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怎样理解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题目

怎样理解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正确认识在资本主义生产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1)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的冲击下,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明显。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众多民族和众多地方的文学,因而在已具备的民族年基础之上又有了相互共通的世界性。
(2)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不仅物质生产,而且包括文学与文化在内的精神生产,都会受到资本主义世界性生产的深刻影响。人类精神的生产既要遵从生产的一般规律,又要遵从作为精神生产自身的特殊规律。精神生产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之间既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同时又表现出互渗、补充和交融的一面。既要看到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的世界性对文学的民族性的激荡、冲击和挑战,又要增强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自觉意识。关键在于同世界文化和世界文学的交流、对话和竞争中,建设自己先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

第2题:

怎样对待“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


正确答案: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势必会更频繁地出现。矛盾既然不可回避,那么就是如何对待了,这样几种基本态度应该说是比较可取的。
第一,要努力促使二者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如同西方文化多讲“主客二分”而东方文化爱谈“天人合一”一样,任何矛盾都有对立和统一的双重性格。
第二,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也即反对文化割据主义。固然对东方国家的比较文学而言,民族主义有抵制和消解“西方中心论”的积极意义,但是决不能使其“狭隘化”。
第三,要“心底无私”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这其实是上一个问题的另一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又决不能患民族“失语症”。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是多元化也即多民族文化的平等对话,这已经在比较文学界达成共识。
第四,在把握“差异性”的基础上努力开辟沟通渠道。在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比较文学研究者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现各民族文学-文化的差异。

第3题:

任何国家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但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可能不一样,带来的后果也不同:过多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可能使民族文化游离于世界文化之外;过多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又可能使民族文化丧失民族特色。就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每个国家的文化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突出文化的民族性。丧失民族特性的文化,不可能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并非民族性的任何坚守都会导致世界性。一种文化只有反映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回应时代呼声,才有其活力和生命力,才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C.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具有世界性
D.不能用文化的世界性取代民族性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任何国家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过多强调民族性或世界性均有失偏颇。接下来指出每个国家的文化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突出文化的民族性。但是,并不能民族性一定导致世界性,只有“与时俱进的文化”才有世界性。也就是说,文化在坚持民族性的同时要与时代同进步,这样就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第二步,对比选项,能够围绕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这两个核心话题的只有B项。因此,选择B选项。【拓展】A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表述错误,与文段“并非民族性的任何坚守都会导致世界性”观点相左,且缺少“文化”这一核心话题。C项缺少核心话题词“民族性”。D项偏离重点,文段的重点并不是在论述“世界性取代民族性”,而是重在论述二者的关系。

第4题:

如何理解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文学消费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相对应,是主体对于文学生产的结果——文学作品的消费,既包括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的活动,也包括对文学的物化形态的购买、占有的活动。狭义的文学消费专指精神消费即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或专指对文学作品的物化形态——书籍的物质消费即不包括阅读、欣赏活动而进行的对文学作品的购买、占有的消费现象。前者在文学理论中一般用文学接受的概念来指称,而后者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文学消费概念,在这里,将对狭义的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之间的关系作一简单的分析。
(2)二者之间的区别。文学接受是纯粹性的精神性消费;而文学消费则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消费本身并不涉及对文学文本的精神性追求。与此相应,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对于进行消费和接受活动的主客体要求也存在差别,文学接受要求作为接受的主体的接受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阅读能力等主观条件,要求作为客体的文学文本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一定审美的价值;文学消费则要求消费主体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拥有能够储藏文学文本的物化形态空间,对于消费客体来说,则要求消费客体能够物美价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3)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关系同样非常密切,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重要条件,从一定范围来看,文学消费是文学接受的前提。文学消费作为资本运行的一种表现方式,必然通过广告、宣传等途径来为产品的销售拓宽范围,而这种宣传本身在实质上为文学的接受提供了一个“先入之见”,也即构成接受者接受文学文本的“前理解”的组成部分,必然地对于接受者对文本接受受到或隐或显、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作用。文学接受本身对于文学消费同样存在着相当的反作用力,接受者尤其是专业接受者对于特定文学文本的接受结果如果进入公共传媒领域,必然对于此一文学书籍的销售产生重要的影响,它将推动或阻碍文学消费的广泛程度、消费水平等。

第5题:

你如何理解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各个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条件、社会习俗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其艺术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沉淀,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民族传统。艺术的民族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因而也是一个独立民族的重要标志。在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的同时,一个民族必须坚持并发扬本民族的传统。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艺术才能成为世界艺术宝库的一部分,才能为人类艺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只有这样,其他民族艺术的有益成分才能被自己吸收消化,从而变成本民族的东西。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说世界性本就由民族性构成,但世界性是各民族性的交集,并非各民族性的简单相加。也就是说,世界的肯定是民族的,但民族的不一定全是世界的,我们不能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向极端方向理解,误认为只要是民族的都会是世界的。
还需要强调的是,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向交流过程中,不仅存在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统一的状况,还存在由世界性向民族性的转化及由民族性向世界性的转化这两种有所偏重的过程。如果说,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艺术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先进的世界性转化为民族性的话(毛泽东思想是这种转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实现文化输入、思想启蒙的话,那么,在当今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的新历史时期,如何将民族性转化为世界性以实现文化输出,已成为中国文化工作者包括艺术工作在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任重而道远,尚需要长期而认真的探索。

第6题:

下列关于文学的世界性和年、民族性的关系正确的()

A在资本主义冲击下,名组的片面性、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而转向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的发展道路

B多民族性、地方性的文学通过资本主义全球性生产而彼此联系形成了世界的文学

C只有那种即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一般人类的文学,才识真正民族性的

D只有那种即使一般的人类的又是民族性的文学,才是真正人类的


A,B,C,D

第7题:

文学消费与文学产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文学生产规定着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规定消费方式需要;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第8题:

怎样理解恩格斯阐明的历史结构和思想结构之间的关系?
(1)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阐明了历史结构和思想结构的关系。
(2)历史结构中的物质结构影响和决定思想结构。包括经济政治因素在内的社会历史结构酿成一种怯懦和耽于幻想的鄙俗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心理,以潜在和泛化的形式,左右着人们的生态和心态,也不可避免地决定着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倾向。
(3)社会的历史结构和作家作品的思想结构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同构性,即具有大体上相统一的对应关系,但是也不能把作家作品的思想结构看成社会的、历史结构的、机械的等价和简单的分泌物。因为两者之间有纽带和缓冲地带的存在社会的风气和社会心理层面因素,而且一定时代的国家和地域的历史结构往往带有复杂的双重性或两面性,它们都要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渗透思想结构。

第9题:

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


正确答案: 民族风格是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意义上所显示出来的作家所属民族的特色,是作家所隶属的民族生活和民族性格打在文学作品上的印记。因为任何作家都是属于一定民族,并在一定民族的生活土壤和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他不仅从民族的生活里提取创作是题材,而且这种民族生活和文化的特点,必然会反映到作家的审美意识中,制约着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对题材的提炼和加工、以及对表现手法的选择的运用,并通过作家的创作活动反映在他的作品之中,使得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无不打上本民族的印记。这就使得民族性不仅成了文学、甚至一切精神产品的最基本的特征。文学作品与作家所属的民族的关系也是这样。这样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民族风格。

第10题:

怎样理解文学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不管是世界还是民族,都是拥有其文学的,所以民族文学即文学的民族性,世界文学即文学的世界性。而世界文学包含了以民族文学为中心及其多边文学。微观的狭义的民族文学在不断交流不断碰撞后,即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世界文学。说的通俗一点:民族文学就是狭隘的文学。比如鲁迅,我们认为很伟大,其他国家的人一看不知所云。所以即使他文字字数很多,却不会得到诺贝尔奖。世界文学比如泰戈尔,体现人类大爱的一些东西在里面。即使民族、国家不同,但其实质却能扭住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