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8公共政策

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题目

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政策投入标准,目的在于了解政策过程中各类资源投入的数量和分配、使用状况;
(2)政策效益标准:政策实现其既定目标的程度
(3)政策效率标准:政策效益与政策投入之间的比率
(4)公平标准:政策实施后所造成的资源、收益和成本在社会群体之间分配的公正程度
(5)政策回应度:特定政策满足相关社会团体的需求的程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

  • A、事实标准
  • B、客观标准
  • C、真理标准
  • D、价值标准

正确答案:A,D

第2题:

简述促进公共政策评估的途径


正确答案: (1)端正评估的指导思想
a评估是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保障
b评估过程要实事求是
c建立奖惩制度,实现权、责、利相统一
d评估的目的是实现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策效果
(2)促进政策评估的制度化
a建立评估工作制度
b设立政策评估基金
c强化评估反馈机制
(3)保持政策评估的独立性
a建立独立评估机构
b评估者的地位要有周全的职业保障
c评估者要有独到的方法

第3题:

公共政策评估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作为公共政策评估活动的对象即具体公共政策可以称为()。

A.评估目标

B.评估标准

C.评估客体

D.评估主体


正确答案:C

第4题:

我国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有()。

  • A、尚缺乏正式的公共政策评估组织
  • B、缺乏正确的政策评估机制
  • C、缺少正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
  • D、尚未充分重视公众对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积极目的与消极目的


正确答案:积极目的在于:1发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为备选方案决定优先顺序提供依据2通过政策评估活动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3依据评估结果,改善政策执行程序与技术4不同的政策会有不同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消极目的主要有:1炫耀工作业绩2夸大工作难度3规避责任4批评政策以达到改变政策的目的。

第6题:

公共政策评估包括()。

  • A、公共政策效果评估
  • B、公共政策过程评估
  • C、公共政策执行人员评估
  • D、以上都对
  • E、公共政策方案评估

正确答案:A,B,E

第7题:

公共政策评估的具体标准包括()

  • A、政治标准
  • B、经济标准
  • C、道德标准
  • D、技术标准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在进行公共政策评估之前,必须了解公共政策评估包含哪些要素,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政策进行评估的机构和人员,或者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以及公共政策的目标全体,可以称为()。

A.评估主体

B.评估标准

C.评估目标

D.评估客体


正确答案:A

第9题:

简述公共政策评估模式 


正确答案:1、效果模式
一、目标达成模式
内容:
(1)目标达成评价:结果与政策目标是否一致;
(2)影响评价:结果是不是有政策造成的。
优点:(1)体现了民主;(2)提供客观的评估标准;(3)具有简单性。
缺陷:(1)忽略了成本;(2)在目标不清的情况下难以运用;(3)不考虑意料之外的结果;(4)忽视了公共政策中的隐秘议程的作用(5)忽视实施过程。
二、附带效果模式
关注非预期的、预料之外的政策效果 区分:反常效果与零效果
反常效果:产生的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效果。 零效果:政策在目标范围内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困境:判断价值时应用什么样标准。
三、无目标模式
评估者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观察政策实施,然后找出相关的效果。
可以克服目标模糊时束手无策的弊端,但容易导致主观因素的介入,影响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四、综合评估模式
评估不应只局限在已得到的结果上,而至少应包括执行,甚至还包括计划。 投入、转换和产出
五、顾客导向模式
核心:项目是否使顾客的关心、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
体现了民主参与,但获取顾客的需要和看法要花费很长时间。
六、利益相关者模式
利益相关者:指所有对政策的目标和执行感兴趣,并对其具有影响的团体和个人。
优点:知识性;应用性;目标管理性
缺点:忽视成本;耗费资源;缺乏对利益相关者的明确界定;信奉实用主义理论等。
2、经济模式
(1)关注的是成本,而非效果。
(2)生产率模式
(3)效率模式
3、职业化模式:是指职业人员根据自己的价值准则和执行的质量标准来评估其他人员的执行情况,主要是同行评议。

第10题:

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


正确答案:从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内容来说,事实标准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1)政策效率,即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这里,政策所消耗的成本既包括政策主体投入的钱和物,也包括它投入的人力资源,还包括政策对象方面物质和精神的消耗,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受到的负面影响;政策收益当然也要相应地对政策主体、政策对象、政策环境这三个方面考察和核算其各自所获得的正面的政策产出。它关注的中心内容是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
(2)政策效能,即某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的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计算,但效能不要求通过货币形式表现政策的价值。成本效能分析关注的是通过可计算的政策成本与可比较的政策效果来考量政策的合理程度。
(3)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设立这项标准的目的是对政策在投入之后所得的成果进行衡量;是在比较政策的实际结果与理想结果之后,对政策达到预期目的程度进行的分析。注意除了要看重于公共政策本身所获得的各种结果外,还必须注意公共政策造成的全部影响的结果
(4)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以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
(5)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它投入某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这项标准的设立使我们有可能在政府执行力与政策结果之间建立起某种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