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

老子所谓的“道”与“无”是相接近的。

题目

老子所谓的“道”与“无”是相接近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老子认为,现实的所谓道德圣人,是真正愚民的象征。()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二、文章阅读:共5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本题共有五个小题。每道小题提供四个选项,要求你从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请开始答题:

“道”是什么?《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此百科全书还特别注明:庄子认为,“道”是终极本原,是无所不载、无所不覆、自生自化的宇宙本体。这个说法或许会引起困惑,因为老子时期国人还不怎么讲世界或宇宙。没有关系,在老子

这里,叫天地或万物万象也行。当然,“道”这个词并非老子首创,《诗经》里有“道”字,指道路。孔子也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视“道”为价值之至尊。而老子还有庄子将“道”视为世界的终极本原、本质、本体,这是他们的独特思路。

老子应该是从世界、天地、万物、万象的共同性出发来寻找“道”的。不是寻找神——人,而是寻找神性终极性概念——即“名”,是逐步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比如有了天、地、人的概念,但是老子不满足,他上升到“有”与“无”的概念。不管是天是地是人还是什么都不是,反正不是“有”就是“无”。尤其是老子认定,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有”都生于“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会生出“有”来。“无”是“有”的“无”,“有”是“无”的“有”。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本来是无的人,压根没有出现过出生过的人和物,也不存在“有”的概念与讨论。例如我们不会讨论某个从来没有过的人什么时候会有,那么,在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人以前,或无天无地无人之后,这个世界还有什么?

这又好比是寻找世界上最大的数字,最高的高度,最深的深度,最长的时间,最早的起源,最远的距离一样。一个最大的数字是X, 那么必须还有X+1或X+X存在, 而X+1或X+X>X, 那么X+1+1或X+X+X+X,一直相加下去或相乘下去,增加下去或积累下去,扩大下去,肯定会产生出一个o0,即无限大或名无穷大来。那么这个先于“有”而存在,先于“无”而存在,先于神与上帝与世界而存在的无限大、无限远、无限深、无限恒久、无限根本的本体、本质、本原、规律、道理、道路、方式是什么呢?老子说了,这个东西不大好命名,但一定要给它命名的话,它就是“道”。

具体的事物生生灭灭,“道”却永存。具体万物好比树叶,都有萌芽、生长、发育、枯萎、凋落,但大“道”是树,是树根,是看不见的、永远的与无限的大树。这样的思路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没有“道”这样一个驱动程序的存在,“无”与“有”,“天”与“地”与“人”,是永远也不会自行激活的。“无”是永远不会变成“有”的,“有”也是永远不会变成“无”,也就是没有这个“有”与“无”的区别的了,从而既不存在“有”也不存在“无”了。

71.下列对“有”与“无”的关系说明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所以无所谓有“有”,也无所谓有“无”

B.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即有人是问题讨论的前提

C.“有”与“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互相统一,共同构成了宇宙本体

D.“有”与“无”的转化与区别,都是“道”的驱动使然,无“道”即无“有?‘无”


正确答案:D
71.D[解析]A,前半部分可以说是正确的,但并不是无所谓“有”与“无”,这种说法等于否定了“有”与“无”本身的意义,即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A错误。B项是讨论“有”、“无”关系时所列举的一个例子,排除B;C项根据整篇文章,是“道”构成了宇宙本体,C错误。D项既指出了“有”、“无”相互转化与区别的关系,还指出了促使这种转化,存在区别的因素,D项最为合适。

第3题:

所谓近因是指时间上或空间上与损失最接近的原因。( )。


参考答案:错

第4题:

下面哪一项是老子提倡的“大智慧”的实质?()

  • A、无
  • B、智
  • C、道
  • D、有常和无常

正确答案:C

第5题: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下列选项中最接近“反”的意思的是()

A.反对;

B.返回;

C.后退;

D.反面


参考答案:B

第6题:

中国传统的言说方式是“以言去言”,《老子》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非常清楚地表述了这一点。老子的论述可以从丽方面来理解:首先,“道”“名”是可以道、 可以名的;其次,可道、可名的“道”“名”并非那恒常的“道”“名”。可见,在老子看来,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是与作为言说工具的道、名不一样的。真正的“道”“名”虽然可以被言说,但被言说的并不是真正的“道”“名”;然而,如果完全不用言说,则根本无法论述“ 道”“名”。因此,老子提倡一种“以言去言”的言说方式,即通过使人认识、领悟所言之道,达到“无言”,撤去语言的迷障,直达“道”之本真。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道”“名”是不可言说的 B.老子认为被言说的“道”“名”与作为世界本真的“道”“名”是同一的 C.老子言说“道”“名”最终是为了使人认识、领悟“道”的本真 D.老子认为不应用言说的方式论述“道”“名”


正确答案:C
原文末句为文段主旨。选项C是对原文“老予提倡一种‘以言去言,的言说方式,即通过使人认识、领悟所言之道,达到‘无言’,撤去语言的迷障,直达‘道,之本真”的同义替换。

第7题:

本体指天地万物的内在基础,在天地形成之后,作为天地基础的本体并不消失,而继续作为天地万物的内在依据永恒存在着。这是所谓本体。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在生成万物之后依然是天地万物的深藏的依据。所以( )。

A.老子的道论是一种现象论

B.老子的道论是一种本体论

C.老子的学说是唯物主义的

D.老子的学说是形而上学的


正确答案:B
B    【解析】从陈述中可以明显看出,老子学说中的“道”完全符合本体论中的“本体”的特征。故可得出结论:老子的“道”论是本体论。

第8题:

:《老子》的整个思想都是围绕着中心概念“道”而展开的,然而《老子》的七十三个“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统一,却有不同的意义。有些地方“道”是指世界存在的根源,有的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的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这反映出“道”一统的人生观。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A.《老子》的思想体系

B.《老子》中“道”的含义

C.《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D.《老子》中有七十三个“道”


正确答案:B

 这是一道主旨题。文段首句用然而提出作者想说的是的含义,接下来分别论述了的几种含义。因此正确答案为B。
[名师点评]这是一道主旨题,重点在于寻找主旨句。转折之后是重点。

第9题:

老子的“道”是指什么?道教的“道”是指什么?


正确答案: 老子的“道”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的“道”即“万法自然”。

第10题:

老子美学的起点和根本是()。

  • A、“道”
  • B、“无”
  • C、“静”
  • D、“默”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