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A、路B、府C、州D、道

题目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加强对各郡的控制,始设十三部(州),设刺史负责各部(州)的监察。东汉时,刺史改为州牧。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区,刺史也大多演化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 A、路
  • B、府
  • C、州
  • D、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东汉末年,()开始成为郡以上的地方行政单位,刺史也大多演化为割据一方的诸侯。

A、县

B、州

C、省

D、国


参考答案:B

第2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将中国分为部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巡查所属郡、国,督查郡等。当时中国共分为多少个部州:()

A.11.0

B.12.0

C.13.0

D.10.0


参考答案:C

第3题:

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的设立标志着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分离。

A、州牧

B、州刺史

C、御史台

D、御史大夫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东汉未年,州()又称(),拥兵自重,相继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 A、刺史
  • B、守令
  • C、邦伯
  • D、州牧

正确答案:A,D

第5题: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中起义过程中,改刺史为(),州牧典兵成为制度。

  • A、州
  • B、牧
  • C、典
  • D、兵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元帝

D.汉景帝


参考答案:A

第7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答案:B
解析:
东汉末年“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削弱,故A项错误;刺史由代表中央监察各州,逐渐演变成地方最高行政官员,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故B项正确;因此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削弱,故C项错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削弱,皇权专制受到挑战,但无法推断出是否“前所未有”,故D项错误。

第8题:

唐朝的地方建制沿袭了隋的做法,仍是两级建制,只是将郡改为州。州的主官称为()。

A、郡守

B、州牧

C、太守

D、刺史


参考答案:D

第9题: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

  •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主要职责是()

  •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与管理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