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通用)

有一位学生上课经常回答问题,但是都是错误的,老师课后对其进行辅导,但是该生只坚持自己的想法,你是老师怎么办?

题目

有一位学生上课经常回答问题,但是都是错误的,老师课后对其进行辅导,但是该生只坚持自己的想法,你是老师怎么办?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是某位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谈话的内容学生:班上一位同学下课时辱骂了我,我真想一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老师:你告诉我,他是谁,我去找他算账,严厉批评他,帮你出口气。该老师错误认为()

A、心理辅导只是单纯的同情

B、心理辅导只是教导和说教

C、心理辅导只是简单安慰

D、心理辅导只是解决特定问题


参考答案:A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老师讲课情急时,“笨猪”“死脑子”等语就脱口而出。吸烟后。随手将烟蒂仍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的学生并没减少,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 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原因有三个:
(1)“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2)“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地“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3)“心教”不诚。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转化成给学生惩罚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这样教育才会有效果。

第3题:

一位中年教师说,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老师了。

请问:面对这位教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根据现代教师的素养来回答。


正确答案: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养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养的现代化包括:学科专业素养现代化;教育专业素养现代化;综合能力素养现代化。总之,教师素养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1)学科专业素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把所教内容放在更为深广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上考虑,这样才能够全面理解所教内容的价值和意义,给学生带来更广的知识面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2)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应具有相关教育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教师要加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掌握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培养对教育理论的研究能力。(3)综合能力素养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是指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理论。还应具备的其他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自我调整与反思能力等。其中教师的调控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表现监控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对整个教育教学及管理全过程产生的问题所做的反思及总结,及时地调整计划,改进教学或者管理方法,以适应新的变化。

第4题: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小学老师感慨地说:“如今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可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却不少。他们经常在课上或课下问我一些问题,令我时常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当小学老师。比如,我在讲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知识时,有的孩子就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对这样的问题,我还能勉强回答,但是有些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老师,古代女子都是裹脚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晚上不洗脚吗?别人会看到吗?女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裹脚的呢?’我当时就懵了,不知如何回答。有的学生会兴奋地问我‘老师您想穿越到哪儿呢?’我更茫然了……”
[问题1][简答题]
试分析这位老师困惑的原因。(10分)

[问题2][简答题]
如果你面临这样的情况,将如何对待?(10分)


答案:
解析:
1.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不熟悉、不理解,换句话说就是教育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2.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主要做法有: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2)勇于探索创新,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充满活力。
(3)学会学习,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

第5题:

在小学课堂上,一位老师在讲李白的诗歌《赠汪伦》时,学生们提出各问题:“李白什么时候死的”“李白有儿子吗”……在课堂上,老师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A.忽略学生所提的问题,继续进行正常教学
B.批评随便提问的同学,要求学生关注诗句
C.有选择性地回答学生问题,鼓励课后探究
D.抓住机会,利用课堂组织学生来进行讨论

答案:C
解析:
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应发挥教育机智。A、B选项不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选项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故选C。

第6题:

当一个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当被大家嘲笑时,作为老师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1>在班上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指导学生哪些方面是值得提倡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做的。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切莫嫉妒、打击报复和互相嘲讽。其次,在班上召开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嫉妒、打击报复和互相嘲讽同学提问问题的危害。通过活动,统一同学们的认识,提高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2>教师要精心设计所要提问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能回答,或者跳一跳就能回答的问题.另外,在选择回到的对象上要有得放矢.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这样才能让学生开口回答问题.

3>教师尊重学生,有效疏通师生情感,学生就取信于师,乐意听凭教导;教师教态亲切感人,语言幽默风趣,富有吸引力,课堂气氛就显得愉快和谐,学生就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相反教师高高在上,表情严肃僵硬,学生自然会望而生畏,小心谨慎地抑制自己的行为。想要让生性胆小的学生也能勇敢地举起自己的小手,教师需要将重心下移,俯下身子,多和学生谈心做朋友,做一个平易近人、值得学生信赖的老师。

4>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
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好的学习结果应及时给予肯定,这种强化机制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进一步达到学习目标的愿望。

5>针对学生的表现具体评价。
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具体评价,不能过于笼统,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的,只说一句“你真棒!”、“太好了!”“你真了不起”等类似的激励,其效果就不如具体评价的效果好。

6>鼓励方式要灵活多样。
教师或运用语言、或通过爱抚、或传递微笑、或耐心等待、或物质奖励……只有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兴趣盎然。

 

第7题:

课后辅导着重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与补救教学中的缺陷,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恩维方法进行指导


答案:错
解析:

第8题:

处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来提高其注意力。()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你去死!”
问题: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分析其原因,并进行评析。


答案:
解析:
(1)这位教师犯了语言过失的错误。 (2)这位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很差,却自评打分很高,是公然做了手脚,不知羞耻,对老师轻慢、冒犯,于是做出了“你去死”的不文明批示。这位教师有着强烈的“尊师重道”的心态,学生稍有冒犯、怠慢,就使教师出现冲过职业“底线”的不道德行为。现实中还有一种人际关系:教师训斥学生,同事、家长往往认为老师是“为孩子好”,表示理解与宽容。正是这种状况使有些教师惩罚批评学生时,随心所欲,甚至有恃无恐。这种行为应当予以纠正。

第10题:

材料:
在日常教学中,王老师不仅像别的老师那样经常关注那些能说会道、反应灵敏的学生,她还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有的时候这些学生可能过于紧张答不出来,王老师就会让他坐下来放松一下,语气温和地对学生说:“没关系,以后经常练习就好了。”在课下,王老师主动与学生交往,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还经常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问题: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1)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关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王老师不仅像别的老师那样经常关注那些能说会道、反应灵敏的学生,她还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即体现了王老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把关爱给每一位学生。
(2)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教书育人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材料中“在课下,王老师主动与学生交往,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王老师是循循善诱的引导教育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为人师表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团结协作,尊重家长。材料中的“她还经常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体现了王老师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