、各学科看作一个有着共同血缘的“家族”的话,与文学最接近的是艺术。艺术在其萌芽时,往往处于混融状态,它们都与宗教或其它仪式有关。各种艺术有着共同的渊源,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将它们紧紧维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便是审美。审美构成了艺术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也使艺术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与人类其它意识形态区别开来。形象、情感、审美,成了艺术之为艺术的表征。
如果说文学与其它艺术都是以审美的方式来把握世界,但它们所运用的媒介又是不同的,绘画、雕塑用颜色、姿态,音乐用音响,舞蹈用动作、形态,文学用语言,因而他们分别做称为造型艺术、音响艺术、动作艺术、语言艺术,戏剧、电影则被称为综合艺术。
审美与语言,构成了文学的两个基本维面。与其它艺术相比,审美是它们的共同特质,另一方面,文学又是以语言来把握世界,也就决定了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

第8题:

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


参考答案:答:首先,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文学消费主要为了满足消费主体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一般商品消费主要为了满足消费主体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其次,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文学消费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消费而减损,甚至还会增加,而一般商品消费则都会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引起其价值有形或无形的损耗。再次,在消费实现上,文学消费既是对产品本身的消费,同时又是对产品本身的创造性生产,一般商品消费则是为消费而消费,并不对消费产品本身构成新的生产与再生产。

第9题:

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所谓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所谓文学意象是指反映了主体的一种愿望,以为此愿望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形象,也就是"表意之象"即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通过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意象和文学意境都是文学形象,但却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简单的说意象偏重于象征,意境偏重于性情。
对于二者的区别我们可以在各自的特征来理解:文学意象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的特点,而文学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的特点。一个重在表达、一个重在造境而传情。

第10题:

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 梵第根的三层次说指出,国学、比学与总学,作为各具特色的三个层次,分别构成含义不同的独立学问,但三者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共同组成文学研究的有机整体。区别在于,国学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现象,比学关注国家之间的文学关系,总学则解决各国文学的共同发展。三者不仅在平行的逻辑上相互补充,而且还在发展的时间纬度上递进关联。如果说国学是比学基础的话,那么总学则是比学的目标2歌德提出世学概念,我们应当看到,比学必将超越语言、文化、政治界限,迈向更广阔的世学。正如钱钟书所说:“比较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及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超越民族界限,融全世界文学为一体的文学,必将随着比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