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社会工作者

初中生小建父母离异后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因经商需要经常出差,无暇照顾和管教小建。孤僻的小建经常放学后与同学流连网吧,有时甚至旷课。为帮助小建,社会工作者拜访了小建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安排小建的父亲出差时到社区小饭桌吃饭,并到社区活动中心参加活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是通过()来帮助服务对象的。A、运用社区资源B、联结学校和社区资源C、开展外展服务D、联结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

题目

初中生小建父母离异后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因经商需要经常出差,无暇照顾和管教小建。孤僻的小建经常放学后与同学流连网吧,有时甚至旷课。为帮助小建,社会工作者拜访了小建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安排小建的父亲出差时到社区小饭桌吃饭,并到社区活动中心参加活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是通过()来帮助服务对象的。

  • A、运用社区资源
  • B、联结学校和社区资源
  • C、开展外展服务
  • D、联结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芳的父亲前段时间被查出患有肺癌,并已经到了晚期,医生说最长只能维持半年的生命。小芳自知道父亲的病情后,每天都生活在恐慌中,她害怕失去父亲,不敢想象没有父亲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她找到社会工作者立新求助。立新在与小芳进行面谈时,与她一起讨论父亲离开后她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立新的这种做法属于( )技巧。

A.想象

B.辩论

C.去灾难化

D.替代性选择


正确答案:C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1)辩论;(2)理性功课;(3)放弃自我评价;(4)自我表露;(5)示范;(6)替代性选择;(7)去灾难化;(8)想象。其中,去灾难化,即让服务对象尽可能设想最坏的结果,直接面对原来担心害怕的事件(灾难),从而使服务对象担心害怕中的非理性信念显现出来。

第2题: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现在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亲好。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区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社区工作者在与刘某进行沟通时,应需要运用的技巧是( )。①同感②诚恳③温暖与尊重④积极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⑨④

答案:D
解析:
社区工作者在与刘某进行沟通时需要运用的技巧有:①同感。社区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设身处地地感受刘某所面对的困难,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③诚恳。要求社区工作者在与刘某沟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使刘某感觉到被尊重和被关心着;④积极主动。社区工作者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对刘某的关心,希望他尽快融入社会,更好地生活下去。

第3题:

8岁的小刚的父母离异,协议小刚随父亲生活。后其父母各自再婚,小刚在奶奶家居住,由奶奶照看。此时小刚的法定监护人是()。

A.其生父

B.其生母

C.其奶奶

D.其生父、生母


参考答案:D

第4题:

共用题干
小王今年17岁,父母离异,现父母均已再婚,小王一直由奶奶扶养长大。初中毕业后与叔叔合伙开了一家饭店,在一次车祸中,小王重伤丧失劳动能力。根据案例回答35~37题。

如果小王跟随母亲一起生活,一次将邻居家的小孩打伤,花去医药费5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由小王赔偿
B:只能由小王的母亲赔偿
C:由小王的父亲和母亲共同赔偿
D:在小王的母亲无力赔偿的情况下,由小王的父亲赔偿

答案:D
解析:
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离婚只能消除夫妻关系,不能消除父母子女的关系。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亲还是由母亲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在男女双方离婚后,双方均具备亲自抚养、子女随一方共同生活的条件下,应当亲自行使抚养教育孩子的权利与义务,祖父母对小孩的抚养教育,仅是帮忙性质的抚助,绝不能替代父母任何一方对子女的抚养与教育。


未成年人造成他人伤害的,其父母都有义务对受损害方给予赔偿。如果父母已经离婚,未成年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一般由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独立承担责任确实有困难,可以与另一方共同承担责任。

第5题:

6周岁的李强在父母离异后随奶奶生活。两年后,其父母各自再婚。此时,李强的法定监护人是(  )。


A.父亲和继母

B.母亲和继父

C.奶奶

D.父亲和母亲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法条记忆理解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法定监护。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被监督和被保护的人,称为被监护人。法定监护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一定范围的亲属或组织担任监护人的监护。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方面,我国《民法通则》第16条有明确的规定,即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D,由于其父母尚健在,且没有丧失监护的能力,因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不能成为其法定监护人。选项A、B、C都是错误的。 【评注】必须熟记关于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规定,才能应对此类题目。

第6题:

下列选项中的子女不享有父母遗产的继承权的是()。

A:由于甲跟父亲关系一直不好,甲父对外公开声明“与甲断绝父子关系”
B:乙为其父亲投了一份巨额死亡保险,为了早点获得巨额赔款,乙将其父杀害
C:丙的父母离异后,一直跟母亲在一起生活
D:丁是非婚生子女

答案:B
解析: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七条规定,故意杀死被继承人的,丧失对被继承人的继承权,乙为了获得保险赔款故意杀死其父亲,丧失了继承权。父母子女关系是基于血缘而形成的,法律规定的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不能用“声明”予以解除,父母子女关系不因父母婚姻关系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完全相同。

第7题: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现在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亲好。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她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区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针对刘某当前的状况,其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是( )。

A.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B.教育、就业权益的需要
C.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D.人格尊重权利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为正常的社会人,最基本、最首要的需要就是获得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在满足了这一需要后,才是教育、就业、再社会化的需要。

第8题:

以下对离异家庭的阐述正确的是 ( )

A.在离异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不断恶化

B.一般母亲离去的家庭,经济上的困难会更大些

C.一般父亲离去的家庭,在对子女日常生活的照顾上困难更大些

D.父母离异后,孩子的情绪波动不是很大


参考答案:A

第9题:

甲乙离婚,儿子丙跟随母亲一起生活,下列说法正确是()。

A:甲对丙不再负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B:丙对甲不再享有继承的权利
C:丙“声明”与父亲脱离父子关系后,仍可以依法享有对父母的继承权
D:子女对父母的继承权因父母的离婚而消除

答案:C
解析:
父母离婚后,由一方抚养的子女,对未与其共同生活的父或母仍享有继承权,即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父母子女关系是基于血缘而形成的,法律规定的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都不能用“声明”予以解除。

第10题: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而且一直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对他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答案:
解析:
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
(1)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刘某社会功能严重缺失,情绪不稳定,牢骚满腹,抵触矫正、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成家等问题。
(2)服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无法得到或很少得到一般社会民众可以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在生活、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家庭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将面临比一般社会民众更大的压力。
刘某的需要有: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尤其是刘某和父亲生活在一起,靠父亲退休金生活,经济紧张。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刘某没技能、没本钱,难以就业或自己做生意。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刘某单身一人,昔日同学都已成家立业。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刘某需要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
(1)同感。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感受刘某所面对的情况,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
(2)诚恳。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
(3)温暖与尊重。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
(4)积极主动。社会工作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关心他。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