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如何理解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

题目

如何理解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即帕累托最优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A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经济效率的代名词。一个经济体如果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则这个经济体具有经济效率,1否则就缺乏经济效率。

第2题:

关于资源最优配置含义和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不一定实现最优配置
B.市场失灵是指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C.经济处于瓦尔拉斯均衡状态时资源实现最优配置
D.帕累托最优状态也被称作经济效率
E.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时实现最优配置

答案:B,C,D
解析:
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A错误。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E错误。

第3题: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即帕累托最优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该状态上,不存在使某人的处境变好又不使其他人处境变坏的改进资源配置的方法

B.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不一定实现了经济效率

C.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也不一定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D.在帕累托状态下,若同时达到了经济效率,则整个经济的资源实现了最优配置


正确答案:A

第4题: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定资源已经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如何达到最优配置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市场失灵指的是()。

  • A、依靠价格的自发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B、不能生产任何有用成果的市场过程
  • C、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D、只有计划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正确答案:C

第6题: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即帕累托最优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该状态上,不存在使某人的处境变好又不使其他人处境变坏的改进资源配置的方法
B: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不一定实现了经济效率
C: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也不一定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D:在帕累托状态下,若同时达到了经济效率,则整个经济的资源实现了最优配置

答案:A
解析: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换言之,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帕累托改进,即在该状态下还存在某些改变可以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坏,则这种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做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而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第7题:

财政配置资源为什么应达到效率的要求?该效率的标准应如何理解?
政府运用财政进行资源配置,其目的在于达到完全由市场配置所无法实现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财政配置资源的增加,意味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减少。这里就存在着财政配置资源的量度界限问题以及财政配置资源的结构和归宿的问题,资源的配置应达到效率的要求。效率按一般理解,就是以最少的耗费来产生所期望得到的效果,也就是把不能产生有用效果的浪费减少到最小限度。
西方经济学界对此提出的帕累托效率标准是:资源作用的配置达到这样的状态,即已不可能再增加任何一方的福利而不减少其它一些人的福利,也就是不可能通过改变资源作用的配置来使一些人得到利益的同时又不使另一些人受到损失。这一标准包含了三个同时实现的条件,即生产的效率、消费的效率、生产与消费的效率。但是,这仅是一个理想化的效率,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一准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因此,它的意义不过是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最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状态,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系努力向这种状态逼近。

第8题:

下列属于经营性的成本管理解决的商业问题的是()。

A.我们如何使资源配置最优化

B.我如何控制成本

C.我如何衡量我们工作的效率

D.我如何认定预算超支的责任


答案:BCD

第9题:

技术经济学中“经济”的主要含义是指()。

  • A、资源最优配置
  • B、成果或效益
  • C、经济活动
  • D、节约或节省

正确答案:D

第10题:

请论述如何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正确答案: 要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基本上有三个必要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商品在消费者之间达到最优配置,即要求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代替率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都相等,而且也应该等于相应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第二个条件是生产要素在生产者之间达到最优分配,即要求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转换率,对于每一个生产者都相同,而且应该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
第三个条件是必须使生产要素在各行业间的最佳分配和商品在消费者间的最佳分配同时实现。这一条件要求任意两种商品间的边际代替率必须等于任意一个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生产间的边际转换率,而且应该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实际上,第三个条件是前两个条件或生产与消费的综合条件,即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社会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