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名词解释题大豆浓缩蛋白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大豆浓缩蛋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说法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豆富含蛋白质

B.大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C.大豆富含磷脂

D.大豆蛋白质是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

E.大豆蛋白质是最好的优质蛋白质


正确答案:E

第2题:

大豆饼中含有()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使用大豆饼粕要适当加热。

  • A、蛋白酶抑制剂
  • B、大豆抗原蛋白
  • C、大豆低聚糖
  • D、粗脂肪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大豆浓缩蛋白(名词解释)


本题答案:是指以低温脱溶豆粕为原料,除去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可溶性的微量成分,使蛋白质的含量从45%~50%提高到70%左右而获得的制品。

第4题:

大豆中蛋白质的特点,制成的大豆蛋白质有几类?


正确答案: 大豆蛋白质中有80-88%是可溶的。在水溶性的蛋白质中,94%是球蛋白,其余为白蛋白。大豆蛋白质基本上都属于结合蛋白质,并且大部分是糖蛋白。

第5题:

酸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时怎样控制洗涤条件?


正确答案: 控制洗涤条件可提高蛋白含量,在洗涤条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固液比和洗涤时间。
①洗涤温度。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豆粉中可溶物溶于水速度加快,同时蛋白质热变性、沉淀作用也加快,酸溶蛋白溶于水即少。
②固液比。固液比增大,豆粉中可溶性物质溶于水增多。当固液比达1:8时,糖分、灰分/酸溶蛋白的比值达最大,此时对成品干基的影响最大;当超过此点后酸溶蛋白将变多,成品干基将变小,并无限趋向某值。另一方面,随着水量的增大,温度对NSI的影响不显著,甚至不起作用。因此,随着水量的增大,产品NSI有增大的趋势。
③洗涤时间。温度对蛋白变性的影响表现在对时间的积累。时间长,变性多。因此,在一定温度下,随着洗涤时间的加长,蛋白质变性多,产品干基变大,NSI下降。另外,豆粉内可溶物质的溶出是一个动态平衡,其中,每组分溶解平衡常数不同,溶解速率也不同。当洗涤时间达50min时,糖分、灰分/酸溶蛋白的比值最大,此时干基最高;当超过此点时,其比值变小,成品干基下降,并将趋向某点。

第6题:

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方法不适用于( )

A.浓缩饲料

B.配合饲料

C.维生素预饲料

D.大豆粕


正确答案:D

第7题:

酸法制取大豆浓缩蛋白酸浸处理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正确答案: 酸浸在脱脂豆粉中加入10倍的水,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盐酸,将溶液的pH值调至4.4~4.6之间,在50℃左右恒温搅拌浸提40min~60min,这样大部分可溶性糖、灰分等都可以溶到水中,经分离即可除去。为了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防止酸溶性蛋白在稀酸浸提时流失,可在酸浸时加入一定量的植物胶(如角叉胶),植物胶与酸溶性蛋白质结合,生成非溶性络合物,因此,这些蛋白质在酸浸时不会流失。

第8题:

大豆浓缩蛋白质(名词解释)


本题答案:以低温脱溶豆粕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除去低温豆粕中的非蛋白质组分(如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可溶性的微量成分),使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到65%(以干基计)以上的制品。
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是将低温脱溶豆粕中的非蛋白质成分除去后,而得到的一种蛋白质含量不低于90%的大豆蛋白制品。

第9题:

为什么要对大豆原料进行真空浓缩?


正确答案: 真空浓缩应称为减压加热浓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在速溶豆粉的加工生产中,豆粉混合原料在杀菌完成后,通常要先进行真空条件下的浓缩,以脱除其中的部分水分,再经过均质以后,进行喷雾干燥。经浓缩后喷雾干燥的豆粉颗粒比较粗大,流动性、分散性、可湿性和冲调性良好,色泽也较好,并且由于采用真空浓缩工艺,豆粉颗粒内部的空气含量被大大降低了,产品的颗粒致密坚实,这既有利于豆粉的保藏,同时又有利于产品的包装和贮藏。

第10题:

大豆中主要的蛋白质是大豆球蛋白。


正确答案:错误