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住院医师临床医学

论述大失血时尿量有何变化?其机理是什么?

题目

论述大失血时尿量有何变化?其机理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量出汗得不到补充时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尿量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导致ADH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第2题:

《金匮》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临床表现与机理有何论述?


正确答案: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是因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所致。邪在于经,即重不胜;是因血气不运行于肢体所致。邪入于腑,即不识人;是因痰浊蒙蔽清窍所致。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是因心脾欲绝所致。

第3题:

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会有什么变化?其机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次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会明显增加,这称之为水利尿。其机理为大量饮清水后会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下降,尿量则显著增加,从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第4题:

聚合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有何特征?与机理有何关系?单体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有何特征?与机理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自由基聚合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时间关系不大。这是因为链增长反应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链增长反应的活化能很低(Ep≈20~34kJ/mol)链增长反应的速率很高,生成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几万至几十万的大分子的时间非常短只需要0.01s~几秒的时间,是瞬间完成的,延长时间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不大。单体的转化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是因为自由基聚合的全过程可以区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和链转移等四个基元反应,其中引发剂分解活化能Ed较高(约125~150kJ/mol),链引发速率最慢,是控制整个聚合速率的关键,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体的转化率。

第5题:

利血平治疗高血压的机理是什么?其降压作用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降压机理:耗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囊泡内的递质
⑴抑制囊泡膜对递质的再摄取
⑵抑制递质(NA)合成
⑶破坏囊泡的储存功能
三者起效→递质耗竭→当N冲动穿至N末梢时→NA释放→血管扩张→BP↓
降压特点: 起效缓慢,作用温和而持久,降压时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肾素分泌减少,水钠潴留。

第6题:

严重腹泻时尿量有何变化?为什么?


正确答案:尿量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导致ADH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第7题:

下列情况尿量有何变化?试简述每项变化的机理。


正确答案: (一)给家兔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0ml
家兔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0ml后,尿量增多。因为家兔体重一般2.5kg,其血液量约200ml左右,注入20ml可谓大量。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蛋白被稀释,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另一方面肾血浆流量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减慢,达到滤过平衡时间推迟,于是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
(二)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
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尿量明显增多。按家兔血容量200ml计,一次注入葡萄糖1000mg(100ml含葡萄糖20g,5ml含1g,即1000mg),增加血糖浓度500mg/100ml,加上家兔本身血糖浓度100mg/100m浪,即为600mg/100m了。此时血糖浓度大大高于肾糖阈(160-180mg/100ml),原尿中葡萄糖已大大超过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不能被完全重吸收的葡萄糖,提高了小管液渗透压,妨碍水的重吸收,于是造成多尿和糖尿。
(三)人分别一次口服1L清水和生理盐水
正常人一次饮用1000ml清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可达最大值,2~3小时后恢复到原水平面,此现象称为水利尿。尿量增加的原因是:大量饮清水后,造成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事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大量饮清水后,还是血容量增多或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上述作用是综合的结果使尿量增加。如果饮用的是生理盐水,因为是等渗溶液,仅改变血容量而不会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ADH抑制程度轻,故原尿量不会出现饮清水后的水利尿现象。
(四)给家兔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4ml
给家兔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4ml,尿量减少。因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虽可使全身动脉血压升高,但因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能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同时,肾小球血流量减少,两者均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
(五)给家兔静脉注射速尿1mg
应用速尿后,尿量增多。因髓绊升支粗断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主动重吸收是外髓部渗透梯度形成的动力。所以,该段氯化钠的吸收直接影响尿的浓缩和稀释。速尿等利尿剂,能阻抑升支粗段上皮细胞管腔膜的载体转运功能,使其对钠离子氯离子的中吸收受到抑制,影响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从而干扰尿的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第8题:

什么是禽的白肌病?其发病机理是什么?有何临床症状?


正确答案:禽白肌病(Whitemusclediseaseinpoultry)是因硒和维生素E缺乏所引起的一种以肌肉迟缓、运动障碍、消化紊乱、肌肉变性为特征的代谢病。各种禽均可发生,尤其对幼雏危害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发病机理:硒是动物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破坏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和脂类过氧化物,防止细胞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和坏死。维生索E是一种抗氧化剂,它能减少过氧化氢的形成,防止敏感的脂质膜受到氧化损害。若发生硒和维生素E的缺乏时,饲料中的脂肪产生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体内产生的过氧化物又得不到及时氧化破坏,在动物体内蓄积而导致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 (1)患禽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腿软无力,步态不稳。 (2)共济失调,头颈歪斜,两腿时而呈痉挛性抽搐,时而闭目鸣叫。 (3)消化机能紊乱,腹泻物呈黄褐色。 (4)全身肌肉弛软无力,有的出现出血性素质,胸、腹、翅膀及眼部皮下发生水肿,内含淡红色或绿色粘液,部分禽翼部皮肤发生溃烂。 (5)急性者,基本不表现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慢性型主要表现消化机能障碍,并伴有运动障碍。 (6)剖检可视粘膜苍白,肌肉色淡,水肿,皮下呈黄绿色胶样浸润。骨骼肌、胸肌、心肌呈鱼肉样,质软易碎。心外膜、胸肌和腿部肌肉有出血斑点。肝质碎,呈土黄色。小肠粘膜轻度水肿,内有粘稠污黄色内容物。脑软化,胰腺纤维化。

第9题:

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都会引起尿量减少。主要原因如下:
(1)大量出汗时,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2)循环血量减少时,对容量感受器(位于大静脉和左心房)的刺激减弱,感受器沿迷走神经传人冲动减少,对视上核、室旁核的抑制减弱,使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第10题:

一次口服1升清水或1升生理盐水时.尿量各有什么变化?其机理如何?


正确答案:(一)正常人一次饮清水1升后,约半小时尿量可达最大值,随后尿量减少,2~3小时后恢复到原来水平,此现象称为水利尿。尿量增加的原因是:大量饮清水后,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和血容量增加,对下丘脑视上核及其周围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弱,于是抗利尿激素释放量明显减少,以至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
(二)静脉快速滴注1升0.9%氯化钠溶液后,尿量增多。这主要因为静脉快速滴注大量生理盐水后,一方面血浆蛋白质被稀释,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另一方面肾有效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增加,均使滤液生成增加,尿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